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增多原因分析

2021-11-23 14:33鞠风玲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获得性病菌抗菌

鞠风玲(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社区获得性肺炎实则指的是患者非医院形成的感染病症,它指在患者尚未入院治疗前就已经存在感染潜伏期。而多重耐药菌作为有害病菌,是指能够针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病菌。若多重耐药菌不断增多,会导致人体感染风险有所增加,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无法通过抗菌药物获得针对性治疗。对于目前已然形成的多重耐药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等。随着患者病症特征的转变以及个体化因素差异,导致多重耐药菌处于增多状态[1]。分析其增多原因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常年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经过本次研究成果的整理,可为其提出更多可行性防范措施,确保此类易感人群能够降低患病风险。本文于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10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50例,性别:男/女=22/28,年龄(63.84±13.25)岁,平均病程(5.67±1.56)d。观察组50例,性别:男/女=21/29,年龄(70.23±12.83)岁,平均病程(5.34±1.56)d。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均属于社区获得性感染;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活动;③患者依从性良好;④伦委会对此次研究成果表示认可。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肝肾不全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③凝血功能异常或精神疾病患者;④档案不全者。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活动中的两组患者,均应当采用痰培养分析法,对其样本进行检测。首先需对两组患者进行轻咳指导,从中获取检测样本,而且还应当在样本提取前保持口腔内的洁净,不可存在其它食物残渣等物质,即选定早上六点,在患者多次清水漱口后提取样本。若患者晨间无痰,可借助雾化器等工具辅助相关人员取样。雾化器中需释放浓度为3%的氯化钠溶液,随着雾化温度的上升,引导患者咳出痰液,并指导患者自行存放痰液样本;其次,本次研究中,可采用细菌自动鉴定仪的检测方式,对细菌耐药性实施分析记录。对于多组样本检测结果,若检测后呈现阳性反应,则属于获得性感染患者(观察组),反之为非获得性感染患者(对照组);最后,痰培养分析可选用血片平板进行留取,分析时长至少达到18h,保持35℃的恒温,并准确记录此次细菌分析结果,用于充当多重耐药菌增多原因调查的重要依据[2]。

1.3.2 防控方法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两组患者均包含患有慢性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因合并患病占比分布不一致,可从中得知患者的患病情况,会对其感染几率产生一定关联。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群,在其患病后,多需要卧床休息,或者采用鼻饲营养方式补充体力,维持体征平稳,此时他们在入院治疗前,可对其痰液样本进行提取,这样可判断他们是否属于院内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对于此类危重病人,还应当参照痰液样本分析结果,对其实施隔离处理,避免在其养病期间出现病菌感染后果。对于患病人群中药物的使用方法,应当由医生为其编制规范的用药方案,不可过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否则易增加病菌耐药性。一方面,对于合并慢性肺病、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在其入院治疗后,应当做好消毒、抗感染工作,而且在其出院后还应当交代好居家自我护理工作,为其普及多重耐药菌预防知识,必要时可在休养过程中,加强个人卫生的管理,定期喷洒消毒酒精等。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应对两组不同患病情况的患者进行差异化管理。如注重合并疾病人员的治疗,因其处于多重耐药菌增多条件下,其感染风险将升高,若不能及时提高他们的警惕心,易加剧此类易感人群的痛苦,并且在其体质下降中,引起患者的死亡后果。因此,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的防范,可从增多原因上,找出可行性预防方法,包括引导居家休养患者按时参加健康的体育运动,定期开展卫生清理工作等,特别是日常用药,需适当控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频率,可选用中成药、中药配方控制病情,防止因用药不科学,致使身体遭受多重耐药菌的侵害。同时,在多重耐药菌防范过程中,医生还需将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作为重点治疗对象,以此维护易感人群的健康[3]。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社区获得性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②观察患者多重耐药菌增多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中细菌培养结果 在50名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中,对其进行痰细菌培养,其中不同病菌的检出率,详见表1。

表1 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对比[n(%)]

2.2 对比患者多重耐药菌增多影响因素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增多影响因素中,其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平均年龄以及合并慢性肺病、心脑血管疾病、无动静脉置管、未用呼吸机的数值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多重耐药菌增多影响因素对比

续表2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将对患者身体带来重大影响,随着多重耐药菌数量的增加,将引起病菌感染风险。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在其社区生活中,常因多项因素,而导致自身感染多重耐药菌。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免疫力、抗病菌能力将日益薄弱[4]。尤其对于卧床患者而言,长期缺乏运动,造成其体质下降,此时将成为易感人群。临床医生面对社区老人,需结合其年龄,为其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导服务。此外,在本次研究活动发现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人群中,未进行动静脉置管操作的人群分布较为广泛,这是源于患者在社区就诊过程中,常因反复穿刺而造成自身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同时,对于获得性感染合并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常因慢性病的刺激,致使身体呈现出抗病菌能力弱的特征。一旦病菌产生耐药性,将诱发抗菌药物失效后果。此时,易造成患者疾病的恶化,从而加剧染病风险[5-6]。因此,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疾病,需优选抗菌药物,并控制好抗菌药物的种类,以免激发病菌的耐药性。为了进一步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负责社区患者就诊工作的医生,应当结合研究过程中的多重耐药菌增多因素,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便于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可靠的临床治疗服务,使其免受病菌感染侵害。基于此,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需参照相关影响因素,最终可强化耐药菌控制效果。经由观察组相关数据:在50名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45±1.23)种,平均年龄(70.23±12.83)岁,合并慢性肺病72.00%,无合并心脑血管病64.00%,无动静脉置管68.00%,未用呼吸机66.00%,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证实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增多的主要原因包括合并疾病以及动静脉置管情况、呼吸机使用情况、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可通过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看护,降低多重耐药菌增多风险,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杜绝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增多的具体原因较为多样,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多与他们的合并慢性肺病、年龄、用药类别、合并心脑血管病、动静脉置管以及呼吸机使用情况关联密切,可从此类原因着手,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继而辅助医生及时找到预防性治疗手段,消除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获得性病菌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获得性低磷骨软化症两例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