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在钢琴教育中的应用与反思应用

2021-11-23 23:09任旭东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3期
关键词:钢琴教育跨文化传播

任旭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的教育、科技、医疗、艺术等领域都得了极大的发展,钢琴教育也逐渐普及化与开放化,很多城镇普通居民甚至给孩子在家置办钢琴乐器,并且聘请专业的钢琴教师,对钢琴教师教学要求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为此,钢琴教师要注重跨文化传播的运用与反思,有效的提升钢琴教学效率,在满足家长与社会对钢琴教学的实际要求的同时,扩宽学生知识学习途径,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激发学生对钢琴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钢琴教学活动中。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数年钢琴教学经验,在查阅大量查看文献的同时撰写此文,文中对扩文化传播的优势与特点进行细致描绘,根据现阶段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实际意义的优化方案,意在帮助我国其他钢琴教学者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钢琴教育;应用与反思

引言: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逐渐被各级学校与教师重视,并提出了一系类的教学改革方法,而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监护人,通常都会为孩子填报一些具有能够陶冶孩子高雅情操的兴趣项目,而钢琴作为人类艺术巅峰体现之一,逐渐受到大多数家长的欢迎,很多家长愿意付出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去提升孩子的综合艺术修养,这为钢琴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1]。同时,这部分家长也开始对钢琴教育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为此钢琴教师就需要通过扩文化传播提升钢琴教育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加充分的学习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钢琴教育的教学质量。而跨文化传播作为人类知识传递活动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传递学生钢琴文化知识与技巧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学习范围,让学生占多多维视角去审视钢琴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以及思维能力提升,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道德理念[2]。

一、跨文化教育在国内外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钢琴文化开辟于欧洲大陆,后经由美国、英国、法国文化交流与传递最终传入我国境内,但是在钢琴文化传递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西方核心内容与文化秩序,这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跨文化传播”一词源于1970年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促进全球化融合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刚刚提出后就获得各个国家教育部门的追捧,并有大量的教育学者对此理论加以深入的研究,而后推出大量理论、著作问世。国外对此具有深入研究的代表人物有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霍尔、英国教育学家与语言学家孔登与尤谢夫,而我国由于改革开放时间略晚,在2001以后才由新华大学出版社首次推出了新闻与传播系教材,以及配套的研究论文与研究素材。而我国在近几年对此颇有演技的有贾玉新、胡文仲、单波、吴予敏等知名学者。学者贾玉新提出跨文化传播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交流与学习[3]。其二,信息的编码,文化编码是指在不同语境下个体与群体知识传播主要的形式,这些形式中有独特的“编码内容”,例如,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仁、孝、礼、仪。其三,符号交换。由于文化之间会形成相对独立的符号个体,每个个体都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化内容[4]。学者胡文仲提出,跨文化传播的定义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通过文化的互动交流,形成的一种快速沟通方式,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完全颠覆了本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在教育界应该加以重视,在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国际商务交流中,都应该获得充分的重视[5]。学者单波、吴予敏提出跨文化传播的研究,离不开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专业教育的支持,研究者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的认知,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传播者既是知识的传达者,也是新文化的学习者[6]。因为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没有一种固体的形式形态,它在每个人的眼中都彰显着自己独特魅力与优势,每个人对本国与他国的文化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跨文化传播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会颠覆对已拥有文化的认知,而这对于任何集体或个人,都会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思维特征形式

随着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参与到钢琴教育之中,钢琴教学现阶段已经能够城镇普通居民家庭教育需求,钢琴教育课程也成了基础音乐课程,这不仅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也是我国广大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7]。学生在钢琴教育中长时间受到钢琴音、和声、旋律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半西方思维模式或是“伪西方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导致学生对钢琴教育学习目标逐渐被狭隘,并不是因为学生内心自傲所导致,而是西方文化中独有的“自主性”,因此,部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以西方钢琴学习为主导,而对非西方钢琴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视,学生十分喜爱莫扎特、莫泊桑等值知名钢琴家的音樂,厌恶我国传统文化音乐。在这种有缺陷的思维模式下,学生学习视域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更加深入了解钢琴教育核心思想[8]。

钢琴教育虽然是一种音乐教育,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艺术教育,它对学生思维成长有着极为重要帮助。但是在思维模式缺失条件下,学生对音乐价值的判断能力下降,对文化艺术的态度不够科学、合理,在钢琴教育学习过程中,只能按照乐谱弹奏钢琴乐曲,无法将自己真实情感融入钢琴演奏过程中,严重降低了钢琴教育教学质量,致使学生教育学习速度缓慢[9]。钢琴音乐艺术表演在当下社会中拥有着极为独特的地位,钢琴教育也呈现出了一派繁荣之象,但是钢琴教育不能止于对传统西方钢琴艺术家思想追求,而也要考虑到钢琴教育与其他国家文化相结合,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民族音乐表演。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去主动接触钢琴教育,训练学生音乐思维模式,让钢琴音乐成为世界各国情感交流重要的语言[10]。

当下,我国钢琴教育逐渐出现重技术轻思想的教学问题,没有发挥好跨文化传播正确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正确的音乐钢琴系统理论。长久以来,部分音乐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发挥出自身学习潜能,刺激、压迫学生去接受钢琴理论教学活动,依靠机械化的教学手法,提升学生钢琴技艺,而学生在这种压迫下,不会去积极主动的了解钢琴音乐内涵与艺术核心,弹奏曲目缺乏情感张力与情绪渲染感。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再加上学生较为西化的缺陷思想,根本无法继承我国传统音乐内涵核心,学生难以在脱离教师指导后学会自主创作与兴趣练习[11]。

三、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中正确的思维模式表征

自从我国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钢琴作为素质教育的理想艺术工具,逐渐受到家长与学生追捧,并在各大中小学受到广泛的欢迎,还有部分高等学院专门设计了钢琴学习专业,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系统的钢琴教育培养。当现阶段部分教师善于使用“填鸭式”“机械式”教学手法时,更多的音乐教师开始使用跨文化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耳朵”去掌握钢琴学习技巧,并在教师视角下去了解钢琴文化形式,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跨文化学习思维模式[12]。其思维模式被学术界成为“主副一体化”思维搭建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学生学习钢琴时,以正确、全面的西方文化为主体,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为辅助,引导学生积极正向的克服文化传播中的障碍,消除文化障碍所带来的“学习狭义传播机制”,让学生在学习钢琴教育的同时,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西方文化内容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促使学生成为文化理解者、文化支配者,进而提升学生思维模式,让学生在钢琴艺术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理念,发挥出钢琴艺术价值的重要性[13]。

“主副一体化”思维模式为钢琴教育避免了文化价值偏见,对钢琴乐文化是一种普世性价值观量化,使其能够缓作为一种被各国人民所接受的文化内容。在上文我们曾经提及过钢琴音乐文化是始于欧洲大陆,逐渐辗转各个发达国家,最终传入到我国,这个过程中钢琴文化逐渐形成了“在融合其他国家音乐知识信息基础上逐渐做出融合判断进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文化”。自我国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音乐文化教育已经逐渐深入我国社会各个阶层,钢琴更是作为“物美价廉”的音乐教育乐器,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但是也有部分冷落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趋势。我国音乐文化也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历史蕴含悠久,内在蕴含价值并不比西方音乐知识差。但是在“主副一体化”思维模式下,钢琴教育质量会显著提升,学生个人表现会更加,学生家长会逐步认识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更加理、支持音乐教师开展跨文化教育[14]。

四、现阶段钢琴教育存在的缺陷

五、跨文化传播在钢琴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主副一体化”教育路径

构建“主副一体化”教育路径是钢琴教育转辙的起点,主副一体化教学将主体化哲学所主张的一元主体发挥至极致,强调通过对话交流提升学生钢琴教学体验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充分的锻炼。“主副一体化”教学理念还是跨文化传播必须遵守主要原则之一,它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形式变成了具有主体间性鼓励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课堂。但教师若想构建“主副一体化”教育路径首先就需要了解,学生对于钢琴教育的了解程度与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了解程度,以学生学习兴趣与年龄认知为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活动,正确理解钢琴教学目标,只有这样生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才会逐渐扩宽自己的思路,体会到钢琴学习的乐趣所在。在音乐教师选择教导学生的音乐曲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考级之外的曲目选取其他较为简单的中国传统乐曲,再加之改编让学生能够弹奏出来,体会另类的中国风美感[15]。

(二)扩宽学生音乐学习范围

针对传统钢琴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钢琴音乐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钢琴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扩宽学习范围,在技术理性教育基础上,逐渐转化为钢琴实践教育,通过添加其他乐器的辅助,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领略到艺术之美。众所周知,音乐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人类学专家经常倡导将月视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对于音乐方面的研,如果只用西方音乐艺术作为衡量标准,则会陷入一种思想较为狭隘的陷阱之中,缺乏对音乐本身的实际应用。音乐教育不应脱离实践教育,因为无论是西方音乐文化,还是我国传统文化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实践过程中,都是无数人相互累积而得到的音乐精华,若想真正实现跨文化教育交流,必须实现西方音乐文化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理论相结合。正如我国知名民族音乐学家王耀华先生说过“重视音乐首先要剖析音乐所处的文化脉络,使音乐学习者能够深刻体会到音乐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音乐学习者能够了解音乐核心内容”,这种真知的理念十分适合跨文化传播钢琴音乐教学。例如,某音乐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西方钢琴背景文化时,可以通过背景时间轴直接架控制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知道西方国家在发展音乐历史过程中,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怎样的创新。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鼓励学生与其他音乐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是不同种类的音乐教育,也会让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从钢琴艺术传入我国以来,不仅没有受到我国文化的抵御,反而呈现出一种相互融合的跨文化传播趋势,钢琴教育也逐渐趋向“主副一体化”教育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利,不再是课堂被动学习者,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碰撞逐渐激烈,为了避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被舍弃,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音乐教学的束缚,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音乐学习范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心,将钢琴教育文化背景全部传递给学生,促进中国钢琴音乐教育质量快速提升,让我国学生不仅能够在演奏技巧上更剩其他人一筹,在情感控制上也能良好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高静. 反思性创新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6):852-853.

[2]田浩, 常江. 桥接社群与跨文化传播:基于对西游记故事海外接受实践的考察[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0(1):38-52.

[3]单波, 周夏宇. 新探索与内卷化:2015-2017年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述评[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 v.71;No.354(01):118-129.

[4]杨旸, 胡姗姗, 邢宏根,等. 借鉴与反思:学习分析在国外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2):107-112.

[5]康俊霞. 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 v.57;No.891,No.894(Z1):78-79.

[6]陈璐明, 曹越. 并置·坚守·反思——全球视域下《流浪地球》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J]. 发展, 2020, No.355(05):66-68.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跨文化传播
关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河南民办高校钢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