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心境 滋润笔端 加强积累 增进语用
——对儿童作文“善教乐学”模式的有效构建与反思

2021-11-22 00:46⦿殷
小学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笔端滋润儿童

⦿殷 敏

《易·蒙》中说道:“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一流传深远的信条式经典论断,意在强调“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在这一启蒙教育阶段,培养儿童的初始化意识和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仅作用很大而且影响深远。“作文素养”是语文学习和表达能力的确实体现,是陪伴终身发展的客观因素。如何培养儿童的作文意识和行为能力是一项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拟从如下几个方面,试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善于在“情趣激发”中涵养儿童作文心境

就儿童群体来说,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缺乏“情与趣”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绝对是“行之不远”或者“事倍功半”现象。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把丰富多元的情趣元素相继渗透并充分融入其中,既可从根本上实现“启蒙难、难启蒙”的有效性突破,又能在“情绪智力”中把儿童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态势。以“补白情境”为例。在《猫》文中,作者只是通过“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来说明它的“勇猛”性格。教师把从网络上下载来的“猫蛇大战”画面直观形象地演绎出来,为全班提供难得一见的“视听盛宴”,让大家在激情欣赏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分享,然后把各自的“所看、所思、所得”写下来。孩子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读写互动之中。

二、善于在“情感体验”中滋润儿童作文笔端

作文教学是一项厚积薄发的“体验性”过程。在这种作文学习与强化训练中,仅仅依靠“兴趣”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而且必须通过无可替代的“情感体验”平台,为儿童作文活动不断地助推、扬帆启航,进而在“真情实感”中逐步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作文信念。比如,为了写好“某种场景”作文,教师把儿童带到操场上开展一场400米跑步比赛: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多人小组,从小组淘汰赛中决出“第一名”基础上,开展更加激烈的“冠军争夺赛”。在小组搭配过程中,男女学生互不服气,双方都坚持不分性别,按照“抓阄”形式进行。整个程序结束后,教师以“抓阄分组时”“在发令枪盛响起后”“赛跑途中”等题,让儿童任选题目、自由习作。在“情感体验”作用下,孩子们激情洋溢、言之有物,活动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善于在“生活链接”中引导儿童作文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启蒙活动中,儿童由于在学识、见闻和阅历上的简陋浅薄,直接地导致了他们在写作文时出现“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假大虚空”等现象。换句话说,如何帮助儿童更好地寻找“作文之米”,是解决上述问题和现象的最直接因素。除了上文所说的——利用教材资源从“读写互动”中进行积累外,本文认为,更加有效、更加广阔的“活水源头”还在于“生活链接”。比如,在《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至爱亲情”课文教学后,让儿童回家观察一段时日,在有目标性地感知“家庭生活、父母言行”基础上,再写一写自己的眼睛所看、心中所想。再如,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儿童到附近社区和大自然怀抱中进行“生活阅读”和“绿色阅读”。既可引领他们从实际观察中积累与积淀,又能不断地增加作文教学厚度。

四、善于在“合作共享”中增进儿童语用发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作文活动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安排小学生就“同一本书(或同一语篇)”,开展或个体或小组形式下的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提炼一些适当的“阅读话题”,引导他们以“主题演讲”“专题辨讨”“心得体会”等形式,开展相互之间的读写分享、相互启迪活动。再如,对阅读摘抄、“作文资源素材库”和读书笔记等进行“晒一晒、评一评”。除此之外,还有对作文的修改与评价,可让小学生在小组或集体形式下进行相互修改和自主评价,从中寻找“情趣点、闪亮点、精彩点、疑难点”等现象以及“漏洞、不足、矛盾”之处;最后,通过梳理、总结和提炼,师生在多元化教学中“同享乐、强弱项、补短板”。建立在“合作与共享”上呈现好的作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涵养心境、滋润笔端、加强积累、增进语用”的作文教学虽然并不全面或者完美,却是儿童启蒙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妙方良药”。教师合理使用、熟能生巧,能够打造善教乐学的作文活动模式。

猜你喜欢
笔端滋润儿童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笔端开出玫瑰花
滋润
山游
诗趣
留守儿童
水乡记忆
六一儿童
可以喂饱,却不能滋润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