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2021-11-22 03:14陈星星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圆明园文章课程

⦿陈星星

一、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大重要途径。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讲与练[1]。它导致了学生与教师无法完成相互交流,学生对于整个阅读课堂进行的兴趣较为缺乏。针对学生学习的此种情况,语文教师也需通过情景创设来改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实时兴趣激发点,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先利用好多媒体来播放与圆明园相关的一些图片与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古代圆明园的壮阔以及辉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过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圆明园的文章,使学生感悟到圆明园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渊源以及其设计的巧妙性。又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堂上则可以制作好相关的道具小船。在课上把小船展示给学生,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小船的作用是什么吗?”由于学生之前或许在网络上或者电视上了解过船的相关构造,由此他们也大多回答说:“可以载人,可以用来运输货物。”教师由此可以引入本节课程教学的中心威尼斯小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这样一座水城。伴随着教师教学的深入,学生的问题回答欲望也被教师的一个个问题给激发出来了。教师接着再引导学生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由威尼斯小艇的构造特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平常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探索到本节课程教学的合理切入点,通过情景创设增强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整个积极性。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效率,让教师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

二、经由反复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若只是依靠一次阅读过程,那么学生在阅读时也是止步于走马观花,他们无法了解知识学习的内涵。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松散状况,教师须了解到反复阅读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由此来打开学生全新的语文学习空间[2]。

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大多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学时,教师需了解到小学学生的此种学习特性,通过兴趣点的引入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之下进行反复阅读。教师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通过简介故事、概括文本、设置阅读问题、经由小组交流等等模式来展开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能够深入文本进行一遍又一遍地理解。教师可以由此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具体内涵,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之中。明了书本的记述原理,最终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例如平常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思想的丰富度,利用《普罗米修斯》这样一篇文章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希腊神话呢?你们在希腊神话里最喜欢哪一个人物?”由于学生之前都看过与希腊神话相关的电视剧或者书籍,由此他们也大多会回答说:“看过,我们喜欢宙斯、雅典娜等。”在这样的一问一答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会显的十分活跃,而他们也愿意跟随教师积极去探索知识。教师接着再帮助学生进入具体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全文、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发现普罗米修斯这样一位正直而又勇敢的人物。在学生初次完成第一遍阅读之后,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过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进行第二、第三次阅读。在问题的层层递进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整个语文知识学习面。使学生能够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中心主旨,完成自我精神层面的提高。

三、注重读中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总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生难以了解主动学习的相关意义。它会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学习的厌倦心理,针对学生此种学习情况,教师必须抓住新时代学生的整个学习特点。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一种积极向往,最终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的主旨,知晓文章的整体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一首诗歌时,教师就可以由“乌蒙蓬勃走泥丸”这样一句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当时的作者到底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书写此篇诗作的?最后学生通过透彻分析也能够感受到作者蕴含于文章之中的大无畏精神,全篇诗歌表达了红军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认真阅读之下,学生会结合具体的环境来对诗歌产生分析。明白当时诗歌所发生的背景,知晓新中国建立的不容易。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去感悟作品、了解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在精神层面完成提高,由此来保证学生的整个学习质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新时代的语文教师需要基于新课改来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相关策略。通过多类趣味化活动来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注重语文课堂的反复阅读、读中感悟、创设情景,举办一系列的读书故事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读书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最终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教师平常需要实时地对学生作出指引,让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

猜你喜欢
圆明园文章课程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