低碳环保前景下群体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021-11-18 23:42范杰胡晶斌向建邦王天文张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6期

范杰 胡晶斌 向建邦 王天文 张红

摘要:本工程施工技术主要针对本项目所具有的占地面积大、建筑楼栋多,建筑类型多样,场地竖向高差大等特点,通过前期全景模型的建立,辅以各区域楼栋BIM模型的协助,进行全周期、全专业的施工部署与流水策划,适时插入各专业施工内容,有效的解决了工程所面临的的施工组织难、挖填反复等棘手问题,用最优的方案达到节约工期、降低资源投入,切实相应低碳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群体建筑;BIM建模;低碳节能

1、项目概况

工业、民用建筑中,群体建筑主要大多是新厂房、新校区及住宅区等,其整体建筑面积大,建筑栋数多,每栋建筑的功能不一,建筑类型多样,在西部地区因为地形原因,竖向高差大,具有施工组织难,施工协调量大等特点。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为一次性新建职业学校项目,占地面積18.7万m,建筑面积18.8万m,包含有1栋培训中心、1栋艺术中心、4栋教学楼、1栋体育馆、2栋食堂、3栋学生宿舍,1栋学前教育基地、1栋创新孵化中心等共计21栋单体建筑,建面与用地占地接近1:1。

2、项目特点

(1)建筑类型多、风格多样

本项目建筑涵盖了学生教学活动区,学生生活区以及产教实训区,建筑类型多样,结构形式有混凝土框架、焊接球网架屋面、螺栓球网架屋面等,艺术中心与体育馆为弧形结构。

(2)场内高差大,挡墙分布多

场地内高差大,单体建筑±0不在同一标高,场地原始地貌及设计标高高差最大17m,高差位置采用支护桩、永久性挡墙等进行支护,施工组织难。

(3)场内道路、管线分布多,施工作业面广,工序穿插复杂

场内道路纵横密布,管线多而复杂,工序间的组织关系多,多专业前后联系紧密。

3、研究内容

针对项目所具有的以上特点,为解决如何有效进行施工部署,各专业工序前后如何穿插,地形高差如何处理,如何减少临时性投入,规避资源浪费等时实际问题,进行了相关策划与研究。

4、施工部署及策划

4.1大规模群体建筑总体施工部署

(1)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及功能定位,利用BIM建模技术,通过多次模拟布置,最终确定将项目按功能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实训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在平行施工的同时,穿插各专业工作内容,呈现相关专业流水与平行作业共同开展的场景。

4.2道路施工同步插入

项目场地内高差最大17m,场地周边高差若不处理,相关楼栋无法推进施工,场地内高差不处理,无法形成通道,材料无法运输,对工程推进造成较大制约。

根据全景模型图,结合流水推进部署,按照永久性高差处理方式,在相应楼栋施工前,提前进行该区域竖向高差施工。规避了临时性边坡处理的资源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反复施工问题。

4.3永临结合施工措施

(1)本项目为学校,场内道路需串联学校每个功能区与建筑,项目充分考虑此特点,在施工相关区域的同时,先行进行道路施工,避免资源浪费在临时性投入上。

4.4BIM建模技术应用

(1)应用BIM技术,对项目各个单体建筑进行建模,对关键位置进行细部节点建模,施工开始前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重难点提前熟悉,便于后期施工的开展。

(2)利用BIM建模技术,对各个专业图纸进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各专业图纸因为互不对应存在的问题,并在相应专业图纸中做出修正,高效的解决了后期施工时因图纸问题导致的停工、返工等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利用BIM建模技术,对室内管线进行排布,防止管线碰撞,确定最低吊顶高度,为后续管线安装提供指南,为装修设计图纸提供依据。

5、结语

本工程因场地较大,建筑形态复杂,在施工组织及部署上难度较大。通过全景模型的分析,各专业BIM模型的建立,对全周期施工部署进行盘点分析,从全过程、全周期的关注点出发,打破传统施工流水模式,切实做到节约资源,有效推进的目的。

通过本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节约了工期与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积累了施工经验,为后续其余大规模群体建筑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卫涛,李容等.基于BIM的Revit建筑与结构设计案例实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鹏飞.基于BIM技术的大型建筑群体数字化协同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谷宜豪.基于BIM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砖瓦(202106).

[4]杨喜贵.BIM建筑软件在施工中多维化应用研究.砖瓦(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