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环境的改变对学生良好行为品质形成的影响

2021-11-23 23:54陈表香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3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霸道改变

陈表香

摘要:孩子是我们祖国美丽的花朵,而我国近几年来却因孩子问题越来越多,这也让不少人感到忧虑。大量的社会科学数据调查充分事实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保护教育中的问题不容忽视。而家庭是每个人第一个和不可超越的环境单元,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家庭环境的变化,对于孩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关键词:家庭环境;冲动;霸道;改变

前言

目前,常常听学校的老师们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其实,大多数的“问题孩子”是出自“问题家庭”。众所周知,家庭是每个人第一个和不可超越的环境单元。孩子一出生,家庭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成长、学习的环境;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父母爱阅读,孩子就会爱阅读;父母喜欢玩电子游戏,孩子也喜欢玩电子游戏,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还深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就说明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案例分析

小学生小明,是个非常典型的散漫、冲动、好斗的男孩,常爱跟人说谎、偷窃、不愿意倾听老师的话,言行举止更是极具社会心理性和攻击性,喜欢整天撒谎,喜欢欺负女生,经常出现厌学情绪。父母多年经商,留下来小明一人独自在家,工作繁忙,父亲常常说他从小的时候就脾气暴躁,母亲十分宠爱他。以下通过小明的案例模型,详细分析各种家庭教育因素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小明家境富裕,它本来就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需求,可是却经常发生偷窃。爸爸曾多次责备小明,说过很多次他都不能让他自己停止这种不好的行为。最近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注意力中的聚合性物质是一种能够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心理行为的素质之一,对于小明来说,偷窃虽然不可避免地使他经常遭到殴打,但他还是未悔改。由于父母害怕孩子受罪,总是能够通过各种办法帮助孩子逃脱中国法律的严厉制裁,因此孩子撒谎和犯罪越来越多,罪的识别等级也不断得到提高,有时他的父母也很难通过分辨辨认出他的孩子真伪。当小明犯錯时,父母的各种心理反应各不相同,使得小明在他的生命中根本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一些错误,一旦犯错家长就立即出手帮他解决,家长的一味帮助庇护,小明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必须多进行沟通,以教育的方式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使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应对策略

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其实可以清楚地看出,小明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亲切关怀和陪伴。这些心理需要,往往是在一个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过程中,是无法替代和无法弥补的。父母还是应该尽可能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并多加注意孩子各种方面的表现。与此同时,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能会采取更为积极的教育手段,帮助这些学生改变学习和生活行为。针对小明的行为指导问题,家长可以综合运用学生心理学上的各种行为指导疗法或理论方法来进行矫正。这一科学的理论观点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其被改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实施:

(一)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给予强化

一个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做某事,如果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他们做同样事情的成功几率将大大提高。比如,当孩子做完作业后,会自动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好并得到父母的赞扬,就必然会大大增加其主动整理桌子的积极行为。孩子用各种嬉笑哭闹的方式来迫使家长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始终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也就有可能对各种不合理的要求逐步减少。如果小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他的同学一起打过架,也不愿意欺负其他同学,那么,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表扬,通过表扬,让小明孩子意识到不要再喜欢和人打架、不要去欺负别的同学,这些都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会给班上带来非常好的结果,那么小明以后就可能会不喜欢打架、也不会去欺负女同学,在学校的行为可能会越变越好。

(二)把奖励法运用到生活中

奖励法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促使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行为的不断变化的效果。在孩子开始主动学习自觉吃饭,学习洗碗、倒垃圾,洗衣服等,家长们应该指引孩子能主动地做好记录——一定时间内的一种学习活动点数,当这个学习点数已经能够不断积累或者扩大并达到某个目标时,父母就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如:小明能认真学习,并按时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做到一次家长就让他记录下来,累计到一定的点数,给予孩子奖励,激励孩子为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努力。奖励孩子的方式尽量多用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奖励更重要的是激发内在动力。

(三)要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

小明的父母都很要强,对小明的期望值也非常高,又给他强加了许多新的要求。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们能及时给小明的关怀很少,而且也极少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只多一点关注了小明的学习成绩。自我评价的单一性质和标准往往会致使小明不能全面、客观地正确看待自己。与此同时,心理期望值过高给小明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父母的教育期望作为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准,父母的期待值过高使小明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事实上,家长更多的应该重视对孩子如何进行合理的自我认识的教育,如何引导正确认识孩子在家庭中的自我实现,如何调整、培养,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自我人生观,使其始终在宽松的亲子家庭环境中保持自我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性格的优缺点,缺点是可以改变的,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欣然接受自己。

三、以家庭环境进行小学生问题行为干预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反之则不利于干预。所谓“温馨和谐”,这意味着家庭成员应该理解、尊重、信任和关心对方,并在情感、认知和世界观等方面有共同的理解。特别是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们自然会感到温暖和快乐。近年来,学校里爱发脾气的、乱发脾气的孩子越来越多。一经询问、了解,这些孩子的家里总会有常常发脾气的家庭成员,甚至是父母双方经常吵吵闹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孩子就会感到很不安全、压抑和焦虑,他同样会常常发脾气、动手打人。若家里充满了笑声和笑声,比如利用节日来发展家庭娱乐活动,或者全家享受大自然的美。这样,孩子可以从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他将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均会是心平气和的。

营造情境,提高干预效率:良好的家庭氛围对调整小学生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家长要善于营造氛围,提高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效率。家长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尊重长辈,父母互相尊重,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做到言传身教;细化家庭分工,在尊重家庭成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家庭分工,明确家庭责任,制定家庭规则,建立家庭会,营造浓厚的家庭氛围,完善家庭功能,提高小学生问题行为干预效率。

家校互动,拓展介入渠道:家校互动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已被人们普遍认同。要实现家庭环境力,必须与学校环境相结合,建立立体化的学生问题行为干预机制,扩大干预渠道。父母应及时加强与学校的互动,与教师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向教师寻求理论支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行为表现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家庭学校双方合作,多渠道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四、爱而有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与问题孩子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谈话了解,发现这部分家长均认为:“我的家庭教育是正面的,我也非常重视家庭的和谐,夫妻两人很少在孩子面前吵闹,只有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夫妻两人都会马上指出并批评。孩子小的时候,还是可以把他教育得比较乖巧。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教,骂也不行,打也不行。”确实,孩子的问题,父母必须要关注。那我们应如何让自己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让孩子信服自己。作为家长,必须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才有可能说服孩子。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去模仿。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多看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五、改善家庭教育的文化环境

家是孩子一生的起点,无论家庭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如何,文化环境的设置都应该放在重点位置。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指对待男孩要严格、少给钱花;女孩要给买好的东西、多给钱花。但这理解是不对的,所谓的“穷养”与“富养”并不是指的是给予物质多与少,穷养儿,实际是对男孩意志品质的塑造,培养男孩子独立、有担当、肯吃苦的意志品质;富养女,是对女孩子文化修养的培养,包括: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改善家庭教育的文化环境,减少家里的金碧辉煌,增加家里的文化底蕴,这样既丰富了家庭的生活内容,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情趣,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

六、改变家庭教育的教育关系

目前,有很大部分家庭里还处于父母就是“王”,孩子务必100%地服从“王”的要求与命令的状态。孩子难以与父母进行沟通,每逢孩子要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时,马上会得到父母的拒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与家长沟通,要不不说,要说就会吵起来。还有一部分“新生代”家长以“朋友”的关系教育孩子,过份地开明,所有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独立解决,导致孩子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家庭教育的教育关系必须“恩威并重”,在0到10岁时,孩子的习惯养成阶段,父母应该是“权威”,要让孩子信服、听从;到青少年时期,父母就应该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凡事要以询问、帮助、合作的方试解决问题;到了成年期,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决定,要自己负责。

结论

家庭教养环境氛围的培养是研究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家教性格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某种良好的家教环境氛围中,就会自然地开始受到那种良好的家教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因此,作为父母,要有成长型思维,重视孩子成长的良好家庭、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孩子乐观、健全的人格以及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创设与改善,家长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从人生的第一阶段開始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但是,作为父母,孩子心灵的“主心骨”,我们应该做一名有心人,时刻了解和关注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更要在思想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教育。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他的需求和爱好,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和爱好,指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永强,郝琦.故事咨询师:心理辅导的隐喻操作(第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妍.故事如何影响我们-叙事传输的影响机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4):53—56.

[3]李中莹.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4]卡罗尔德韦克著 楚祎楠译 终身成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霸道改变
猫归谁
Civilization
还书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