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联合湿性愈合疗法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临床应用

2021-11-21 07:55张凡杨一诺邱婉宁冯巾娣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10期
关键词:湿性瘢痕创面

张凡,杨一诺,邱婉宁,冯巾娣

(1.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35;2.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北京,100191)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烧(创)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度堆积而导致的异常结构,其外形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质地变硬,表面呈红色或潮红,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1]。超脉冲CO2点阵激光(Ultra pulsed fractional CO2laser)集超脉冲CO2激光和点阵激光优势于一体,为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2]。湿性愈合疗法是伤口愈合的常用护理方法,通过营造伤口湿性愈合环境,促进肉芽生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3]。为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成因增生性瘢痕对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湿性愈合疗法的治疗效果,并总结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开始的最早时间窗,2019年5月至今,我科对130例增生性瘢痕采用上述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均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女性80例,男性50例,Fitzpathick 皮肤分型Ⅱ~Ⅲ型,年龄9-76岁,平均年龄33.51±10.83岁。49例烧烫伤后瘢痕,37例手术后瘢痕,25例外伤后瘢痕,19例痤疮或感染后瘢痕。29例头面部瘢痕,17例颈胸部瘢痕,28例躯干瘢痕,30例上肢瘢痕,26例下肢瘢痕,其中20例属于关节部位瘢痕。病程6个月~34年,平均15.20±9.31年,均为非增生期增生性瘢痕,其中20例为6个月~1年,即减退期瘢痕;110例为1年以上成熟期瘢痕。

1.2 排除标准

①过去6个月使用硅酮、糖皮质激素等;②过去6个月接受过整形手术、磨削治疗或注射治疗;③过去6个月接受过强脉冲光或其他激光治疗;④妊娠或哺乳;⑤瘢痕疙瘩病史或家族史;⑥严重的病毒感染史,如单纯疱疹、扁平疣等;⑦光敏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⑧具有同形反应的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银屑病等;⑨精神或神经异常[4]。

1.3 仪器

PIXEL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Alam,以色列飞顿公司)脉冲波能量2-120mJ/pixel,功率1.0-60.0W,作用时间0.4-4.0msec 。选择lite Scan 点阵扫描手具,扫描速率可调1-8级,治疗密度可调5-50%,扫描形状可调点、圆形、孔型,光斑模式可调点筛式、栅格式。

1.4 治疗方法

采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浸润麻醉,选择lite Scan 点阵扫描手具,根据增生性瘢痕隆起程度选择激光能量,根据瘢痕面积选择点阵图形大小及密度。通常我们采用功率15-90W,作用时间2.0msec,扫描速率1级。瘢痕磨削过程中需要变换激光能量参数及密度参数,对大面积、凹凸不平、色素不均的瘢痕,先采用大图形、低能量、低密度的整体磨削,使凹凸不平区形成平滑过渡。对增生性瘢痕的挛缩牵拉带,采用小图形、高能量、高密度局部磨削,气化增生部分。

1.5 治疗后护理

激光磨削后予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商品名:金因肽)、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商品名:贝复新)及壳聚糖生物喷膜剂(商品名:创美康),保证创面处于湿润状态,促进创面修复,预防感染。激光术后患者换药至少3-5次/天,持续2周。个别部位如牵拉带部位可增加换药次数,直至创面结痂脱落,完全愈合。每4周治疗一次,连续3次。

1.6 疗效判定及标准

1.6.1 患者满意度

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评价疗效的满意度,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评估分值≥8分,为非常满意;6分≤评估分值<8分,为满意;4分≤评估分值<6分,为一般;2分≤评估分值<4分,为不满意;评估分值<2分,为非常不满意。

1.6.2 临床医生评价及标准

每次治疗前采用佳能数码相机拍摄正侧位,由未参与治疗的同一医护人员评价治疗效果。显效:80%以上的增生性瘢痕平整,视觉上无凹凸不平感,颜色接近周边正常皮肤,患者满意;有效:50%以上的增生性瘢痕平整,瘢痕凹凸不平、色泽不均表现明显减轻,患者较满意;无效:瘢痕凹凸不平、色素不均无明显改变,或出现明显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患者不满意[4]。每次治疗前由同一医生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VSS)评分,VSS 分别从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软度四个方面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分,总分15分,评分越高,瘢痕越重[1]。

1.7 不良反应监测

主要观察瘢痕有无增生,治疗部位有无水疱、出血、感染、炎症后色素减退或沉着等。

1.8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7.0软件处理数据,比较治疗前和3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VSS 评分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130例患者3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并愿意继续使用此种方法继续治疗或将该方法推荐给其他人。

2.2 医生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照片评估(见图1~4)。130例患者显效101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100%。

图1 典型案例1

2.3 VSS 评分变化

130例患者治疗前VSS评分11.15±2.06;3次治疗后1个月随访VSS评分为4.38±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后的VSS评分变化为6.77±1.44。

表1 患者治疗前、3 次治疗结束后1 个月随访VSS 评分比较

图2 典型案例2

图3 典型案例3

图4

2.3.1 VSS 评分变化与瘢痕部位的关系

110例患者的瘢痕部位不含关节,治疗前后VSS差值为6.92±1.46;20例患者的瘢痕部位含关节,治疗前后VSS差值为5.9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VSS 评分变化与瘢痕部位的关系

2.3.2 VSS 评分变化与瘢痕原因的关系

表4、5可见,痤疮或感染后瘢痕组治疗前后VSS评分变化为5.84±1.38,低于其余三组;痤疮或感染后瘢痕组分别与外伤后组、烧烫伤后组之间的VSS 评分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VSS 评分变化与瘢痕原因的关系

表5 不同瘢痕原因间VSS 评分差异的比较

2.3.3 VSS 评分变化与病程的关系

20例患者为减退期瘢痕,治疗前后VSS差值为6.65±1.18;110例患者为成熟期瘢痕,治疗前后VSS差值为6.79±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VSS 评分变化与病程的关系

2.4 不良反应

在治疗1-3天,几乎所有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局灶性渗出,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和壳聚糖生物喷膜剂多次喷涂,有助于减少渗出,加速创面愈合。治疗3-14天,130例患者治疗区域均出现网状、点状和片状结痂。在观察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水疱、出血、感染、愈合延迟、色素沉着及减退等并发症。

3 讨论

增生性瘢痕影响患者外貌,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发生在关节部位的瘢痕,还会造成关节挛缩、功能障碍,极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传统修复增生性瘢痕的措施如压迫疗法、硅酮制品、药物疗法、放射疗法、手术治疗等,治疗周期长,误工期长;尤其是大面积的增生性瘢痕,可用来修复的正常皮肤组织来源少,手术困难,临床效果欠佳。超脉冲CO2激光(Ultra-pulsed CO2laser)通过气化剥脱瘢痕上皮异化组织,被认为是治疗瘢痕的“金标准”;点阵激光(fractional resurfacing,FR或fractional laser treatment,FLT)通过局灶光热原理,形成显微治疗区域,降低激光治疗并发症[5-8]。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在增生性瘢痕的修复中,通过人为控制组织损伤深度和面积,达到原位再生皮肤的作用[9]。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湿性愈合疗法是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提供湿润的生理愈合环境,在保护原位组织干细胞和残存的皮肤附属器的同时,促进创面的生理愈合,避免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红斑反应、继发性瘢痕等激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创面在伤后14-21天愈合,瘢痕的发生率为30%-35%,且多数是增生性瘢痕,创面愈合时间越早,瘢痕发生率越低[1]。因此,激光术后加速创面愈合是本研究的关键,我们在传统激光治疗注重抗感染的基础上,对激光治疗后创面先后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和壳聚糖生喷膜剂局部外用,减少患者术后渗出、出血、干痒、延迟愈合等激光不良反应,130例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炎症后色素减退。

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增生期、消退期和成熟期。瘢痕的早期1-3月为增生期,可持续3-6月,此期瘢痕以药物治疗为主[1]。本次临床应用中,将治疗时间窗定义在瘢痕形成6个月时,即瘢痕增生期结束,消退期开始。观察中,消退期和成熟期治疗前后VSS 差值无统计学差异,医生和患者临床疗效评分均为100%。这提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可以从增生期结束后即可开始,这符合患者期待尽早去除瘢痕的治疗愿望,也体现瘢痕“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观察中,痤疮或感染后瘢痕组治疗前后VSS差值略低于其余三组,这是因为头面部增生性瘢痕硬度较强,且治疗部位下颌神经和血管相对丰富,治疗时气化不宜过深。不含关节部位的治疗优于含关节如肩、肘、膝等部位,VSS 评分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这与关节部位瘢痕张力较高,且瘢痕容易受到关节活动的物理牵拉有关。与本人总结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在萎缩性瘢痕的治疗组相比,增生性瘢痕经过3次治疗后显效比为77.6%,略低于萎缩性瘢痕的81.8%[4],这说明相对于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次数应安排在至少3次以上。

本研究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较好,但设计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随访时间偏短,同时应设置自身对照,以期更为客观地评价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湿性瘢痕创面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雷珠单抗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