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西域随想》作曲技法与演奏技巧研究

2021-11-26 01:14张竞元
黄河之声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大调乐段和弦

张竞元

古筝这门古老的民间乐器,在我国已有两千多的历史,是流传至今的乐器中弹拨类乐器之一,在我国传统民间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古筝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乐器,随着时代快速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作品也层出不穷,作曲家创作出了极具现代化的气质又富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音乐色彩的作品,为我国古筝作品中增加了一股浓郁的民间色彩。这种作品在继承了传统韵律的基础上,引入了国外优秀的作曲写作技法,这种结合在我国古筝历史上实现质的飞跃,为古筝艺术注入新的生机,同时又扩展了古筝的演奏技法。

在筝曲《西域随想》问世之前,古筝作品中具有地域特色风格的曲子并不多见。该曲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在1996年创作而成,他结合传统民间音乐素材和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素材,用不同于传统音乐的演奏技法,新颖独特的创作思维结合现代音乐的风格,对于现代古筝作品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一、筝曲《西域随想》作曲技法研究

全曲的前半段旋律优美抒情,生动有趣,后半段欢乐活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该曲整体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但又与传统的复三部曲式有所区别。在调式调性上,采用独特定弦;在节拍节奏上,采用复合节拍,抛弃中规中矩规律性的传统节拍;演奏中以达卜鼓作为伴奏,贯穿全曲。在演奏技法上,运用了“拍打琴弦”、“叩击琴盖”、“轮打琴盖”、“拍打琴盖”等现代演奏技法模拟作品中的打击乐音效。全曲无论是在可听性,还是创新性上,都诠释了作曲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尝试突破的创作精神。

(一)创作技法

1、非传统的调式调性

在现代筝乐作品中,已出现人工调式定弦的方法,例如高雁的《阿拉木·古丽巴拉》(2002)、周望与黄枕宇的《西部主题畅想曲》(2005)等都运用了人工调式定弦的创作技法,这对于传统定弦无疑是一种突破和挑战。人工调式定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乐曲的风格特性,为古筝作品创作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筝曲《西域随想》中,作曲家的定弦方式就不止停留于传统音阶中,而是在G宫系统定弦中加入了许多变化音,形成了与传统定弦方式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该曲在定弦中,采用非五声性的七声音阶,不完全的八度周期人工模式定弦。在此音列中,四个八度的音阶都各不相同,还同时出现了小二度的音程#f-g、e-还原f,在乐曲中还大胆的出现了增四度的变音和弦和增三和弦等。与传统的调式调性相比,这种定弦克服了四个八度周期的转调困难,调式色彩单一等问题,更加符合现代音乐的多元化要求。偏音和特性音的出现,为乐曲增添了浓郁的西域色彩。

2、多变的节奏、节拍

在筝曲《西域随想》中,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将拍子和附点节奏加以结合,如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赛乃姆节奏等。切分节奏是新疆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乐曲中大切分的节奏型用于描写舞蹈性场面,小切分节奏型一般描述欢快的场面。在行板中,右手均分的八分音符和附点节奏,就像少女轻盈的舞步,而左手的大切分好像少年稳健的舞蹈步伐,这样的节奏相互融合,表现出新疆独具特色的舞蹈性特点。

全曲大量出现变化拍子,也表现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之一,即非固定的节拍,使节奏具有多变性,重拍也随之变化。除了常用的2/4、3/4拍之外,像5/8、3/8、4/8、6/8这些特殊的节拍也交替使用,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节拍组合,在乐曲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运用。它将西域独特的音乐风情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禁让听众随着音乐的律动感摇摆。

(二)曲式结构

筝曲《西域随想》的整体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但与传统复三部曲式又有所区分。全曲在开头由一个散板引出,呈示部为并列的单二部曲式,中部为多乐段的联合体,再现部为再现的四部曲式,最后进入尾声结束。

第一段为散板,节奏自由,由G大调的主音开始,中间转为C大调,最后又回归到G大调主和弦上,为收拢性乐段。乐曲开头双手两个八度同时弹奏,西域风情油然而出,为后面欢快活泼,富有舞曲性质的旋律做铺垫。

以并列单二为呈示部的A乐段,开始时是富有鼓点性质的导入,为4小节,之后A乐段出现,如歌的行板,从G大调的主音开始,小节数为3+3,在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时由5/4拍变为6/4拍,结束在G大调主和弦,为收拢性乐段,此乐段为旋律的发展做铺垫。紧接着出现B乐段,G大调,小节数为4+4,为平行方整型乐段,在这一乐段中6/4,5/4节拍频繁反复交替出现,节奏跳跃,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加强主题的出现。

在C乐段中,共有9小节,第一小节为导入,此乐段节拍为5/4拍,调式为G大调,节奏稍快,结束于G宫音。左手以注入式织体作为低音伴奏,右手以拍板、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加之摇指为主。在D乐段中,调式转为C大调,有12小节,非方整型乐段,此段多为切分的十六分音符,速度稍快,在最后的两小节,速度渐慢下来,紧接着是间奏,一段速度自由的散板,调式为G大调,结束于主音,散板的最后慢起渐快,为E乐段做铺垫,E乐段为快板,小节数为4+4+8结构,4小节的连接,引出快板段落,调式为C大调,节拍为2/4拍,与散板的最后相连接,速度较快,右手多为波浪式进行,左手以柱式和弦作为低音伴奏。

A'段为再现的四部曲式,A'乐段与B'乐段的小节数都是8+8的方整型乐段,由G大调开始,这段旋律根据呈示部的主题材料再现,右手为长音摇指的演奏技法,左手以分解和弦为伴奏。接着有10小节的连接部,4/4拍,小节数为4+4+2的结构,前4小节为2+2的平行乐汇,运用了新疆音乐快速节奏的特点。C'乐段为8+8的方整型乐段,节拍为2/4拍,调式可认为转为C调,结束在C宫主音上,或者是G宫调式结束在G宫的下属音上,旋律多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A''乐段节拍为8+8+24,由G调转为C调又回到G调,后24小节为扩展,前16个小节为3/4拍,之后频繁反复出现6/8、2/8、3/8、5/8、4/8拍,重音突出,节奏多变,最后由此缓缓进入尾声。

尾声一共有40个小节,调式为G大调,一开始慢起,速度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加强,伴随着左手的拍弦,右手叩击琴盖、轮击琴盖等演奏方法,进入8小节的反复急板,左手和弦固定,右手旋律移至高音区,将尾声推向高潮,最后的14小节中,可分为5+9小节结构,节奏突然放慢,连接最后一个乐句回到原速,回原速后的第5拍,节奏变成6/8拍,在最后一个小节回归2/4拍,以右手拍击琴面,左手弹奏G大调主和弦,收拢性乐段。

(三)演奏技法

1、打击乐的模拟

王建民先生针对传统乐器古筝的演奏技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摒弃了弹奏时左手作辅助的观念,提高了左手的运用,创造性地设计出模仿鼓声音效的演奏技法、左手与右手交替作旋律声部,为传统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法的创新打开了新的大门。

在筝曲《西域随想》中,巧妙地运用了创新性的演奏技法去模仿打击乐音效,我们所熟知的新疆音乐作品中常用鼓作伴奏,因此王建民先生在作品中设计出了拍击琴盖、琴弦,手指轮击琴盖等手法来模仿打击乐的鼓声音效。

该部分在中段末尾临近尾声时出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在新疆音乐中的节奏特点,描绘出人们随着鼓声舞动的画面,富有独特的舞曲性质。

2、左手的解放

对于左手的运用,在传统的演奏技巧中,一般在琴码的左侧,以揉弦、滑音、按音等为主。而在这首筝乐作品中,左手在演奏时的运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琴码右侧的左手技法变得十分繁多。如体现于左手在琴码右侧演奏分解和弦与扫弦的相互转换,这样的演奏方法在乐曲中大量使用,在听觉上更加富有律动性,但却丝毫不影响主导旋律的地位,反而将其衬托的更有戏剧性。

二、筝曲《西域随想》演奏技巧研究

(一)意境呈现

乐曲开头,听众仿佛已然置身于浩渺大漠中,赶路的驼队若隐若现的出现在视野之前,随着达卜鼓的鼓声逐渐将我们从辽阔的戈壁带到一处乡土风情的农户家中,家中的主人见有远道而来的客人,便起身热情的将客人迎接至家中,随后主人和客人席地而坐,主人端出水灵灵的葡萄,飘着清香的美酒供客人享用,人们相谈甚欢,此时家中美丽的少女和英俊的少年郎伴着鼓声欢快的跳起舞来,随着人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所有的人趁着酒意起身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唱歌跳舞,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暮色将至,客人们起身不舍的与主人道别,在短暂的道别后驼队的人们缓缓上路,主人们望着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夕阳之际,默默地为他们在心中祈祷,一幅欢快,美好的画面逐渐落幕。

通过全曲的意境呈现,能够直观了解新疆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艺术价值还是审美价值方面都为古筝这门传统乐器创设出独特之美。

(二)演奏处理

从引子部分开始,这一段的节奏是自由的,乐曲以双手同时弹奏隔八度的音开始,一瞬间就将人带入辽阔的戈壁中,在演奏这一段时,左右手不要太居中,在低音区部分力度稍弱,随后在弹奏琶音时,注意音的连贯,力度要均匀,弹奏第二句时,力度要比第一句的力度强,形成对比的效果。这一段将我们带进新疆地区的民俗风情中,仿佛一队狭长的驼队缓缓向我们走来,穿过地平线,若隐若现的出现在视野中。

进入如歌地行板,5/4拍,左手低音部分运用附点和切分节奏,右手以拍琴盖模仿鼓点音效为主,在导入的4个小节之后,右手进入旋律部分,全段左手以基本不变的切分、附点节奏交替弹奏,为右手做低音伴奏。随后连接下一段,速度变为稍快,左手为柱式和弦,指法为小撮弹奏,右手增加了摇指、握拳叩击琴盖等新的演奏技法。将我们拉入一个主人与客人相谈甚欢,主人拿出美酒热情地招待客人们。弹奏时,右手要准确,左手节奏要跟上,演奏者要心平气和,不要急躁,细细的去品味其中的韵味。

快板部分,毋庸置疑,速度很快,左手以柱式和弦为低音伴奏,右手作旋律部分,弹奏时手要适当起伏,手不要飘,速度虽快,但每一个音都要音色清晰,不能含糊带过,这段从旋律上来看,十分欢快,仿佛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的场景就在眼前,让人忍不住要一起随着音乐律动起来。在最后的再现段中,与呈示部不同的是,再现段的旋律节奏更加复杂,运用了不一样的演奏技法,使人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氛围达到顶峰,此时的人们都趁着酒意,越发兴奋,唱着跳着,仿佛忘记了所有烦恼。

在尽情的欢愉过后,进入尾声,4个小节的左手刮奏右手摇指,速度突然变慢,在小小的休息过后暮色将至,随后回到原速,人们起身预备离去,在简短的道别之后,启程上路,主人们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为他们祈祷,最后一小节左手低音声部的三声柱式和弦,似乎人们看到驼队的人们消失在远方,画面逐渐平静下来,乐曲结束后,使人意犹未尽。

这首乐曲的主题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加之独特的音色,两者相互融合,使演奏者给听众带去更加细腻的演奏情感,使听者在视觉听觉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演奏者的情绪表达应建立在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热情欢快的基调上,加上活泼的达卜鼓伴奏,烘托出奔放豪情的高涨情绪。在演奏时,需要用心品味其中的内涵,全身心的投入与情景再现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演绎这首乐曲,将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表现出来。

结 语

筝曲《西域随想》极具创新性,富有民族个性特色的旋律线条,可谓是民族性与现代性完美结合的典范。随着古筝这门民族乐器在国内与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此类结合现代因素和民族特色的古筝音乐作品也相继涌现,如《西部主题畅想曲》(2005)、《阿拉木·古力巴拉》(2002)等作品。该曲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特点,对西域地区的音乐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待筝曲《西域随想》,不应仅仅局限于弹奏本身,而应该通过对全曲的理解,熟练掌握其中的演奏技巧,进而提升自身的演奏能力,从该曲的创作背景、作曲技法、演奏技法、情感体会等角度深刻剖析、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猜你喜欢
大调乐段和弦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G大调随想曲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