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研究

2021-11-23 08:50罗伦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3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教学措施小学体育

罗伦伟

摘要:在素质教育根本任务要求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中也包括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体育课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摆脱性格方面的弊端,如自卑、孤僻、任性等不良心理状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水平,提升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活动中来,为增强体魄,茁壮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康心理;教学措施

引言

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下,多是外在的运动协调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常常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与情感态度,不具备良好的运动行为习惯,对抗挫折失败后的心态调整较为薄弱,心理素质差,承受打击能力较弱,团队合作协调沟通意识缺失,阻碍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小学体育课程,既要承担起学生强健体魄的作用,又要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应对困难或挫折时,有解决应对能力,必要时寻求他人帮助,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一、创设愉悦化体育学习环境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物理学习环境,可以让他们的身心更加自由,可以让他们承担更少的压力,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种心态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建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上,才能建立在内心强烈热爱学习的情感和动机之上。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是重点,需要教师着重强调创建一个尽可能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它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它可以使他们真正融入体育,体育的幸福。

例如,当很多孩子面对“百米跑”项目时,大多数孩子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感,所以,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活动氛围,设计课程活动安排,可画出三种不同的起跑线在跑道上,最快的同学在离终点最远的位置起跑,中等同学在中间位置,跑步最慢的学生,在离终点最近的位置起跑,通过这种方式比赛,能够使学生努力迎头追赶,缩小之间的差距,并实现超越过后带来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跑得最慢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跑步形式提升自信心,缩短与别人的差距。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氛,也能点燃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关注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的各项活动都具有典型的集体主义和竞争性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高兴还是生气,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基于情感的外在表现,基于此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也可以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小学生心理规律的体育教学过程。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心理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学有所用的过程。

(1)缓解竞争带来的心理负担

对于体育项目来说,大多具有明显的竞技特征。许多学生会特别关心输赢和排名,并会表现出沮丧和失望的表情。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活动和状态。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没有机会直接面对挫折。此外,许多父母优先鼓励教育他们的孩子,这也导致了盲目自信的概念。在實践中,很多学生无法接受失败,认为自己应该在项目中获得第一名,这种心理状态明显被扭曲了。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体验到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必然会存在名次的划分,名次是为了准确区分学生在身体素质和综合表现等多方面的情况,应该实现客观和正确的认识,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多方面的相互影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竞争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

(2)正向鼓励教育帮助学生敞开心扉

教育者应当树立积极客观的态度,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还需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自身素养等诸多层面展开深入透彻的剖析,发现其间的心理问题。对于性格孤僻、胆小怯懦的学生,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能积极地融入于体育活动中。教师针对他们性格特点展开分析,帮助他有效克服心理障碍。可经常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此类学生作为体育项目的范例,特别是他所擅长的项目,对他表示肯定和赞扬,激发他的学习自信。同时,也可与同学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孤僻、胆小的性格,将自己生优势展现出来,融合到大集体中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于体育课程中,逐步认知到集体是大家庭,是分享交流的场所,心理的不愉快可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3)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活动设计

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体现于遗传素质这一基础,也包括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环境,还会涉及学习活动实践以及交往实践,并就此逐步养成。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中,需要明确其差异性。针对缺乏自信、自卑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相对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如武术、体操等;对于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谈的学生,可以开展相对激烈的运动项目,让其释放自我,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对于情绪控制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进行棋类运动、或是长距离步行等。作为教师,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运动内容,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够展现个人所长,最大程度地改善其心理状态和情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其有良好的的身体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也是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载体。面对学生,教师应当带领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努力打造自身,成为具备较高身心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裴孝凤.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读写算.2019(12)

[2]潘文.浅谈小学体育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87)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教学措施小学体育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