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程式化表演和园林实景昆曲浅析

2021-11-18 00:42喻培康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程式化实景昆曲

喻培康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世称百戏之祖。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了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并吸取海盐、弋阳等唱腔的长处,对当时的昆腔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唱曲理论,从此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候的昆腔只有清唱,具有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特点。

从明朝天启初年到清朝康熙年末,是昆曲蓬勃发展、兴盛成熟的时期。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出现了一批生、旦、净、丑本行为主的应工戏,给昆曲演出带来一派生机。随着昆曲艺术的逐渐成熟与发展,昆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形式随之诞生了。它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列为举世闻名的三种表演体系。同时,昆曲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戏剧。而现今,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都已消失,唯有昆曲得以完整保留并还在演出。

所谓程式化,是指艺术家们将生活中的动作经过加工,化为舞蹈,让它节奏化、套路化、程序化,并把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艺术美的原则加以提炼和升华,其节奏鲜明,规律严整的艺术格式,成为昆曲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语汇。程式化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生活,而是选出最为关键的动作,进行艺术修饰。昆曲程式化的特征就是模拟化和艺术化,重“虚”多于重“实”,从生活中摹拟其形,摄取其神,作为自己的表演内容,概括在程式之中。

昆曲表演艺术富有直观性,视听是其媒介,舞台是其载体。既然昆曲艺术的程式化源于生活,那么舞台也就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舞台演出空间十分有限,这决定了昆曲的舞台表演常常十分抽象,十分写意,空间布景常常是一桌一椅就代表了所有场景。无论是开门、过槛、上山、涉水、走楼梯、跑马、行船等,都只能按程式化后的舞台逻辑来表演。在这个空无一物的地方,从书房家室到军旅营帐,从崇山峻岭到皇室宫殿,从市内街景到荒郊野地,走一圈台步,唱一句台词,就时空转换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演员的几句唱腔,就把满园的春色,送到了观众面前。随着四季变换,观众的脑海里就自己联想出了亭台楼阁、假山水榭的园林景象。以鞭代马,以桨代舟,三尺之地,海阔天空。“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样的表演形式,和中国画的留白表现手法一样,与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传统的审美意识相一致,即以无相表达意象。其实就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观众留出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历经几百年的淬炼,昆曲引领戏曲走向繁荣,也从盛极走向衰落。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娱乐项目层出不穷,活动形式日新月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大众化的文化娱乐,使得古老又深邃典雅,现代又富有美育的昆曲,已经引不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颇具文学价值的曲牌唱词,简洁而优美的程式化虚拟表演,在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眼里,确实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看不懂,听不明。然而,现在仍然有一些观众沉浸在对昆曲的喜爱中,他们已经不是纯粹的为了娱乐,他们是出于对中华文化、民族历史进行审视与守望的情怀。

新时代呼唤新文艺,新媒介带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昆曲的传承与发展,守成与创新就这样不期而遇地来到了我们面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如何通过传承与创新,让昆曲回归大众之中,再次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成了每个昆曲人的使命。戏曲评论家龚和德说:“纯而又纯地据事实录是一种传承方式,略有变化,使其更趋完美也是一种方式,它们之间应该没有什么矛盾,各有各的观众。”还有专家认为,传统的要严格继承,但可多条腿走路。昆曲就是“文物”,要像保护古建筑一样保护她,就要既保存它的原有面貌,又要大胆改革创新。由此,园林实景昆曲也就应运而生了。

园林实景昆曲就是借助园林这一自然大舞台进行昆曲演出。园林搬不进剧场,就剧组走进园林;观众无暇走进戏院,就演员来到园林。从乐队乐器到演员道具,直面观众,零距离的包容、接纳与交流。园林实景昆曲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和观众、游客融为一体,让观众有机会、有时間来了解昆曲,了解昆曲的演出程序,让观众从了解到熟悉进而喜欢上昆曲。二是因为演出就在园林里进行,周边的景色就是剧中描绘的场景,昆曲优美的唱腔、柔美的身姿与园林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巧妙地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诗情雅意,美不胜收,带给观众更亲切,更真实,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提高了昆曲的演出效应性和观赏认知性。三是在园林中演出,小舞台变成了大世界,演员展示身段的回旋余地大了,可以多板块,多区域的进行表演。比如,男女主演可以隔湖相舞,也能桥上桥下泪眼泣唱,更能在花径中牵衣游走“携手向花间”。加上悠扬曲折,一唱三叹的音乐,典雅华丽的曲词,多样化的表演手法,使得昆曲化入园林的实景,园林借助昆曲而传情,在艺术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事物总有正反两面性,有得必有失。园林实景昆曲其实是把昆曲的今天,华丽转身送回了昆曲诞生的原点——生活源头,即真实化、现实性。上述说的三点优势,相对来说也使昆曲失去了虚拟化,程式化的特色,也失去了传统美学的抽象性,写意性。园林实景昆曲看似舞台很大,但方壶天地,芥子须弥的传统舞台,实是小舞台,大天地的美学诠释。园林实景昆曲相对于传统昆曲能演出的曲目比较单一,比较适合于《西厢记》等才子佳人戏的演出,其他类型的戏,就勉为其难了。另外,本来具有优势的自然场景,有时也会成为它的局限性。比如,秋天演园林实景昆曲时,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唱词,真的是曲难应景了。又如,莺莺拜月一幕,天上理应一轮弯月,如果恰逢中秋演出,满满的明月当空挂,这可怎么是好?再如,春天里的牡丹成了眼前满园飘香的桂花,会不会让人怀疑不是思春而是悲秋呢。而且,园林实景昆曲失去了让观众自由想象,随意发挥思绪的时空,也势必会使很多昆曲的虚拟程式化身段用不上,久而久之,昆曲艺术表演的虚拟性,程式化便有可能退化湮没,而这恰恰是昆曲表演艺术虚拟化、程式化精华所在。

总之,昆曲的传承与改革,都是为了昆曲的健康发展,我们敬佩传承中的创新,我们赞赏创新而不失传统。昆曲的改与不改,应该慎之又慎。园林实景昆曲的出现,是个尝试;昆曲走进校园,普及讲座,与青年学子交流,提高鉴赏力,也是尝试。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振兴昆曲而为。时间和历史,会对今天的传承与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猜你喜欢
程式化实景昆曲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第四届20强+1实景家装节开幕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宝马首次在中国实景演示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随便走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