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痰湿蕴肺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2021-11-23 14:33位军义马丙祥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河南项城466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白芥子证候穴位

位军义,马丙祥(.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河南 项城 466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据数据统计显示,儿童最常见且多发的呼吸道异质性疾病之一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考虑其发病与变态反应及气道炎性反应密切相关,致使疾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治愈难度极大[1]。现代临床推荐的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CVA的主要药物,从近期看,其见效快,可迅速缓解喘息、咳嗽等症状,但从长远目标来说,由于药物的频繁使用,副作用增大,耐药性增强,疗效逐渐下降,不仅无法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还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中医药的逐步介入,患儿的远近期疗效均明显得以提高,使得患儿及其家属看到了治愈的希望。郑志勇运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散剂治疗CVA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明显[2]。董鑫等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CVA可缩短治疗周期,提高疗效[3]。纵观文献研究发现,中医药需与西药合力发挥治疗作用,但本文的目的在于完全采用中医药治疗CVA,避免服用西药所有有可能产生的副反应,在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同时保护患儿脏器功能、减少反复复发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影响。郭亦男、李源发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与拔罐联合治疗可减少CVA发作次数,降低发作时的严重程度[4]。任宇哲等发现运用小青龙汤合二陈汤加减方治疗痰湿蕴肺型CVA近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5]。有研究表明单一中医疗法用于CVA治疗中疗效不理想,故本研究将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与中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观察其是否有益于痰湿蕴肺型CVA的治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9年7月12日-2019年8月23日期间就诊的痰湿蕴肺型CVA患儿224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54例,年龄6-12岁,平均为(9.25±0.74)岁,病程约1-7天,平均为(3.86±1.15)天;对照组:男性57例,女性55例,年龄6-12岁,平均为(9.18±0.63)岁,病程约2-7天,平均为(3.89±1.17)天;两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经相关检查及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后确诊。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与《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制定的CVA诊断标准相符[6]。①咳嗽≥4周,清晨或夜间易发作,症状较重;②经实验室检测后确定无抗生素使用指征;③诊断性治疗:经抗哮喘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④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变应原检测阳性,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⑤多数患儿既往有家族史。

中医诊断标准:痰湿蕴肺型CVA诊断标准与《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相符[7]。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差、神倦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1.3 纳入标准 ①与痰湿蕴肺型CVA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6-12岁;③病情平稳,且发病前2周与发病中未采用相关治疗措施治疗者;④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儿有先天性疾病者;②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③患有肝、肾、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④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⑤对本次临床试验所用药物过敏者。

1.5 方法 对照组: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mg,1次/日,睡前服用。连用4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5ml/次,3次/日,饭后服。连用2周。

观察组:自拟健脾化痰颗粒内服,中药处方如下:党参5g、半夏5g、陈皮6g、茯苓6g、白芍6g、当归6g、薏苡仁10g、白术9g、葶苈子3g、白芥子3g、瓜蒌5g、生地黄5g、生姜3g、大枣3g、炙甘草6g,7剂,日1剂,开水冲服,早晚温分服。服用1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①穴位贴的制作: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各30g研成细粉末,用生姜汁将药物粉末调成糊状,取适量放于穴位空贴内,制成穴位贴。②贴敷穴位及时间:穴位:天突、膻中、肺俞、膈俞、膏育、肾俞、丰隆、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中脘。时间:初伏: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中伏:2019年7月22日-8月10日;末伏:2019年8月11日-8月23日。将穴位贴贴敷在穴位上,以上穴位交替进行,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24h后取掉。如果贴敷过程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灼痛等异常现象,不拘于时间立即摘除。

1.6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情况:观察并记录临床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喘息、咳嗽与咳痰四个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以观察症状是否得以快速缓解。

中医证候积分:对患儿喘息、咳嗽、咳痰三个症状进行治疗前后证候评分,无症状记0分,轻症记1分,中症记2分,重症记3分,分数低则病情恢复越好。

实验室指标:对治疗前后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E、IgA、IgG)进行检测。

肺功能指标: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主要观看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的变化情况。

后期病情状况: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均进行为期1年(2019年8月23日-2020年8月23日)的随访,观察CVA复发次数、复发后咳嗽、喘息持续时间、因CVA住院次数,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CVA疗效标准进行评定[8]。显效: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中医证候积分≥70%;有效:咳嗽等症状有所缓解,30%<中医证候积分<70%;无效:咳嗽等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30%。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喘息、咳嗽与咳痰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112)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喘息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咳痰消失时间对照组 4.85±1.26 5.24±1.13 7.46±2.25 8.18±1.25观察组 2.56±1.17 2.96±1.28 4.03±1.14 4.73±1.69 t 6.742 8.826 9.025 10.659 P 0.036 0.017 0.031 0.008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咳嗽、咳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112) 喘息 咳嗽 咳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6±0.47 1.35±0.21 2.45±0.27 1.13±0.15 2.82±0.74 1.23±0.54观察组 2.59±0.48 0.63±0.17* 2.48±0.32 0.24±0.08* 2.88±0.79 0.97±0.36*t 0.734 3.102 0.635 4.212 0.658 5.739 P 0.456 0.016 0.512 0.013 0.263 0.022

2.4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与FEV1/FVC比值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112) FEV1 FVC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9±0.75 1.96±0.82 2.12±0.35 2.57±0.61 0.48±0.05 0.59±0.16观察组 1.05±0.71 2.64±0.89* 2.16±0.37 3.02±0.73* 0.49±0.07 0.92±0.18*t 0.698 3.127 0.554 5.043 0.216 0.738 P 0.471 0.009 0.265 0.001 0.067 0.000

2.5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Ig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g/L)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g/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112) IgA IgG IgE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0.82±0.41 1.05±0.48 7.58±1.26 9.34±1.45 225.42±47.65 183.52±26.93观察组 0.81±0.39 1.36±0.59* 7.63±1.29 12.16±1.53* 229.48±51.36 112.34±18.76*t 0.231 3.716 0.623 7.359 0.939 53.497 P 0.582 0.011 0.486 0.001 0.413 0.042

2.6 两组后期病情状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随访追踪1年,结果显示:观察组CVA复发次数,复发后咳嗽、喘息持续时间,因CVA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后期病情状况比较

3 讨论

由于小儿尚未发育完全,CVA持续存在的气道变态反应及炎性反应受其肺功能强弱的影响。也有研究发现CVA患儿IgE水平高于正常上限值,IgA与IgG低于正常下限值,患儿的免疫力下降明显[9]。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哮喘”的范畴。《黄帝内经》曰:“肺病者,喘息鼻张”、“肺高则上气肩息”。故咳嗽、咳痰、喘息为其主要症状。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失健运,升清功能失职,水液代谢紊乱,聚湿生痰,母病及子,痰湿上逆犯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职,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于气道致咳、致喘。从病因病机出发自拟健脾化痰颗粒治之,方中半夏、陈皮、薏苡仁、白术等健脾、燥湿化痰,党参补益肺气,当归、白芍等化瘀血,瓜蒌清肺热,葶苈子、白芥子泄肺平喘,生地黄滋肺阴,诸药相配,以健脾和胃、宣肺化痰。本方的特点在于从脾论治痰湿蕴肺型CVA,标本兼职。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常用于慢性病、寒性疾病的治疗。之所以选择夏月三伏天是因其气温高,一年中热度最高,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贴敷在穴位上的药物易于渗透吸收,有利于治疗作用更好的发挥。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治其根。

《张氏医通》曰:“冷哮灸肺俞、膏育、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依据痰湿蕴肺型CVA发病机制选取天突、膻中、肺俞、膈俞、膏育、肾俞、丰隆、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中脘进行贴敷。贴敷药物少而精,药到病除。白芥子祛痰镇咳,细辛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结缔组织的增生,甘遂泻积水、祛宿物,延胡索抑制由IgE和IgG等介导的变态反应,四药相合贴敷在所选穴位上杜绝生痰之源,振奋阳气,补脾益肺,调整气血阴阳,疏经通络,治愈疾病。郭亦男等发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宜CVA的治疗,其安全、有效、简便[10]。

本研究显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组无论是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还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次数,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减少住院次数等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组。可见摆脱西药,纯中医疗法联合治疗痰湿蕴肺型CVA或将成为治疗趋势,并且哪几种中医疗法配伍更合理更有效也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后期将深入研究,探寻中医药治疗CVA的奥秘。

猜你喜欢
白芥子证候穴位
三伏贴主要药物白芥子考※
从白芥子古今外治研究探寻中药“内病外治”机理的新思路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