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脱贫家庭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11-18 00:12任振林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

任振林

摘要: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户、贫困县全部實现脱贫摘帽,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我们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对于学校而言,原贫困学生群体转变为已脱贫学生群体,已脱贫学生如何管理对学校学管人员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正确处理已脱贫家庭学生的问题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已脱贫家庭;学生管理;学校帮扶

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要全覆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各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已脱贫已脱贫家庭学生现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需要受到各高校工作人员,尤其学生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谨慎思考。

一、已脱贫家庭学生的现状

已脱贫家庭学生是指原建档立卡家庭,但目前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部达标的学生。目前此类学生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但依旧处于校园弱势群体行列,因此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作为学管人员,正确认识已脱贫家庭学生问题是解决已脱贫家庭学生问题的前提条件,全面了解已脱贫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是缓解已脱贫家庭学生问题的有力保障。这一部分学生的家庭通过发展产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种方式已经实现脱贫,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家庭依旧相对困难、经济压力大等因素衍生出的相关问题,其直接影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学院的和谐发展。

二、已脱贫家庭学生存在问题分析

(一)家庭经济负担依旧繁重,无法专心完成学业或提升学历

已脱贫家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依旧为经济基础较差,生活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学校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尽管国家以及地方的各种扶贫政策为其顺利入学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帮助,如重庆的雨露计划、助学贷款、学校补助等,但来自原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以及完成学业和提升学历的消费观念仍存在心理负担。他们和家人常常为上学的生活费而担忧,同时受来自家人和其他的外界因素影响,不少已脱贫家庭学生因此萌生了辍学、停止学历进一步提升的想法,更多的是想提前进入社会打工维持生计,缓解家庭压力的不合理观念。来自经济的压力仍存在让已脱贫家庭学生无法专心完成学业或提升学历等,可能阻碍此类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成长。

(二)步入大学环境骤变,心理呈亚健康状态

脱贫摘帽虽然已经完成,家庭经济压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但由于原家庭贫困的影响,尤其是在进入大学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巨大差异之后,他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封闭,形成思维上的偏执及强迫倾向,同时更容易受到悲伤、抑郁、紧张、焦虑、愤怒、厌恶等种种负性情绪的困扰。而以前思维上的偏执或强迫倾向及负面情绪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生彻底转变,导致这部分学生心理上处于甚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及生活。例如:自尊与自卑,部分已脱贫家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好胜、不甘落后且极其敏感,不愿意被扣上贫困家庭学生的沉重帽子,原有的韧劲、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扭曲,形成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变得孤僻、自我封闭。种种因素交织,导致已脱贫家庭学生心理状态亚健康,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及生活。

(三)受身边环境的影响,易随波逐流

由于该部分学生从小的生长环境相对艰苦,从小留守学生居多,父母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缺失,一定程度上缺乏主见。尤其进入大学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便捷的网络服务使得部分学生出现随波逐流、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行为。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部分已脱贫家庭学生抱着侥幸心理选择向网贷平台贷款,最终落入骗局,裸贷、校园贷、套路贷等情况不断发生,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甚至导致自杀等恶性事件。此类问题直接针对的主体为在校学生,尤其是已脱贫家庭学生,对于巨额贷款更是无力偿还,滋生诸多问题。同时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滋长了以电信诈骗、网络赌博为代表的新型违法犯罪,违法分子针对学生缺乏社会常识紧紧抓住学生的虚荣、急于求成、不劳而获等心理,实施诈骗。已脱贫家庭学生为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生活,于是通过校外兼职、参与网上赌博等方式获取收入,而掉入诈骗陷阱。

(四)就业质量差,上岗难稳定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教育观念不断增强,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高,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已脱贫家庭学生,由于社会资源、信息渠道、职业生涯规划等受限,自身存在综合素质相对不过硬、心理亚健康等问题,家庭中经济压力大无法长期支持等因素,让其高质量就业成为一大难题,与周边同学相比存在就业质量较差,上岗难稳定等情况。

三、已脱贫家庭学生在校管理建议与对策

(一)持续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学校帮扶制度

1、持续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国家对已脱贫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并实施建档立卡、雨露计划、家庭低保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相应补助措施。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度期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持续不间断落实国家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保障脱贫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进一步完善学校帮扶制度。学院在落实国家帮扶政策的基础上,还需多方面施以援助及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帮扶制度。设立制度采取按季度、月份对已脱贫家庭学生发放补助金。避免已脱贫家庭学生超前消费、一次性消费、不理性消费;建立勤工俭学平台,设立兼职岗位,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劳动,缓解经济压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进一步实施志、智双扶,持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

脱贫期间,各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教育问题实施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贫困大学生的“等、靠、要”等不正确思想,同时降低部分“门槛”提高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率,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其高质量、高水平就业。思想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更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改变,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实际的结果。在对已脱贫家庭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人员应持续给予引导进一步树立先“飞”意识,加强学生的内生性动力,持续关注学生发展需求,进一步培养其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三)加强扶心与扶能,助力学生良好發展

虽然该部分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主要根源原生家庭的衍生问题。但是,不能简单地将此类问题的产生完全归咎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良。在很多高校里都有家庭经济状况差,但是依然拥有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的励志大学生。由此可见,“物质贫困”只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外因,最终只能通过作用于其本人才能起到作用。作为学管人员,应关注已脱贫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加强情感关怀,深入寝室等学生聚集区,以谈心谈话等方式,从学生现实情况出发,为他们解决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理解。学生处依托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指定专业的心理老师对该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该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健康心理。学院可以定期开展召开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设立心理健康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个人综合能力、素养从根本上影响其就业质量的高低,同时高质量就业是防止已脱贫家庭返贫的有效的途径。因此扶能势在必行,目前各高校都在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专业实践及劳动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培养就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展讲座、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沟通、协调等多种能力。作为学生系统工作人员,应重视已脱贫家庭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其积极参与,多种方式相结合在培养好品德的基础上,帮助其更好的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同时继续对该部分毕业生建立就业“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制定专项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使他们高质量稳定就业。

参考文献:

[1]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及其解决方案[J]. 武惠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 陈月秀.财富时代.2021(06)

[3]精准扶贫视域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及帮扶对策——以甘肃省高校为例[J]. 汪毅刚,苗军,赵炜.西部素质教育.2020(04)

[4]以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为导向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J]. 王广文.就业与障.2020(12)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浅论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