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德才,育新贤

2021-11-19 13:16叶伟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9期
关键词:课程学校教育

叶伟强

学校基本概况

东莞市道滘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始建于1942年,原名“东莞县第六小学”。1946年4月1日,“六小”更名为“东莞县济川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初更名为道滘中心小学。我校现占地面积3432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460平方米。目前,我校有42个教学班,学生1790人,教职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工勤人员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兴德才,育新贤”的教育理念。以“思贤教育”作为学校品牌的特色定位,确立“心雅、行雅、学高、艺高”的育人目标;以“见贤思齐,智圆行方”为校训,以“德才兼美,知行合一”为校风,以“德以润身,慧以育才”为教风,以“尊师敬贤,乐学善思”为学风,打造“思贤”校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把我校建设成具有鲜明的莞邑文化精神、師生特质鲜明、办学质量一流的东莞市水乡新城片区素质教育优质学校。

特色课程育新贤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围绕思贤教育办学思想,根据思贤学生成长需要,实施课程再造,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思贤课程体系。目前,我校初步形成了“童心向贤”“阳光心理”以及粤剧等品牌。

(一)童心向贤

我校结合省级立项课题“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在不同年级的设计和运用”的科研成果,开设国学课。安排一至六年级每天下午15:20-15:40为国学课程,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精粹作为学校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构建国学课的授课模式。我校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国学经典著名专家刘冰莅临我校,分别针对学生、教师及家长,举行国学经典专题讲座,以进一步深化我校经典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圣贤的高尚品质,促进学生把传统文化的素养和精神融汇于日常生活和成长过程,启迪学生的智慧,一心向贤、志成新贤。

(二)阳光心理

我校充分发挥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优势,构建“阳光心理”教育特色,设置专兼职心理教师团队、心理委员团队、班级团队、班级心理成长小组和家长义工队等5个团队,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雅德的机会,最终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本课程重点依托团体心理活动课程和梦想课程两种课堂进行。团体心理活动课程在一至六年级开展,每班隔周开设一节,由专兼职心理教师授课,主张在团队建设中让学生理解善良诚信、好学创新品质,学会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培养学生喜欢学习的情感,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梦想课程在一到三年级开展,每班隔周开设一节,由兼职心理教师以“梦想课堂”形式进行。它以主题活动为主,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让低年级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方法。为了提高课程效果,我校还特别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此外,我校积极在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家校结合教育中渗透心育课程,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朝阳文学社、心理板报、心育网站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课外活动。与此同时,利用心理辅导室设置“悄悄话”信箱、热线电话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知识,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构成的三维立体成长环境中,养成阳光心理。

(三)粤剧

东莞市道滘镇粤剧曲艺文化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校利用道滘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的资源,组建粤剧曲艺表演队,邀请道滘镇文化站的专业人员进行粤剧曲艺教学,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粤剧曲艺的精髓和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青少年粤剧表演、民乐演奏人才,让粤剧粤曲文化代代相传,擦亮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卓有成效。如,粤剧曲艺队的梁文熙、钟欣彤两名学生获得省小梅花大赛银花奖,韦嘉宜获得省小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金花十佳”称号,我校被授予“东莞市青少年粤剧曲艺艺术培训基地”。

品牌创建兴德才

(一)专家引领,凝练“思贤教育”的理念文化

我校在“思贤教育”思想背景下确定“兴德才,育新贤”的办学理念。基于学校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下一阶段品牌构建的过程中,聘请广东国素文化教育研究院专家组与学校一起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本土文化资源”和立足于“学校优良办学追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思贤教育”的深刻内涵,并进一步提炼“思贤教育”品牌内涵。从根本上确立“思贤教育”的核心理念体系,为塑造科学、严谨、整体、系统、且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教育影响力的学校品牌奠定理论基础。

1.品牌内涵——思贤教育

思贤教育的“思贤”一词,汇集了三种思想源头。首先,“思贤”源于《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思贤”融合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之“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此外,“思贤”还蕴含着《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之“任人唯贤”,意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这三种思想,无不表达了对德才兼备之人的向往与崇敬。德与才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有才能又有品德,才德兼具,是为最佳。我校提出“思贤教育”,正是蕴含着这样的主张:在办学方面以贤为向导,在育人方面以贤为目标,在管理方面以贤为基准。

2.办学理念——兴德才,育新贤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肩负着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的重任。我校以“兴德才”为办学路径,以“育新贤”为办学目标,期望培育德雅、才高,适应未来发展的时代新贤。“兴德才,育新贤”为办学理念,不仅明确了学校的目标导向,而且将成为实现办学理想的强大动力,对学校的发展和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方案,切实构建“课程目标明晰,课程内容聚焦,课程实施高效,课程评价科学”的课程运行机制。

1.厘清课程目标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进一步细化学科类课程、“1+4课程”课程目标,增强课程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2.优化课程内容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着力开发跨学科课程,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获取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形成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课程内容服务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功能。

3.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实现机制。我校基于“思贤教育”的办学思想,遵循教育规律,从而构建出“1+4”思贤课程体系。

“1”是基础,以国家基础课程教学与学科拓展课程相结合为基石。学校严格按照《东莞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2017年修订版)》落实10门国家课程,落实相关学科教师任教,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夯实知识基础。同时,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解读和落实。

学科课程以主题为统领,重组单元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实现学科协同育人。“4”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四大拓展性校本课程,即“心雅课程、行雅课程、学高课程、艺高课程”,强调活动创生。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引导,学生兴趣特长得到科学引领,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更趋多元。

4.创新课程评价

一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考核的包括领导小组、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面。学校尽量通过家长会来实现意见互通,形成共识,并进行责任分解,让“思贤教育”评价更为真实可信而有效。

二是构建新型的思贤评价方式,学校结合品德素养、学业成绩、身心发展、兴趣特长、行为规范等五个方面评价内容,构建新型的思贤评价方式:(1)借助《道滘镇中心小学单元学习评价单》和阶段性测评试卷单等,反映学生阶段性的态度、习惯及学习质量。(2)借助《道滘镇中心小学综合评价素质报告手册》《道滘镇中心小学主题课程手册》,将学生每个学期在校表现、学业成绩等,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反馈,将以每月重大主题课程为内容的主题学习,作为过程性评价。(3)借助《思贤少年评价表》,结合学业测量、问卷调查、日常评价,每学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跟踪指导,激励发展。

(六)注重科研引领,内生源源不断的“思贤教育”前行动力

以观念引领为先导,我校坚持领导率先,制度引领,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重点开展“思贤教育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核心课题研究。

1.构建“思贤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思贤课堂的文化,对各个学科进行课堂观察和课后总结反思,初步归纳出了我校思贤课堂的教学形态,以“激趣”为轴,诱发学生乐学;以“点拨”为支撑,体现教师善教;以“自主”为轮,实现学生会学;以“实践”为方向,让教学之舟驶向既定的目标。我们通过抓重点教师,从各学科中培养一个尖子教师,从而让他们带动一大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2.以制度为引领,抓细抓实研教研学常态

一是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我校在选拔任用时,把科研意识和水平作为任用的重要条件。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最美教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这支队伍组成人员都能够并且愿意发挥面向全校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形成和不断优化科研型的学校管理和骨干教师队伍,要求其积极做好该课题研究。

二是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我校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参照东莞市教育局出台的教科研奖励措施,制定专门的教科研奖励办法和具体实施措施。每年组织一次教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对已结题的教科研课题,如果形成教科研成果的,按成果推广后产生的效益进行评比和奖励。对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实行表彰奖励,把教科研作为教师评优、晋级、提拔等方面的关键指标进行考核,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3.聚焦科研素养的提升,多路径开展科研活动

科研必须来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我校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梳理出来的为聚集点,组织开展“科研能力提升”活动:一是组织教师开展网上课改沙龙活动、网上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些教研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为教师进一步开展该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二是开展校本研究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设计研究方案,解决“思贤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三是举行研究课、展示课、示范课活动。青年教师上岗一个月要上亮相课,三个月要上过关课,学期结束上比赛课。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巩固复习展示课、不同阶段的研究课,为青年教师带好头,树好样,从而促使科研活动更加务实、高效。

4.强化成果意识,做好科研成果的提炼和物化

以“思贤教育”的研究为主体,进一步强化成果意识,切实做好我校科研成果的提炼和物化工作。一是注意材料积累整理,如,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总结性资料等,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思贤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质量观,争取在《广东教育》等专业刊物发表一批相关论文。二是以小课题为主开展科研。以学校活动为载体,让研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实践、考试指导中体现。要坚持用大课题带动小课题,小课题推动大课题。三是通过实践研讨,规范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创新能力,基本掌握“高雅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推行“思贤课堂”模式,打造“本土特色”课堂。四是通过达标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发现和培育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苗子,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七)加强品牌培育,扩大“思贤教育”的品牌效益

1.双向互动,制定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互为促进的流通机制

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所处社区的合作,促进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立足道滘实际,与镇足协、镇文广中心、镇经科信局和镇宣教文体局加强沟通,并借助校外培训机构东莞松湖爱乐团,建立一批学生实践活动基地,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我校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家长义工队和家长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学校定期为家长义工队和家长巾帼志愿服务队发放学习资料,举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家长会、心育主题班会、读书节等校园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构成的三维立体成长环境中形成善良待人、诚信待人的良好品质。

2.辐射引领,充分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中心小学作为镇龙头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我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管理水平、优质的教育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学校通过送课、观摩、论坛、宣讲、跟岗、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与镇内兄弟学校进行交流互动,为东莞市道滘镇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品牌打造贡献力量。

二是要认真做好品牌学校建设本身的总结与提炼工作。一方面可以在反思中最大限度地优化品牌学校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是尽量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凝练品牌学校培养经验,為东莞市品牌学校建设提供智力参考。

兴德才,育新贤。我校在品牌学校培育的道路上,凸显“思贤教育”特色,致力于打造设施配备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价值观统一的幸福和诗意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课程学校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