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4例临床观察

2021-11-20 03:13梁华春黄瑜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氨茶碱麻黄肺部

梁华春 黄瑜婷

广东省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廉江 524400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被称为小叶性肺炎,在冬春季、气候骤变时的发病率较高[1]。婴幼儿自身的防御功能发育并不是很完善,抵抗力较差,随着疾病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西医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反复发病的现象[2]。随着中医的不断推进,其在临床各个领域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文献指出麻杏石甘汤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3]。但是有关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相关的文献较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的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并将同期应用中医配方治疗的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设为研究组,对照组64例,研究组64例。

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0.5~9.5岁,平均年龄(5.0±1.5)岁,病程3~5 d,平均病程(3.5±1.6)d。观察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0.8~10.0岁,平均年龄(5.3±1.0)岁;病程3~5 d,平均病程(3.4±1.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小儿呼吸病学 (第2版)》[4]中对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并经肺部CT确诊。所有患者全部都表现出体温升高,通常体温高于 37 ℃;同时还表现出相关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气促及咳嗽等,同时还合并出现点头呼吸、吸气性三凹征、发绀、鼻煽等。听诊患儿的肺部,存在较为固定的细、中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水平显著性的升高,中性粒细胞水平增多,假如是细菌感染,则表现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X光胸片检查提示存在因为感染而导致的肺部感染性病变,而患儿肝功能及肾功能未发生异常。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伴有肺部啰音、发热、咳嗽及气喘等症状;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对本次实验药物有过敏史或不耐受;支气管发育障碍及及其他肺部实质性损伤;合并心、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

1.4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针对患儿的症状给予吸氧、解痉剂等治疗,给予3 mg/kg氨茶碱(国药准字H20065247,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20190311)静脉滴注;10 mg/kg西力欣(国药准字H20031237,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0321)静脉滴注。1次/d。

观察组应用中医配方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①药用:杏仁3 g,炙麻黄4 g,地龙4 g,炙甘草4 g,川贝母4 g,白术5 g,茯苓5 g,生石膏6 g。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辨证治疗:伴有痰热症状者加瓜蒌9 g、苏子6 g;伴有风热症状者加鱼腥草 4 g、板蓝根4 g,根据热像程度调整麻黄与石膏的比例为1∶5;伴有热毒症状者加蚤休5 g、苇茎各5 g;伴有风寒症状者加细辛1 g、桂枝5 g、制半夏5 g,根据热像程度调整麻黄与石膏的比例为1∶3,将药物加水熬制成汤药。1剂/d,100 mL/剂,早、晚间分两次口服。②中药穴位敷贴:穴位选取肺俞、膏肓、定喘穴,药物为冰片5 g,赤芍10 g,麻黄10 g,胆南星10 g,将其研磨成粉状后加适量生姜汁,调为膏状后其外敷在上述穴位,1次/d,6 h后清洗。两组均持续用药4周。

1.5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采取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1000 r/min离心处理20 min后取静置上层清液,-80 ℃冰箱保存待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试剂盒要求操作;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缓解时间,包括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及咳嗽缓解的时间;③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④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及单纯性鼻炎。

1.6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5]制定。显效:发热、气喘及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啰音完全吸收;有效:发热、气喘及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大部分吸收;无效:发热、气喘及咳嗽等症状无明显变化,肺部啰音无明显吸收,甚至症状出现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的CRP、IL-6、TNF-α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2.3 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对比 (例)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是造成小儿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6]。支气管肺炎多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因此临床中多进行抗感染治疗,患儿在接受抗感染治疗中,白细胞吞噬病原菌会产生超氧阴离子,剩下的则会被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超氧化物歧化酶大量消耗会导致其活性会降低,引起超氧阴离子堆积,加重病理部位的损伤,因此单纯的给予患儿抗感染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5-6]。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主要为感染细菌。在没有排除患儿合并存在细菌性炎症时,通常给予患儿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7]。西力欣在临床中有片剂及针剂两种不同的药物形式,属于临床中的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其具有十分广的抗菌谱。针对很多细菌,如部分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白氏杆菌、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等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8]。同时,西力欣对细菌所分泌的β-内酰胺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氨茶碱能够直接性的松弛气道平滑肌,拥有非常显著的解痉作用[9]。但是氨茶碱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氨茶碱能够对磷酸二酯酶产生抑制作用,使得环磷腺昔降低,环磷腺昔含量升高,舒张平滑肌。同时,氨茶碱还能够使得机体释放内源性的去甲肾上腺素及腺上腺素,使得β受体兴奋,舒张气管[10]。氨茶碱是嘌呤诵受体的一种阻滞性药,能因对内源性的腺昔而诱发出现的支气管痉挛产生拮抗作用。更多的研究指出,氨茶碱有调节免疫、抗炎、稳定嗜碱性粒细胞膜、稳定肥大细胞等作用。能对肾上腺髓质及嗜铬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使其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使得隔肌对低频刺激的收缩能力增加,从而使得呼吸功能得到有效,预防呼吸衰竭及隔肌疲劳[11];还能使得呼吸深度增加,且不增加呼吸频率,维持机体正常呼吸;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对肾小管对钠离子、氯离子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能够针对心脏发生直接性的作用,使得心肌的收缩力及心输量显著增加。因为氨茶碱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作用,其在临床当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其不仅能够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还能够在急性肺损伤及病窦综合征等疾病当中使用,临床疗效理想。

发热、咳嗽、气喘、鼻煽等是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肺炎”“喘嗽”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分为外因及内因,患儿的年龄较小,肺部功能发育不全,当风寒湿热侵袭肺部后会引起邪气在肺内堆积,导致肺气不宣降出现上逆,痰湿痰热互结导致肺络受阻、肺气闭塞,最终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中治疗应当从疏通肺部经络、清热解痰、驱寒除风方面着手[12]。麻杏石甘汤的基础药方是由杏仁、炙麻黄、地龙、炙甘草、川贝母、白术、茯苓及生石膏组成的,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给予辨证治疗。其中药方中的杏仁具有良好的平喘止咳功效;炙麻黄可起到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主治用于风寒感冒、憋喘咳嗽等症状,炙麻黄中的碱成分可以抑制因组胺引起气管收缩引发的咳喘,其可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B受体,使其收缩血管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达到消炎的作用[13];地龙可发挥清热通络、平喘、利尿的效果;炙甘草具有止咳、化痰润燥的功效,同时其可调和其他药物,现代药理学[14]证实甘草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的效果;川贝母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润肺、散结之功效,主治咳嗽、肺热;白术可起到燥湿利水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15]证实,白术具有保护血细胞、增强免疫力的效果。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16]证实,茯苓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生石膏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效果,具有良好的解热消炎功效,其可以与麻黄相配伍达到重塑效果。以上多种药物联合能够达到宣肺平喘、清热散邪、理气化痰的功效。

中药穴位敷贴是中医一种特色的治疗技术,通过选取肺俞、膏肓、定喘穴相应的穴位,将冰片、赤芍、麻黄及胆南星研末后加生姜汁,调为膏状后其外敷在上述穴位中。冰片发挥清热醒神、抗炎抗菌的作用;赤芍发挥清热凉血的作用;麻黄发挥散寒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胆南星的清热化痰加上生姜的解表散寒、化痰止咳作用,上述药物的药性敷贴下可经皮肤渗透被吸收,促进穴位下的血运,进而产生刺激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多细胞炎性因子参与了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TNF-a在人体健康的情况下,其在血清中的浓度较低,可以有效地调节机体的应答、细胞的生长分化作用,当致病生物对机体的呼吸道入侵会发生炎症性的病理反应,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产生TNF-a引起浓度异常升高,该现象会加重TNF-a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器官损伤[17]。IL-6可以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两种方式对组织细胞产生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的过程。CRP在炎症急性期会出现迅速升高的现象,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支气管肺炎的的发生与黏膜上皮细胞生成的氧自由基及炎性因子有关,疾病的发生会引起上皮、淋巴及巨噬细胞大量产生IL-6、hCRP等因子,因此在临床中可以通过上述三项指标来反应治疗的效果[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的CRP、IL-6、TNF-α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提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加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炎性因子,进而控制病情的进展。

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提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加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能够更好的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及消失时间。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提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加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的疗效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本次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观察的指标、样本等数据较少,因此后期的研究中应加大观察样本、指标等,从而能够获取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肺炎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更好地降低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且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氨茶碱麻黄肺部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