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北自贸区建设的高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3 12:16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湖北物流高职

李 洁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武汉 430000)

0 引言

2017 年3 月31 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湖北自贸区,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自贸区将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湖北自贸区涵盖3 个片区:武汉片区、襄阳片区、宜昌片区。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宜昌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及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自贸区的实施方案支持在自贸区建设集保税展示、物流、交易、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自贸区推广实施先放行、后改单,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先出区、后报关,便捷保税货物流转等改革事项。湖北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和战略部署给湖北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高职院校培养国际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湖北省国际物流枢纽概况

2020 年1 月,湖北省发改委印发《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2019-2045 年)》,明确提出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立核心区高效综合交通网络。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选址鄂州燕矶,是湖北省和顺丰集团共同打造的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航空物流枢纽,总投资372.6 亿元,主体工程今年底将基本建成,2021 年投入使用。该核心枢纽将打造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至2025 年实现货运245 万吨、客运100 万人次,2 小时航程通达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80%的地域。至2045 年,该核心枢纽将满足货运765.2 万吨、客运1 500 万人次的服务需求,实现货运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客运航线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高铁2 小时通达中部主要城市,航运服务覆盖沿江、沿海主要港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核心枢纽通过武九铁路与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吴家山站、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及棋盘洲港区联通,实现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有效衔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点打造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江港区和棋盘洲港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有效衔接,实现江海联运;开通至各大洲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全货运航线和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吸引国内外航空运输服务企业落户,积极争取核心枢纽口岸功能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落地,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2 湖北省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湖北自贸区建设深入开展,物流业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非常需要国际贸易全过程管理,以及国际货运代理、海外仓管理、企业内外资源整合等高职国际物流人才[1]。对武汉、宜昌、襄阳地区的调查显示,按照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类型划分,主要有战略规划人员、一般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人员;按照国际物流需求层次划分,主要有物流高层管理人员、物流中层管理人员、物流基层管理人员、物流作业人员。通过对自贸区企业的走访调查,众多企业认为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精神尤为重要,同时企业也十分看重员工核心的专业技能,认为员工应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是部分企业则要求员工在进入岗位前应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最好能取得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其他相关技能证书。

3 湖北省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省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快递运营等专业,少数有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方向。这远远不能满足湖北自贸区建设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没能将1+X 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有些院校仍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实训条件不够完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课程设置没有着重考虑服务当地自贸区建设,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

4 应对自贸区建设对复合型高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4.1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湖北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应立足湖北,培养面向国际航空管理、国际航运管理、国际货运代理、海外仓管理、保险服务、国际采购信息咨询、国际物流服务营销等岗位需求,适应湖北自贸区建设发展需要的高职国际物流人才[2]。

4.2 将1+X 证书制度与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4.2.1 创新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1+X”证书制度,从社会需求角度对人才进行培养。学生在学校完成职业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取得能证明自己职业技能的等级证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理论知识,还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3]。这种模式最主要的改变是将证书培训融入了专业教学中。这种改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证书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融合讲授,在教学计划开设的专业课中加入考证的内容,对原来的整体教学计划没有太大影响。另一种是将证书课程作为独立课程加入教学计划,如可以用考证课程中的仓储模块代替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配送和运输模块代替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课程,对于证书课程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再单独开设。这种通过课程体系融合的模式能大大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4.2.2 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突出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推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不能开展线下教学的不足。通过翻转课堂,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在线课程的资源,能有效弥补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如让学生观看办理报关报检的业务流程动画,能够清晰直观地掌握该业务程序,线下进行模拟,以便学生可以较快熟悉自贸区国际物流业务运作、国际物流信息处理等各项业务[4]。

4.2.3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深度模式

目前,湖北省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学生到企业参观的认知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订单班培养模式。这些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国际物流人才,学校需要在自贸区选择适合的国际物流企业,通过行业协会的帮助,如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三方协同参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老师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多维度、多方面提升合作的深度,尤其是加强适应自贸区人才需求的专项培养。

4.2.4 构建专兼结合的国际物流师资团队

根据学校双高建设规划,高职院校要建设高水平国际物流师资队伍。学校积极组织专任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新行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专任教师每年寒暑假定期到国际物流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在充分调研自贸区的基础上,学校要优选知名国际物流企业的专家给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实践指导活动。

4.2.5 开展学赛融合的实践教学

学校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湖北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物流赛项和世界技能大赛国际货运代理赛项的内容,开展校内国际物流基础实训、国际物流专项技能实训、国际物流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及在国际物流企业进行的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最终成绩的考核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来确定的,也就是实现学校、企业、社会的综合教学评价[5]。

4.2.6 组建国际物流课程建设小组

根据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组建国际物流课程小组,将自贸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物流企业精英邀请为成员,让课程设置与国际物流企业实际业务相匹配。另外,还可以通过共同培养的方式及“现代学徒制”的方式,为学生匹配对应的国际物流企业一线业务人员作为师傅,开展各项实训课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打通校企合作路径,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缓解国际物流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4.3 建设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通过“派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学校要多途径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为了应对“湖北自贸区”建设的加速发展,让“湖北自贸区”走进课堂,学校要全方位推进物流专业群的建设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学校要融入国际标准,逐步完成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完成国家规划教材的建设,同时要实现国际物流教学资源库的共享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6]。

4.4 完善质量保证机制

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着眼于构建自我保证的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改进机制,突出“自主内生”的质量文化意识,强调学校、各部门人人都是质量的责任主体。学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科学、完整、规范的目标、标准和制度体系,使目标标准上下贯通、相互衔接。同时,要设立对应的组织机构,执行对应的质量保证职能,形成完整的组织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湖北物流高职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湖北武汉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