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财融合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021-11-21 18:19梁金婵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业财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梁金婵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发生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不再只局限于事后核算和监督,也需要通过指标量化考核业务部门的绩效、监督等。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控制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降低经济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业财融合,即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简称,是把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过程,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业财融合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将管理会计观念融入到业务活动的各个领域、环节和层次,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业财融合能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严格把控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提高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成本,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能否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已成为决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经验不足,从而导致信息化技术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难以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撑,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无法得到真正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转型发展。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系统,导致业务活动的前端与财务管理的末端使用的信息平台不一致,使得预算编制的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加之各个部门之间本就存在信息孤岛,各项资源数据信息分散。如果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将会极大地提高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成本,难以满足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只有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完整化,才能确保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部分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编制轻管理等问题,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多方面关注,导致预算管理出现预算可操作性差、管控不严等情况,难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让全面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预算反馈与考核机制不完善,执行效率低。完备的预算考核机制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制度保障。目前大多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考核目标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加上预算反馈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也未能进行及时调整,严重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全面预算管理滞后性明显

与财务预算不同,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业务活动,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但当前部分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清,认为预算编制只需要财务部开展,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效率较低。同时,部分企业管理者也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安排,直接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划活动,也是企业对未来经营情况进行预测、控制和决策的管理活动。但在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通常以本年业绩情况为依据来制定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市场供求情况发生改变,传统预算管理往往难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来对预算编制进行调整,从而会出现预算管理滞后性的问题,即预算滞后于市场,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很容易导致企业错失发展机会。

二、基于业财融合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业财融合下,做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主要是由采购管理、投资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及预算管理等内容组成。对此,在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应以业财融合理念为指导,将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各项经济活动中,规范相应操作流程,统一信息收集、处理入口,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国有企业在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同时,要注重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使用,强化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内容的整合计算,使各项业务能按照流程来运行,实现预算申报、预算审核、预算批准、预算执行、预算反馈及预算考核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企业还对全面预算编制需求进行整理,构建既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又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案,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化

业财融合下,做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特点,要涵盖每个部门、工作人员及各项经济活动等内容。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预算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将预算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把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贯彻落实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可通过实施季度考核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同时,要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由各部门选派代表作为机构管理人,主要负责整体部署、分工协调及督促修改等内容,确保每一个工作责任都能落实到个人,顺利推动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有效衔接,从而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切实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强化相关协调机制。提倡企业员工使用网络通讯工具来反馈和解决问题,丰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信息沟通效率,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完善预算执行机制。将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分解为季度、月度等目标,更好地推动预算执行。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并及时处理,持续跟进,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业财融合下,做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是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国有企业应加大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深入贯彻业财融合理念,让员工及管理者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要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使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中。

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系统平台及时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调整。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得全面预算管理能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业务部门也应多向财务部门反馈相关信息,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提供支持。同时,企业也要重点关注全面预算管理情况,及时规划调整预算编制,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快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进程,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企业经济决策,推动企业经济增长。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健全相关制度架构,强化各级管理者和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预算管理意识,进一步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和水平,促进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业财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模式对建筑企业成本管控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企业业财融合若干基本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