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绘画研究

2021-11-22 00:46刘香吟洪雪婷
小学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客体画家绘画

⦿刘香吟 洪雪婷

一、生活情境主题绘画

自人类绘画艺术产生以来生活情境主题绘画就以丰富的形式存在于各类绘画的创作之中。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的绘画更多表现的是对于神明的崇拜,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打破了这一思想观念,将绘画的关注点由神转向人,凸显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这之后表现人们生活情感的主题性绘画便开始逐步发展,直至十七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当时一些欧洲国家有了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这使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

在人的地位和价值得到肯定的进步社会制度下,画家们大胆地摒弃过去千百年来禁锢人和艺术的宗教,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蓝本。在表现手法上他们不再恭敬地描摹客体,而是依据纯美学和装饰趣味的设想以及一些着色与构图原则进行客观变形,更多突显自己的情感意识。他们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情境作为表达自己的载体,追求更为纯粹的视觉享受。在展现某些朴素情感的同时有些生活情境主题的作品也能阐述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莫大的启示。比起同时代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绘画来,维亚尔的《花园聚餐》或许更能让观者对19世纪人们的世界观、情感世界和理想有深刻的理解。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相信万物存在有序可循,决心探寻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享受人生居家的快乐。十九世纪之后生活情境主题绘画随着各流派的兴起更加的异彩纷呈,它的表现形式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展示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个性的人们的真实情感。

二、画家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找到创作灵感、创作素材和创作主题,所有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都产生于艺术家的生活之中,它通过将画家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传递出去来诠释生活中最真实质朴的情感,从而打动人心引人思考。但是这样的体验并不是单纯的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对任何东西的体验,必须具备两方面因素:一是体验的本体即体验者是否具备体验的主观意识;二是体验的客体即被体验对象是否具备与体验者产生共鸣的因素,这是对于主体与客体间某种关联的发现。它让人们思考“形而上”主观意识与“形而下”客观存在的关系,即客体的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认识的问题。

生活体验在思辨关系中是主观意识的存在,然而体验属于体验者经验的积累和直觉的感受范畴,当体验的情感和思想逐步在画面中呈现之后,作品就变得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正如维亚尔的作品《餐桌》,即使人物的面部采用了色块的形式表现,看不到具体五官,却依然让观者感受到画中人物在就餐时的温馨平和,仿佛观者自己平日和家人一起就餐的场面,并不宏大却让人觉得亲切。

维亚尔创作的《交谈》便是这种体验意义的有力论证。生活中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几个人坐在一起交谈着什么。这样的场景过于司空见惯因而不太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维亚尔却能够在这样不经意的事情中被深深地触碰到,这或许是画家对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认识或某种事情在画家心里产生亲切感的结果。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再现,而是这种亲切随和的情感在画家自身体验中的升华,画家通过绘画语言将其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这样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情境的表达引起人们对人与人之间亲密交流的切身感受,仿佛一切的繁忙劳碌都已经是昨天的事情,这才是生活更为真实的本质。这也是杰出画家和普通人在体验方面的区别和差距,体验的意义在这里就是领会和再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即所谓的“感悟”。这种感悟往往可以作为判断体验是否达到一定深度的标准,并显示了画家用绘画语言来表达对生活充满了渴望的意义,体验的价值在这时就超越了生活本身。

三、结语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生活情境主题绘画的内容是日常可见的,所有的体验活动都是从一般意义上出发的,经过反复经历感受才能逐渐发现自己想要的内容,当这种内容从那些为人们所熟悉的普通的感觉中脱离出来之后,便成为一种属于画家本人特有的独特内容。作为被体验的事物,人也好,场景也好,它们的意义都取决于体验者的心态和审美理念,在被体验的过程中,它们的意义已经不同于现实中的原物,不再是个性的代表,也不会是理论般的一成不变,它随着体验者的不同而改变,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牵绊。

猜你喜欢
客体画家绘画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浅议犯罪客体
酷炫小画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凡客体”之不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