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2021-11-23 12:16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预算编制行政

吴 佳

(万荣县财政局,山西 万荣 044200)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政府的定位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求预算工作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2020 年修订实施的《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强调对预算执行全流程进行动态监控和绩效评价,预算管理应以提升预算资金配置与使用的绩效为目标。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双系统”核算也为预算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这些新形势、新变化对基层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导致资金管理效率下降,限制了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结合这种情况,就需要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良好开展提供依据。

1 做好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在行政单位运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该项工作的优势表现为能够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探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利于提升单位管理效率、实现公共服务目标。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够增强基层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在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对不同部门财务加以核查,动态监督资金流动,使单位各项业务得到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通过保证实际支出和预算支出一致,增强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1.2 能够提高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水平

编制预算的过程是单位依照实际情况明确战略目标、全面梳理工作的过程。通过预估将取得的收入、开展哪些项目、面临哪些支出,单位能够全面掌握工作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项目收支的分析,对比不同地区的数据,能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发现工作差距,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的管理水平[1]。另外,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可以确保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分配,促使基层行政单位管理质量提高。

1.3 能够规避贪污舞弊行为

预算的控制功能体现为编制时就将人员支出、基本经费、项目支出等进行了细化,一旦编制完成、经过批准,各项资金支出都必须受预算约束,降低了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出现超额支出需追加预算时,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有效约束了资金的支出,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贪污舞弊等不良行为出现。

2 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不到位

预算编制工作是财务工作的起点,对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基层的预算编制只是简单地列出资金需求,资金计划缺乏科学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财务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在基层较为普遍,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绩效评价等工作均由一人负责,严重影响预算工作的效率、效果[2]。加之部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能把握预算管理的作用、掌握预算编制方法,通常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地完成预算编制。

第二,按照要求,基本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应当编列到款,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项目科室参与度低,预算支出编制不够精细化。这就会导致甲项目在A 经济分类科目下的预算数用完后,占用其他项目该经济分类科目预算数或者需从其他科目下调整。此外,有些部门没有提前与财务部门沟通,用资金时才要求调整、追加,导致预算与实际执行差距较大。

第三,编制方法不科学,基层大部分单位始终沿用增量预算法编制预算,多以上一年数据为准小幅度增减。未立足单位实际,重新研究项目、人员配置等,确定的预算准确性、合理性欠佳,容易出现资金浪费现象。

2.2 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大多数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理念较弱,只是简单地进行收支核算,缺乏对资金使用的控制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能合理安排预算资金使用进度,导致未按进度及时向财政申请资金,资金支付出现缺口;或者导致年末突击性的支付现象[3]。此外,基层单位在项目结算以后没有分析、评价与预算相关的资产报表、会计资料等信息,难以为今后编制预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2.3 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当前的预算管理缺乏全流程的、规范化的预算监督体系。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私自调整使用计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预算的调整、预算与决算的差异分析评价机制缺位,预算执行中监督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调整过多、刚性不足。

3 基层行政单位强化会计预算的有效措施

3.1 全面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规范的预算编制是提升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的基础。在编制预算前,应首先与领导沟通预算年度的工作安排,把握好预算工作全局性、前瞻性要求,梳理好所需列入预算的收支项目。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对项目支出进行深入的论证与分析,全面考虑项目成本及预算期间的支出。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存量资产的利用、流转、再利用,避免资产过度配置、浪费财政资金等现象。真正把项目和资源有效衔接起来,尽可能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在预算编制方法上,“零基预算”要求从实际工作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为了落实“厉行节约”的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可以采取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日常经费、经常性项目,探索建立基本支出定额管理办法,根据定额确定预算或者根据历史数据采用增量预算方法确定。同时,完善预算一体化系统中的基础信息库,为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提供辅助支撑。针对新项目、大型项目等,应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逐项审核每项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既保证实际需要,又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既考虑效果,又提高效率,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

由于预算编制比较繁杂,且关系广泛,需加强《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预算一体化系统等的培训[4]。财务人员及具体业务人员均应参加培训,深刻理解预算管理的内涵和目标,清晰认识预算一体化的管理规则,真正通过一体化系统这一抓手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预算工作有序开展。

3.2 完善项目库建设,夯实预算管理基础

项目库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全部预算支出均以预算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这就需要提前研究谋划项目,常态化储备项目,提前进行细致调研,对项目作出细致规划,做实做细项目预算。探索建立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制度,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后方可纳入项目库管理,安排预算资金。评审内容应包含立项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分析项目产生的效益、存在的风险以及是否可行;项目支出计划是否合理等。通过评审机制保证财政资金投向优质项目。

3.3 加强预算控制,强化预算执行刚性

预算执行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还涉及预算内有收支业务的科室。因此,应确定财务与业务部门双主体的预算控制体系。在预算执行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等手段,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对预算收支、成本费用进行全方位的管控。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数安排支出,做到“无预算,不支出”,避免发生资金预算外流动现象;严格按照预算及项目进度及时申请资金计划,控制预算支出进度,避免资金出现缺口或滞留现象[5]。同时,及时对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制定纠偏措施,保证预算执行不偏离目标。此外,加强预算执行中的会计监督,财务部门借助财务信息动态性追踪预算执行情况,整合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使财务管理覆盖财政资金运动全流程。遵循专款专用原则,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确保支出方向与实际项目相符,增强预算执行刚性。

3.4 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是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产生的制度,而基层普遍的做法是为支付资金而完善项目绩效,偏离了制度建立的初衷。预算管理一体化环境下,绩效目标作为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改变了绩效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本末倒置的现象,体现了预算管理以绩效为导向的要求。绩效考评应贯穿于预算决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决算的全过程,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保证财政资金配置、使用和评价的公平性和高效性。另外,还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仅将其作为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还要将其作为财政资金配置决策的依据,更要与单位目标考核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作用。

3.5 创新预算管理考核方式

必须摒弃以往单一的事后考核方式,将预算执行期间考核和事后考核相结合,将事中考核放在第一位,两者相辅相成,以此确保预算管理高效开展。

4 结语

在全面提升预算管理现代化水平的背景下,预算管理成为基层行政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其需要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做到预算科学、执行有力、事后评价,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最终提升基层行政单位公共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预算编制行政
行政学人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