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的音乐分析与演奏表现

2021-11-26 01:14田华黎
黄河之声 2021年24期
关键词:运弓乐段作曲家

田华黎

引 言

从上世纪20世纪初期以来,小提琴开始在我国城市音乐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当时的音乐专科学校中成为一门西方乐器学科。建国以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在小提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就。《金色的秋天》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郭祖荣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的一次乡下采风活动,有感于当时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勇于奋斗的精神,给与了作曲家心灵上的震撼。从乐曲的创作风格看,作曲家并没有根据既定的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而是从民间音乐中提取最为精华的素材,凝练出了富于时代感的旋律,体现出了作曲家原创思维,这在当时以改编或者编曲为主的小提琴音乐创作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此曲虽历经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乐曲在创作和演奏中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至今在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以此曲为例,在对其进行音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演奏表现的问题,以期能够为此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一、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从建国以来我国器乐音乐在曲式结构上的特征看,主要呈现出两种特点,一是运用了民间音乐中板腔体的结构,即以板式变化、速度变化为基础的结构布局,通过散-慢-中-快-散的渐进变化将主题进行呈示、引申、对比和再现,以不同的音乐要素组合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绪;二是通过对西方传统曲式结构的运用,以一个主题或者两个主题为基础,采用三段体或者变奏体的结构进行呈示、对比和再现,在对立统一中彰显出抒情性或者戏剧性的特点。从《金色的秋天》一曲的曲式结构看,主要呈现出了第二种特点,即以单一主题作为音乐材料,运用了变化再现三段体的结构表达出了对丰收季节的赞美。

引子(1-6)小节,4/4拍,为钢琴伴奏部分,采用了主调和声织体形式,主题材料在高音区上以单旋律线条呈现,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出了对秋天的赞美,左手声部在低音区和中音区两个层次上用模进上行的手法表现出了层层波浪式的效果,象征着秋天到来后金黄的稻田在秋风拂动下掀起“阵阵涟漪”的情景。A乐段(7-24)小节,主题从第7小节第三拍上进入,在附点四分音型与平八音型构成的节奏组合下,主题以级进下行的进行平稳的在d小调上发展,在以小调式属音和主音作为核心音的架构中,主题旋律以含蓄的构思表现出了浑融的意境,如同一位充满挚情的诗人在吟诵着发自肺腑的赞美诗篇。通过主题旋律的三次呈示,起到了反复强调情感的作用。B乐段(25-61)小节,此部分以丰富的力度变化、弱起节奏与三连音型的组合以及大、小调色彩的交替,将对秋天的赞美进一步的升华,尤其上趋向于上行发展的旋律线条不仅将音乐形象刻画的更加细腻秀美、清丽自然,蕴含着浩荡的诗思和情致,同时也构造出了一种声情摇曳、慷慨焕然的意境。A1乐段(62-86)小节,为主题的变化再现,在此部分中,作曲家运用了“大乐必简”的创作思维,以简洁的笔调、素描式的手法再次勾勒出内心的激动,音调虽然简单,但是极富抒情力度,将山水田园般的意向与流转般的声韵律动进行有机地融合一起。

(二)主题旋律

作曲家在对主题旋律的创作上运用了福建地区的山歌元素,体现出质朴的民歌风格,通过对民族六声调式音阶的运用表现出了歌唱性的特征和舒缓柔美的情绪。在音高方面,主题动机建立在调式属音mi的反复进行上,然后通过二度下行模进、四度跳进到了调式主音上,形成属-主的功能性进行。在主题乐句的第一次重复上,则强调的主音的持续进行,通过同音连线的加入改变了原来四拍子的律动进行,旋律的形象性和情绪性变得更加浓郁。主题乐句的第二次变化则是在中、低音区上发展,视觉感变得瞬间开阔起来,特别是三连音型的加入,将从容和优雅的抒情意境凸显地更加萧散自然。从主题旋律的风格看,主要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体现出对民间音乐元素的传承性和创新性。作曲家在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上并非采用改编或者移植,而是从宏观上抓住了其风格特点,从微观上运用富于民族化特点音阶,但是在旋律上完全是具有自创性质的,这种从“传统民间旋律”到“民族风格新旋律”的创作思维体现出作曲家原创性的自觉意识。二是从音乐情感抒发的角度强化了主题的功能。前苏联音乐美学家万斯洛夫说过“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在此曲主题呈现的手法上,作曲家主要运用了再现与局部变化的手法,以“变化性的反复”突出主题的情感抒发上作用,具有浓郁的浪漫性特点。三是充分地体现出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此曲的主题主要由两个动机构成,但是在动机的发展上则是通过级进、模进的旋法、音区位置与节奏重音的变化凸显出主题的色彩变化,从而使音乐的发展更加地具有层次性,深化了主题的内涵。

(三)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主要是通过音响色彩起到对音乐进行诠释的作用。在中国风格的小提琴曲中,一方面运用民族调式去表现具有特定地域风格的色彩;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民族调式与西方大小调式的融合去表达时代性的语言。除了以调式作为主要音乐表现手段外,还突出的体现在调性上,特别是在抒情性较强的乐曲中,作曲家会运用多元化的转调手法去推动音乐情绪的发展,将音乐联想的幅度与感性思考的深度相融合。在《金色的秋天》,作曲家以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为基础,运用了独具个性的转调手法,将自身对丰收季节的赞美表达的淋漓尽致。如在A部分中,采用了同音列转调的手法将主题旋律在d小调上和F大调上发展,由于两者建构在同一调性内,所以在戏剧性对比上并不是十分的明显,而是紧紧抓住了小调和大调在调式色彩上的不同,先以小调的柔和性色彩表达出了委婉圆转的音调,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大调上,以明亮开阔的色彩展现出秋天到来后一派丰收的新气象。在B乐段中,作曲家运用了频繁转调的手法,基本上每一小节变换一个调,分别经历的A大调、G大调、A大调、C大调和G大调,从以上调性布局看,音乐主要在大调上发展,展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情绪的变化上,则是采用了远关系转调、三度关系转调以及近关系转调的手法,使音乐情绪表现的更加具有层次感。

二、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的演奏表现

(一)技巧运用

在小提琴演奏中,技巧的运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笔者认为,在任何一首小提琴乐曲的演奏上,有基本技巧和特殊技巧之分。其中基本技巧即最为常见和可塑性较强的技巧,如右手的运弓、左手的揉弦等。特殊技巧指的是按照某首乐曲的音乐表现而需要关注的技巧,即最能够体现出乐曲艺术性特点的技巧。对《金色的秋天》一曲技巧的运用而言,应当从运弓、揉弦以及声腔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从运弓的角度看,在小提琴演奏中,由于运弓力度、速度、角度的不同,产生的音色也有着很大的区别。A乐段的特点在于以委婉含蓄的情绪表现出了具有柔和色彩的歌唱性效果,所以在运弓时要以较弱的力度和温暖的色彩表现出典雅奇致的风格,在演奏时右手持弓要稳定、放松,通过肩、肘部位力量的传输带动手臂运弓。在B乐段的运弓上,由于此乐段主要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丰收之后心情的赞美,加之频繁的调性变化,更加地渲染出一种开阔的意境。在演奏此乐段时,应当突出强拍的力度和弹跳感,强调运用中弓位置触弦,尽量增加弓毛对琴弦的力度,表现出明亮、厚实的音色。在A1乐段的演奏上,则是要根据旋律趋于上行发展的特点,逐渐地增强运弓的力度,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用于开拓进取的音乐形象,构造出情致爽朗、秀丽隽美的意境。

其次,从揉弦的运用看,要根据音乐发展中力度符号的标记以及音符的时值而合理地选择揉弦技巧。在小提琴揉弦技巧的实际运用中,因音乐表现的需要,常用的由指揉、腕揉、臂揉等,每一种揉弦由于在发力位置上的不同,所以在音色和情绪的标新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在A乐段主题乐段的演奏上,在力度上呈现出由弱渐强的变化,所以在开始处附点四分音符的A音上采用指揉技巧,用细密的揉弦速度和幅度表达出含蓄的情韵,在二分音符的D音上,则需要采用腕揉技巧,一则能够增强揉弦的力度,呈现出从柔到刚、从暗到明的音色变化,将缠绵悱恻的情调步步深入;另则能够在无形之中展现出开阔的视觉层次感,给人以豁然开朗、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在B乐段中,43-46小节中音乐进行表现为由连续重复性的平十六音型连接过渡到由同音连线所形成了宽广的抒情线条中,在此旋律线条的演奏上,长时值的音需要运用臂揉的技巧,由于此乐句主要表现出了一种激扬奔腾的情绪,采用臂揉能够较好的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突出了音色表现的爆发力。

再次,在演奏此曲时,声腔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突出旋律的歌唱性。所谓声腔,原是中国传统声乐如民歌、戏曲、曲艺演唱中对唱腔的一种称谓,在中国风格的器乐作品中,引入声腔的概念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歌唱美学的特征。从此曲的音乐风格看,由于其素材主要借鉴了民间歌曲的特点,同时根据小提琴善于表现抒情性和歌唱性的美学特征。从具体的声腔技巧看,在演奏时应着重突出对滑音技巧的运用,如在A1乐段中,连续的连音式旋律进行体现出了音乐发展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在突出音头清晰度的同时,在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上通过手指在弦上的滑动体现出婉转、圆润的音响效果。

(二)情感表达

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其抒情性不仅体现在作曲家的一度创作中,也体现在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中。巴洛克时期著名德国音乐家巴赫说过“完美地表演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就是通过演唱或者演奏使人的耳朵领会到作品真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演奏中,对音乐的表现需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所谓音乐表演的主观性,就是要体现出演奏者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对技巧的运用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具体地说就是要有独创性。音乐表演的客观性则指的是在演奏过程中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贴合音乐创作的实际,真实性的再现作品的内容。因此在乐曲情感的表达上,既要以作品的客观性为依据,又需要体现出演奏者的独创性。笔者认为,《金色的秋天》一曲在情感的表达上,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关注:

一是从音乐形象上进行把握。音乐形象指的是音乐要表现的对象,乐曲的标题为“金色的秋天”,从历史上以秋天为题的文艺作品看,较多地表现出“悲秋”的情绪,而此曲则是从丰收的视角,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所以在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上,要抓住“秋天到来,硕果累累”的形象,由衷地赞美秋天给人们的馈赠。虽然音乐不具有具象性、视觉性的意义,但是演奏者可以通过对音色的处理去呈现形象,如在主题的表现上,通过滑音、揉弦的左手技巧与富于力度层递变化的运弓相结合,传达出生气远出的缥缈韵味,以诗人吟唱般的口吻咏诵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二是从节奏上进行把握。在此曲中,作曲家运用了较多的音型化手法来推动音乐情绪的发展。在B乐段中,采用了重音移位、同音连线、三连音等给与了音乐较大地弹性化表现空间,也给与了演奏者广阔的情感想象空间。在此乐段情感的表现上,应当抓住节奏的特征,找准重音的位置,才能够将情感表达的贴切。如在68-72小节中,由原来附点四分音型的律动向切分音型的转变,在弱位上形成了重音效果,所以在演奏时需要通过相应力度的运弓表现出节奏重音,有助于表现出情感的层递性。

结 语

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从问世到现在已有一个甲子的历史,就今天来看,此曲在创作以及在演奏上仍然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启发性。从小提琴音乐的创作看,此曲并不是以改编或者移植的手法进行创作,而是从中提取了可用于民族风格表现的元素,运用了原创思维进行创作,所以在当今中国风格小提琴音乐创作中,原创性思维的实践既能够对传统音乐实现继承,又能够体现出创新、发展的意义;从此曲演奏的角度看,无论是演奏技巧的运用,还是情感的表达,都需要从作品创作背景出发,在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作品的标题去想象音乐形象,特别是在技巧的运用上要与具体的音乐表现要素相结合,体现出技巧与表现的统一。所以,通过对此曲的探究,作为演奏者,在平时的艺术实践中要善于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够在传承中国风格小提琴音乐的道路上体现出个人的价值。■

猜你喜欢
运弓乐段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长大可当作曲家
谈18世纪小提琴运弓技术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杠杆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学研究
谈二胡演奏时的运弓技术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