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县级文化馆如何让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向纵深推广

2021-11-26 01:14王旭娟
黄河之声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筝文化馆群众

王旭娟

一、古筝的传承与发展

古筝是中国的一件传统乐器,在战国时的秦国境内便有流传,如今筝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古筝在古代被称作“筝”,也称作“秦筝”或“瑶筝”,属于中国音乐划分法“八音”中的丝类乐器,通过弹奏琴弦来发声。古筝在历史发展的车轮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对音乐与音律的探索,它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篇章,描绘了不同时代的音乐变化,呈现了每个时期的音乐文化。

在战国时代,由于我们的筝流传于当时的秦地,因此当时也被称为:秦筝。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的音乐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时期的音乐艺术蓬勃发展,这个时期的筝是多用于雅乐的演奏,多用在大型祭祀和皇家礼仪中。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主要吸收了孔子的“礼乐”思想,同时也强调了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作用。

汉魏时期的筝乐相对于先秦时期更为系统化。汉魏时期的音乐最崇尚“德”,当时的音乐教育不仅强调娴熟的技术技法,更注重修身养性,在因此在筝的教育中也有体现。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筝演奏者,比如“吕布弹筝惑敌军”的吕布,以及“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①里的周瑜。他们都不仅是筝乐大家,也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充分体现出当时音乐中最强调的“德”这一重点思想。

之后到了隋唐时期,筝由原来的十二弦增至十三弦,唐代时期的筝乐十分受欢迎,这与唐朝的经济繁荣是密不可分的。在唐朝的时候,宫廷音乐机构空前壮大,不仅有太常等音乐机构,在唐玄宗时期,唐玄宗还亲自在宫廷里创建了梨园,“梨园”里的坐立部伎都为唐玄宗亲自教习,演奏技术技巧比其他音乐机构又更高超,梨园的建立大幅度的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在筝的发展中也得以体现。唐朝的演奏者众多,乐伎的比重是最大的。隋唐时期的筝传承是一种自发的传承,这种传承形式在日后的筝乐发展里有着重要的作用。

宋代的文化发展逐渐走向市民阶级,文人墨客非常之多,相对于唐朝来讲,音乐由宫廷走向了民间,筝在这一时期民间也非常盛行。宋代有了不同流派的筝教育,为之后的各个筝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时的筝不仅在文人墨客中盛行,也出席在了酒楼茶馆中。在这些人口密集的市民活动里,筝的普及性也大大提高,不过市民阶级更多的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因此筝乐的发展和提高还是主要依靠专门的古筝乐伎来完成。筝伎在当时筝乐的发展中有重要的贡献。

明清之后筝的琴弦逐渐增加到十五根,清末民初时期出现了十六弦,明清时期的筝乐的传承方式不仅有师徒相传,还出现了家学相传和筝友相传等新的学习形式,学习传播的途径变多,使得筝的传承与发扬也更加稳定。之后到了清朝末期,由于连年战乱,战乱纷扰,筝也慢慢被踢出雅乐变为俗乐,艺人在当时的地位也越来越低,使得一直流传下来的许多筝谱和技术技法都渐渐失传,古筝艺术的传承也停下了脚步。

到了二十世纪,民族音乐的发展主要存在于民间音乐中,筝乐也是如此。各大筝派聚集在各地的民间活动中,比如山东筝派、陕西筝派、河南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等,无论是与其他乐器合奏还是独奏,传统筝乐都体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族魅力。在民间活动以及城市社团活动中,不同民族乐派的民族音乐家们奔走于全国各地进行筝艺交流,为各流派筝艺的交流融合做出了贡献,对筝艺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49年以后,筝这件古老的民间乐器,通过艺术家们不断地推敲研究,在对其形制与弦质改革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这种筝由于体积变大,共鸣箱也变的更好,二十一弦筝也成为了现代古筝的固定规格。琴弦数的增加,也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音响效果。此时,千年流传下来的古筝艺术更彰显出婉约动听的韵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古筝演奏家王昌元成功创作古筝独奏曲《战台风》,这一作品的出现,使古筝演奏在技术和技巧方面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逐渐使古筝从只能弹奏轻拢慢捻的曲子过度到可以演奏更加霸气、更加多元化的作品。《战台风》这首古筝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扫摇、扣摇等创新性技法,制造出了台风到来时的气势磅礴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筝的音乐表现力。七十年代的古筝演奏家赵曼琴先生,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逐渐形成了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演奏者可以在演奏时可以运用多个指头快速弹奏,从而演奏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新古筝作品。赵曼琴先生使古筝由伴奏乐器逐渐成为了独奏乐器,是古筝发展史的又一高峰,他的快速指序体系不仅有专门的著书作品《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还有代表作品《井冈山上太阳红》和《打虎上山》,这两部都在如今的筝界广受好评,演奏的频率也非常高。到了九十年代古筝的创作迎来了又一个的春天。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也开始参与筝曲的创作,古筝不仅有了大量的独奏作品,也出现很多与其他乐器协奏以及古筝多重奏的作品。这个时期创作筝曲的作曲家们还吸收了大量的外来音乐,打破了古筝只能演奏中国传统作品的局面。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不仅吸收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使古筝音乐的调式系统更加丰富,他们还吸收了日本调式、波斯调式以及印度调式等外国音乐,创作出了许多新自主定弦的作品。这些新的古筝作品不仅打破了中国调式只有大二度小三度以及纯五纯八的调式特征,还开创了全新的以小二度为主以及不和谐音程的调式色彩,让古筝在演奏同一首作品时可以进行多次转调,而且不需要挪动琴码调动琴弦。新的旋律色彩和多调性定弦的不断使用,也促进了弹奏方法的变革,这时我们不仅可以弹琴,也可以加入一些拍击、拉弦等新式演奏手法。进入21世纪,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对古筝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多年来他们不仅继续钻研古筝演奏,也出访了世界各国进行音乐学术交流,使中国的传统筝乐器走向了世界,发展越来越繁荣。

二、古筝艺术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以来,全国逐渐出现了许多独立的艺术院校,这些院校相继开设了民乐系,古筝便是民乐系里的重头戏。我国逐渐开始重视民乐的学习,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古筝演奏家和古筝教育家。随着各个学校开设古筝的学习,延续了数千年的古筝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它已经从口口相传的教学转变为专业艺术院校传承的新阶段。这时的古筝传承不仅在师资方面有了专业性的提高,在筝谱的传谱方面也更加完善。各大古筝演奏家以及古筝作曲家进行不断的推陈出新,对古筝的许多指法进行了改善和突破,也让古筝可以演奏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如今的古筝作品已经不局限于传统作品,还有对各种民族音乐和各个国家音乐的移植。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家王建民先生,他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索,创作出了富有新疆音乐风格的《西域随想》和云南地区的特色的《幻想曲》,中国音乐学院的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探索了古筝与国外音乐相结合,改编了古筝版的《克罗地亚狂想曲》以及古筝三重奏《土耳其进行曲》。现在的古筝在人民的生活当中,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仅是因为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大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重视,也是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人民也开始逐步追求精神文化。古筝艺术从二十世纪末期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乐器之一,古筝喜爱者和学习者越来越多,使古筝在传承与发扬中更加大放异彩。

进入新时代,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在大众中普及才会有新的突破。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古筝的培训要面向大众,在群众中加大对古筝艺术传播与培养的力度。文化馆是基层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文化馆这一公益平台,可以让中国的传统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更加深入人心。为此小店区文化馆便开展了古筝艺术的培训,使人民群众能更直接地沐浴到党和政府为人民带来的文化惠民政策,也可使中国的传统艺术得以传播,逐渐为大众普及中国民乐文化,让我们的传统艺术之花更加绚丽夺目。

三、小店区文化馆古筝艺术的开展

古筝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扶持和文化部门的推动下,山西省各级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各个地区的文化馆为全体公民开展了文化艺术培训活动。这些文艺活动惠及了许多人民,不仅给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专业化的帮助,也让大家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文艺才华的平台。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迈进小康社会,群众文化彰显出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盛世。山西省是文化大省,太原市又是山西省的省会,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区的太原市小店区,为山西省县级文化馆发展肩负着重大责任,小店区文化馆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面向人民群众广泛展开了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国家政策的优势,让优秀的文化成果惠及百姓。

目前我国学习弹古筝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基层群众对这门乐器还并不太了解,这使得古筝艺术在基层群众当中发展较为缓慢。笔者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文化馆这一公益平台的作用,推进普及古筝艺术的知识,发扬古筝艺术的基层文化建设,让古筝艺术走进群众文化当中,寓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对于古筝艺术的基层服务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扩大文化馆免费开放功能

文化馆作为最贴近老百姓的群众文化服务单位,是承担着国家实施文化惠民政策、增加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实践单位,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夯实奠基的攻坚单位。为此小店区文化馆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各类文化艺术的免费学习,其中就包括了古筝艺术。首先为了扩大小店区文化馆举办古筝艺术培训在小店区人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充分发动古筝艺术爱好者在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常年把相关的通知、知识和作品赏析等内容在数字化多媒体公众平台发布,确保人们可以及时方便的参与到古筝学习当中。其次小店区文化馆开设了专用的古筝教室,可以容纳多人同时演奏,也可以让大家进行大型作品以及多重奏的排练,给大众前来学习古筝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小店区文化馆还配备了有灯光、音响的多功能厅,向广大人民群众免费开放,让大家在学习古筝课程以及古筝排练中有一个安全舒适的艺术场所。再有,为了高质量、高水准地推广古筝艺术,我们还在高等院校聘请古筝专业的研究生担任教师,确保完成古筝教学的同时又更广泛、更深入的让学员了解古筝,学习古筝艺术,爱上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极大的丰富人民日益需求的文化生活。

(二)发挥文化馆的以点覆面的作用,推动古筝艺术普及

县级文化馆最接地气,和人民群众靠得最近,也跟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关联最大,因此太原市小店区文化馆为老百姓搭建了接触古筝这门艺术的基础平台,对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开放,充分地发挥出文化馆以点覆面的作用,达到古筝艺术的有效普及。小店区文化馆在总馆开设古筝培训课程的同时,在分馆也进行了古筝的培训,培养一批业余古筝文艺骨干和业务能手,在辖区内的社区和农村积极普及和推广古筝基础常识,让更多的古筝爱好者在闲暇之余能积极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古筝的感染力以及在弹筝时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此处,小店区文化馆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还开设了青少年古筝培训班,积极向未成年人普及古筝艺术知识。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古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筝艺术,强化古筝的感染力,提高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对青少年美好心灵塑造值以及价值审美教育都有重大意义。

(三)组建基层古筝乐团,强化对艺术作品的练习,提升古筝学习效果

首先,强化课余时间的古筝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古筝的学习效果;其次,古筝教师除了传授给学员理论知识之外,更多的是要教给学员如何把握好古筝的音乐特色和演奏技巧,能够促进人们在演奏古筝时对其韵味和魅力做出更好的表达;再有,组建基层的古筝乐队或者民乐乐队,选择人们耳熟能详且能反映正能量的音乐作品进行齐奏、协奏以及重奏进行大量的排练,通过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和班级汇报音乐会,尽可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演出平台,一方面展现古筝爱好者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小店区文化馆的公益活动为大家带来的惠民成果,实现古筝艺术的普及,推动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结 语

增加文化自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手和基石。古筝作为一件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族乐器,反映着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古筝艺术在文化馆的普及和推广,可以为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文化馆以点覆面,带动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让人民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文化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发展永不止步,创新永无止境,小店区文化馆在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地深化文化艺术的开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吸引更多的人民积极投身于文化艺术中,努力创造优良的文化艺术气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真正地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努力奔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古筝文化馆群众
千年的回眸
多让群众咧嘴笑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