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控策略

2021-11-24 03:15李翠香
经营者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行政

李翠香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一、引言

有效防控会计风险能够更好地促成财务目标的实现,助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高效开展。因此,辨析会计风险并有效规避风险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之所以出现会计风险,是因为相关工作参与者在处理数据时出现了信息的错报、漏报等,导致数据信息反映不真实,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作用,进而给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管理带来风险[1]。由此可见,会计风险的发生与财务人员密切相关。

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会计风险

(一)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

制度、规章虽然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但若落实不到位,不能正常执行,则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对内出台了相关控制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内部监督机制,但由于执行不严或制度覆盖不全面,出现了管理漏洞,造成了内部控制风险,出现了如个人小金库、虚假发票报账等问题。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此外,由于单位业务量大、涉及面广,而专业财务人员有限,一些财会人员可能身兼数职,这就违背了会计岗位不相容原则,使得财会人员违法违纪的概率有所增加,相应的潜在会计风险也会增加。由此可见,人员管理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都会带来内控制度方面的风险。

(二)会计制度方面的风险

目前,国家会计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很多新的制度出台,一些业务行为也发生了改变。新的业务事项出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作出相应的调整,而有些时候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及时更新,使得一些会计行为不规范、存在失误,却不能及时被发现、被纠正,也没能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增加了会计制度方面的风险。例如,缺乏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制度,员工容易出现违规违纪行为;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备,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账实不符等问题;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则容易导致监督功能缺失,加上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等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会计风险。

(三)会计核算方面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管理工具,能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情况,是执行决策、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职能、提供社会服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3]。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良情况,会计核算风险较为突出。例如,一些单位只核算总收入与总支出,核算工作做得不够细化,不够规范,财务处理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对于工作准则与制度存在理解与运用方面的问题,不能依据相关规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从而引发了会计核算风险。总之,会计核算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多由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够、业务能力不足、相关风险预测能力差、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规划造成,因此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进而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核算风险。

(四)会计信息方面的风险

信息科技的进步在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计工作也逐步向信息化建设靠拢,会计信息化管理拓展了会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会计信息化也成了当前会计工作的普遍状态。但是,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单位疏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不系统,未按规定录入信息,未及时更新信息,对于重要数据信息未做保密处理,导致信息遭到篡改与泄露,病毒侵犯、黑客攻击造成系统瘫痪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会计信息的错误与缺失,对会计核算工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风险发生。

(五)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基本工作机构,所履行的职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工作经费一般由国家财政拨付。相关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还存在“采购积极,管理懈怠”的现象,采购多由政府部门集中采购,也有一部分为单位自主采购,所购买的物品存在登记造册不及时、记录不全等问题,老旧资产往往闲置浪费,未做折旧处理,有的虽然计提折旧了,但计算笼统,造成了一定的资产损失。此外,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资源浪费、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由于缺乏定期盘点方面的制度,还存在资产遗失、毁坏与破损等问题,使得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账实不符、资产信息失实、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较为常见[4]。上述问题都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出现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因

(一)风险意识淡薄

一方面,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风险意识淡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不重视会计工作,不了解单位财务,更没有风险意识,自然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增加。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有的会计人员认为自己作为下属,只要按照领导的安排开展工作就行,对可能发生的会计风险视而不见。此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对员工会计风险意识的培养,相关培训不到位,难以引起财务人员对会计风险的重视。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多注重结果管理而轻视过程管理,过程监督不到位,风险防范未加强。

(二)内部控制不当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形成合理高效的控制制度,是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和促进单位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5]。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缺乏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不通畅、工作脱节、职责不清等问题,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奖惩、考核机制,致使单位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没能有效落实。另外,一些制度的制定由于缺乏基层财务人员的参与,制度条例与实际财务工作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规范员工行为和指导工作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覆盖面较广,存在多个部门或科室,虽然各部门都会出台部门规章制度,但在各工作环节还是会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盲区,内部控制制度的覆盖不够全面,极易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带来一定的会计风险。

(三)外部监督不力

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能及时发现会计核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既要有单位内部审计、纪委监督,还必须受到社会组织机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舆论等的外部监督,同时还应受到其他机构的监督,形成交叉式监督[6]。但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致使会计业务流程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外部监督机构往往更注重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是否合规,忽视了对内部管理工作的监督,对单位的会计执行工作关注不够,这也会提高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各外部监管机构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机联系,不能形成监管合力,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作用。

(四)部门分工不合理

引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财务部门分工不合理,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一些财务人员身兼数职,违背了会计基本岗位不相容原则,容易造成会计工作的混乱。财务部门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也会造成内部各项工作受阻。此外,相应的会计职能岗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员工专业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所分配的工作,还有一些员工工作不积极,只是被动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不履行内部监控职责,这也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简而言之,若会计工作者缺失责任心与专业化技能,会计风险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7]。

(五)信息化建设不系统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办公应用的主要趋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已实现了办公信息化,有效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部分不足。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合理和完善;二是内部信息系统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关联性不强,信息数据更新缓慢,信息获取不及时,信息利用率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岛”;三是管理技术手段滞后,智能办公应用不够普及,AI技术、联网管理、自动控制、移动应用等技术运用不足,信息化管理机制也不完善,难以高效开展财务信息化管理。此外,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建设不到位,密钥管理、安全软件应用、误操作提示等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这些都是引发会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策略

(一)加强人员培训,增强风险意识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要针对会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在线学习、部门工作人员交流探讨、高校委培、专家讲座、专业知识考核等多种方式督促领导重视会计工作,促进财务人员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和部门还应清楚认识到会计风险的发生与内部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有关,要通过周例会、月例会、部门会议、工作事故通报、专项工作总结等多种方式拉紧风险“紧箍咒”,让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时时、事事不忘风险防控。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员工对会计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定期对学习情况展开评估,对员工的工作执行情况展开定期考核,以有效增强会计风险意识,使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工作

一方面,要完善部门的会计管控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并严格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落实岗位风险防控职责,使员工养成工作自查的习惯,并设置内审部门,定期审核,督促各项工作都按照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以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做实、做好。另一方面,要与外部监督机构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积极接受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形成监管合力,及时知晓财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漏洞,进而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三)完善内部分工,加大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有充分的了解,熟悉各工作人员的专业特长和能力特点,并根据岗位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实现人尽其用、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为加大工作执行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还可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认真、有实效的员工予以奖励,对工作懒散、造成损失的员工施以惩戒,对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员工加大奖励力度,通过灵活管理强化工作行为,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

(四)加强资产管理,减少风险发生

加强资产管理,减少资产的损毁与浪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风险。一方面,对于单位固定资产,应安排专人登记造册,加强对资产的记录和清查,弄清家底,对于现有固定资产的存量、问题、使用情况都要做到有据可查,并设置相关台账,做好资产的集中管理与核算。另一方面,要对资产进行区别与分类管理,同时跟进资产使用情况,对于资产维修、报废等也要做好核算工作,真实记录相关情况。此外,对于资产的折旧处理要设置明细账目,报废处理有残值的资产,及时回收资金,避免发生资产管理风险。

(五)重视信息化建设,健全会计系统

财务信息化建设系统性很强,行政事业单位要认识到这一点,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将各项业务都纳入信息板块中,构建系统工程,如此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相关单位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研发适宜的工作软件,并保证后续维护管理工作的跟进,避免因信息技术人员素养不够而影响财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能够满足系统运行需求,升级硬件设备,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同时,信息化管理制度也要同步跟进,通过合理有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机制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加强风险评估,降低会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还应根据相关法律规章做好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合理开展相关工作,并按照相关原则要求部门工作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列出风险等级,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诱因,出具评估报告,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同时,还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会计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展科学预测,以有效规避会计风险,使财务工作提质增效。

五、结语

会计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是客观存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会计风险的这一特征,加强行为管理与信息核对,做好内部控制,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共同努力有效规避会计风险,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分析
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