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1-11-22 03:14唐雨晴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陶行知过程课程

⦿唐雨晴

陶行知先生吸收外国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并结合我国教育的情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学思想,放到当下来看,即是说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做到以人为本;教学需要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随社会发展变化。这两点正是陶行知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语文课程的建设“应密切注重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正是陶行知先生“活”教育思想的体现。同时“活”教育思想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启示、做出了指导。

一、利用“活”的课程资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正因为生活与社会日新月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会灵活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相比教师在课堂上的泛泛而谈,学生对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忆和实践过程更加深刻,而与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也能让学生将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环节中每个人都种一些绿豆,学生连续一周仔细观察并且在表格中记录好自己的所见,并最终以日记的形式呈现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出自己看见的绿豆发芽的变化过程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课外自然课程资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与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课文都以科普类文章为主,学生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专业的科技术语或是专门的科学仪器并不了解,这时候学校的图书馆和科学教室就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中查阅相关书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小知识,理解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学校的科学教室里有许多精密的科学器材,可以带领学生有序地使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科学家们为了实验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以及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向往。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学生的生活与所处的社会日新月异,只有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新颖的课程资源,尝试更多实践性的课程资源,才能让学生真实体会到语文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

二、运用“活”的教学途径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做合一”则是他提出的具体途径。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以“做”为中心,教学的方法要以学生学和做的方法为基础,教师要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有活力,学得有价值,学得有意义。

“活”的教育思想倡导教师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途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在习作教学时运用这一方法,我常常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再让小组合作选出优秀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小组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自己小组的看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整理归纳和适时引导,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做”出发,在“做”中学,教师从学生的“做”中教。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以学生的“做”和实践为出发点,因事制宜,因人而异,教师不应执着于一种教法,应当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做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才能让教、学、做这三个维度上实现统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有的感受,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

三、发展“活”的个性化创造能力

教与学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不存在单方向的教,也不存在单方向的学,两者共存才是教学。陶行知先生针对教学的过程提出教师的教法要以学生的学法为依据,同时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还需要时时刻刻进一步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新鲜的,是符合现代社会状况的。

除了与课本有关的资料或者知识,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还应该时刻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语文部编版教材主要通过语文要素的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着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艾青的《绿》这首现代诗歌时,我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之后自主交流发言,我指导重点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从中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以及现代诗歌中作者表现出来的独特感受和强烈情感。抓住语文要素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将最新的教学方法投入教学实践。

教师的知识和教法“活”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体验到的感受才是“活”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紧跟社会的发展,发展自己“活”的个性化创造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更加鲜活,更加贴合生活与社会。

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课改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相当程度的指导意义。“活”的教育思想为当前课改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回归社会、回归自然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也应利用好“活”的课程资源、运用“活”的教学途径,发展自己“活”的个性化创造能力,才能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以及当今社会紧密接轨,培养出拥有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鲜活的学生”。

猜你喜欢
陶行知过程课程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