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2021-11-23 19:15杨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个人成长院校职业

文/杨萌

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组织召开的一次研讨会就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就我国当前的现实状况而言,在高等院校扎实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是今后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对今后高等院校开展教育工作提出的紧迫任务[1]。

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呈现供需失衡的现象,在这种不平衡的就业发展形式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摆脱传统的人才培养需求,很难制定切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鉴于此立足于当前社会就业形式和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来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概述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构建良性的个人发展体系,结合自身的优势、学习内容来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之后个人成长、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创新创业能力,是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而形成的个人能力的拓展和提升,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学习、个人综合能力提升基础上而实现的创新,对解决当前行业发展难题,实现个人知识的实践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做好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内容客观评价,才能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减少创新创业阻力。而创新创业能力对职业生涯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一方面要科学地制定职业规划,立足于个人长期发展来制定可行性的个人发展策略,明确职业定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满足当前社会动态化发展的需求,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适用性,制定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利条件[2]。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差,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职业规划是实现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进行了相关的教育,但是在具体的教育中,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认为这仅仅是一项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即可,导致很多学生制定的职业规划内容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背离了专业学习背景。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知,认为经过大学教育之后应当有一个高薪的岗位,而不是屈尊于低薪岗位,这种认知观念和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出现了偏差,导致定位缺乏客观性,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3]。此外,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不能客观地看待所学专业,不了解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并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特长、自身优势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对一些职位的认知不清晰,出现了犹豫、不自信等不良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了合适的就业机会,也无法满足岗位工作需求。

(二)盲目的就业观念,抑制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随着教育朝普及化、大众化趋势不断发展,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辈出,加剧了就业趋势的严峻性,高职院校认识到这一就业形式的严峻性,根据高职院校育人目标制定了科学的人才发展要求,即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专业技能提升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但是当前社会是一个复杂、动态发展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综合化的需求,仅仅凭借单一的专业技能优势很难提高就业竞争优势,因此在这种社会发展状态下,创新才能解决就业发展弊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高职大学教育不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技能的熟练应用,更倾向于固有技能的学习,加之没有相应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考核体系,所以导致在教学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

(三)对学历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念

高职大学学生对学历认知不清晰,认为只要获得高学历,就会获得相应的就业能力,顺利地进入到工作岗位,认为所学的专业应和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才能促进个人成长发展。但是事实上,很多高学历人才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往往存在着能力差、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的现象[4]。如果存在这样的认知观念,势必和当前的就业岗位需求产生偏差,严重制约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此外职业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变化的。因此,想要满足职业需求,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对学生职业发展、未来发展动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在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当前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水平提供有利条件。此外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高大上的规划,是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规划,要切合实际,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一方面职业目标定位清晰,符合学生当前专业水平,减少不匹配职业目标的制定;另一方面社会是动态发展的,要做好自我调整,使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贴合时代发展需求。

(二)客观看待就业形势,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我国人才市场一度处于饱和状态,出现了供需失衡的状态,在供给方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立足于当前的社会人才需求现状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性,以此督促学生积极地进行拓展性、探究性学习,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设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基金,成立实训基地

创新创业意识需要落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获得发展。鉴于此,高校作为学生的后方支持,应为创新创业思想的实现提供保障。比如,设计创新创业基金组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创新创业想法落实。此外,为了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发展机制,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小组和专业组评选,为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支持,并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奖励,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制度、资金保障。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实践水平,促进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应构建学校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专业技能的发展动向以及应用需求,走产、学、研发展的教学道路,为促进新型的创新创业项目发展提供保障支持。

(四)重视实践教学,纠正学生对学历、专业的认知偏差

创新创业能力想法的落实依托于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该项目存在的限制性和制约性,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满足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需求。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示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应用,以此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想法的可行性,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技能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来制定实验内容,组织实验计划,以此从实践中来找到新思路、新想法。此外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对学历、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此解决眼高手低、定位不清晰的难题,为保障学生更好地参与课程实践,促进创新创业想法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通过对试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经验归纳总结并加以交流借鉴,国内众多院校更加注重对在校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树立了新思维与教育理念,在积极推进发展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四、结语

作为一项十分繁杂、系统的伟大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应成为当前我国各类高校的重要办学目标。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创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创业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上。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支持。同时,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个人成长院校职业
成长主动性对师范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及干预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