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督导及随访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11-23 14:33皮林敏江西省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宜春331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督导肺结核依从性

皮林敏(江西省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宜春 331200)

肺结核是医院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受到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潜伏期多为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1-2]。此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低热咳嗽,且患者咳痰超过2周,痰中伴血或出现咯血。具有其他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尘肺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群多发此病。此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呼吸道传播。随着环境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3]。根据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必须对结核性病人要实行全程督导干预治疗,避免患者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陌生,导致对疾病治疗的不重视,从而自行中断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率[4]。但是此方法实行过程中对于偏远地区无法随访的患者难以实施。目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迅速,可以解决随访困难的问题。本文重在分析对于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的过程中采用电话督导以及随访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0例,不限性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女性25例,男性35例,年龄25-60岁,平均(40.23±2.31)岁;病程2-7周,平均(2.98±0.78)周;观察组女性32例,男性28例,年龄26-63岁,平均(43.45±2.23)岁;病程3-9周,平均(4.25±0.96)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师为其开具治疗药物,用药方案为含有利福平、异烟肼的药物,异烟肼每次15mg,每日1次;利福平每次10mg,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自行遵医嘱用药治疗,医师在用药时提醒患者要坚持治疗,不可随意增加剂量或停用药物。

观察组:采用电话督导及随访干预。内容包含:电话督导患者每日服药情况以及后期随访干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疾病相关知识告知等。①患者入院时,让患者签署个人资料表,联系方式与家庭地址为必填项;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用药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可进行药物使用方法标注,告知患者肺结核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同时让患者知晓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家属后期管理的内容以及目的;让患者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复查,促进后期干预。②医院成立结核专项小组,由小组成员负责电话督导患者每周用药情况,应包含服药剂量,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等;主治医师应两周一次电话督导患者用药情况;由小组成员针对肺结核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患者自身护理要点整理成册,发放给患者,供患者自行阅读,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了解治疗重要性。③患者出院后,待药物服用3个疗程后,开始随访干预。由小组成员进行上门随访,观察患者情况并详细记录,可以两周一次随访,建立随访调查档案。④随访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日常意识情况等内容。肺结核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由小组成员进行言语疏导,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疾病恢复;多倾听患者需求,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可以向患者讲述医院曾治愈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嘱咐患者日常饮食,忌烟,忌酒,适当地进行运动,帮助治疗;注意休息,房间要定时开窗透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⑤进行一次关于肺结核疾病知识专题讲座,依据患者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⑥为患者讲述情绪波动对于疾病治疗的影响,例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为其讲述调节情绪的方法,例如听音乐、适量运动等;同时医护人员告知家属,日常生活中家属的情绪、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治疗,应给予患者安慰,并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依从性。②评价两组治疗效果。③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④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t检验、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经相应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8.33%(59/60)优于对照组的73.33%(44/60)(P<0.05)。

2.2 评估两组治疗效果 经相应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P<0.05)。

2.3 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较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n=60) 角色功能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75.26±3.96 82.59±2.13 78.69±3.38 87.69±2.03 75.69±3.71 83.49±2.45 79.69±2.68 88.06±2.19观察组 75.28±3.94 90.65±1.89 78.70±3.36 92.36±2.87 75.71±3.73 90.59±2.06 79.72±2.66 93.21±2.14 t 0.028 21.924 0.016 10.290 0.029 16.697 0.062 13.028 P 0.489 0.000 0.494 0.000 0.488 0.000 0.476 0.000

2.4 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总认知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70.00%(42/60)(P<0.05)。

3 讨论

肺结核也称“肺痨”,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疾病,病灶主要发生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5]。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为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免疫系统可见大部分结核分枝杆菌消灭,少数人的分枝结核杆菌未被消灭而长期处于休眠期,存在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态[6]。在我国,肺结核被评为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此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具体药物和治疗时间取决于患者年龄,整体健康和耐药情况等[7-8]。目前肺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化学治疗,以杀菌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直至最终灭菌和杜绝复发为目的。但是此方式由于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较高、显效较慢,致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较低。

肺结核化学治疗原则为早期治疗、规律用药、全程督导。在适量联合常用药物治疗外,治疗过程中应实施全程督导化学治疗(DOTS)管理策略[9]。全程督导化学治疗是指肺结核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用药都必须在医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也可以在经过培训的家庭督导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如果未能按时服药,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每次用药都是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因此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督导用药显得尤为重,相关研究指出,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电话督导和随访干预的干预方式取得显著成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0]。电话督导利用肺结核专业小组对患者进行监督用药,电话督导可以使患者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同时可以实时解决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用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消除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调动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保证了治疗效果。随访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信赖关系,增加患者的健康意识,同时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日常遵义行为以及生活状况,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临床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的保障。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患者自行用药,医护人员只是在开药时进行指导,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相对而言,观察组采用的电话督导和随访干预效果更为显著,经相应治疗,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前评分具有同质性(P>0.05),干预后,两组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较为显著(P<0.05)。由此可见,电话督导和随访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其配合度,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而这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的依从性和疾病认知率中采用电话督导以及随访干预具有显著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可以促进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率的提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督导肺结核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