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琴韵
——广西民族风格钢琴作品音乐文化研究

2021-11-26 17:34林冬邓紫斓
黄河之声 2021年12期
关键词:芦笙铜鼓西江

林冬/邓紫斓

西江流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广西作为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地区,又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凭借每年广西东盟博览会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扩大广西音乐传播的东风,深入研究广西西江文化流域风格钢琴作品具有天时地利的研究意义。本文按照西江流域上、中、下游分段划分为三个地区进行广西风格钢琴作品中的文化研究。

一、广西西江流域钢琴音乐文化简介

西江流域内的广西民族钢琴作品是指在西江流域范围内蕴含了广西所特有的民族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是广西音乐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文化主体在特定存在状态——特定的社会背景、人的情感、心理反应①。

广西的钢琴作品大部分都是根据当地的民歌素材改编而来,蕴含了广西民歌元素。作曲家用原生性、再生性以及新生性的表现手法②,采取中西合璧的作曲方式,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钢琴这个西洋乐器中体现出来。他们用自身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谱写出一首首展现广西民族韵味的钢琴作品。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后,蕴含着广西各民族特有的智慧和个性。

二、广西西江流域钢琴音乐文化

(一)广西西江流域上游——山歌与铜鼓文化

广西西江流域上游地区以红水河和南盘江为主,涉及的地区为河池、崇左、百色市。整个广西西江上游流域地形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地势较高。广西的山歌文化是广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山歌相关的语言、代表人物,及由广西各族人民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山歌活动的总和③。广西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铜鼓原本为炊煮器皿,因为敲奏才兼具乐器功能。铜鼓的使用以及其相关的文化形态,都植根于处于特定地理环境中的稻作农耕文化④。

陆培创作的《山歌与铜鼓乐》是典型使用山歌和铜鼓文化相结合为素材的作品。铜鼓是广西西江上游地区特有的民族民间乐器,在当地各类活动当中都不可或缺。对于铜鼓,作曲家将其写成自由节奏,它们交由演奏者自由发挥。每个演奏者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心境演奏出不同的版本,传神地弹奏出敲鼓的场面,用钢琴描绘出铜鼓的神韵。演奏者想要将全曲特色展现出来并加入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就需要先去了解广西的山歌与铜鼓文化,只有了解曲目创作的背景才能将此曲的艺术性传递给听众。

广西艺术学院的蔡世贤教授根据白裤瑶族的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创作了一首钢琴作品《DoSolRe—白裤瑶印象》。作曲家是将白裤瑶族的民间音乐元素作为素材,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进行创作的。值得一提的是,整曲仅用唱名DoSoRe三个音模拟出了不同的民族乐器创作的这首钢琴名作。此曲为变奏曲,有8个片段,其中变奏8题目为《篝火铜鼓》,附点节奏占了大部分篇幅。模拟了铜鼓的节奏感,充满了力量。左右手八度以及和弦来回切换,加强了节奏的动力,烘托了篝火晚会热闹的气氛。尾声从左右手八度来回交替弹奏开始为后面的情绪做铺垫,预示着晚会到了高潮。全曲表达了节日的喜庆以及白裤瑶族单纯快乐的美好生活。作曲家将特色的民族风格、热闹的节日场面以及少数民族开朗的性格全部表达在作品中。

(二)广西西江流域中游——景观与歌圩文化

1、景观文化

广西山川秀丽,以“风景如画”闻名于世。景观文化包括了自然景观文化(山、水、日、月等)和人文景观文化(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建筑物等)⑤。广西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生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造就了许多景观奇迹,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积淀了民族文化。

倪洪进女士创作的《壮乡组曲》中的第一首《船从远方来》用钢琴抽象地展现了广西壮丽的景观文化。作曲家直接采用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的同名民歌《船从远方来》中的旋律为素材,用大量琶音作为伴奏。作曲家在曲目标记了由强及弱的表情标记,表现了船从远处走来了,点明主题。再现主题时,作曲家依旧采用了琶音形式表现山川,只不过用了加密的六连音和七连音,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描绘了一幅层峦叠嶂的山川图。7、9、11、12、14连音的运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精心设计的,为了展现水每次拍打到船板上的声音和速度是不一样的——时轻时重。

2、歌圩文化

歌圩文化是由它的历史来源、民间故事传说、关于它的所有节庆文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所形成的⑥。壮族人民遇事必歌的性格,造就了一系列的民歌节庆文化,还创造了广西特有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倪洪进女士创作的《壮乡组曲》中第二首《歌圩》,就是根据壮族“三月三”节日创作的。它采用广西壮族的特色民歌曲调将歌圩的场面描绘出来。乐曲中许多片段采用西方复调作曲技法,将各个声部交替在一起,主旋律用对答的方式,将男女对歌以及伴唱的热闹场面生动地描述出来。演奏者在此段需把握强弱的度,将男子和女子的旋律处理成不同的音色,并将中间的声部进行弱化。通过此曲,让大家感受到了壮族浓厚的节庆氛围以及民族风味十足的民歌曲调,听众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深体会壮族人民的幸福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广西西江流域下游——芦笙与江河文化

广西西江下游地区为狭义的西江河段,流经的城市为梧州市、桂林、柳州市。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繁多。便利的交通为音乐的传播带来了优势,许多民间器乐和传统文化便很容易广泛流传。

1、芦笙文化

广西的芦笙文化是由芦笙词、芦笙舞、芦笙祭祀、芦笙传说等多种艺术形态组合而成⑦。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地区,其器乐文化亦多姿多彩。芦笙是广西侗族的特色民间乐器,作为广西不可或缺的民间器乐,前身是中原汉族乐器——竽,于唐朝时期传入少数民族。它可以是伴舞乐器,也可以是青年男女传情的媒介,有着许多社会功能。

《走在山水间——广西民歌风格钢琴曲》为广西艺术学院邱玉兰老师所作。《五月蝉鸣》是这部作品其中之一,表达的是侗族村民通过芦笙踩堂和跳芦笙舞的场面,体现村民对丰收的喜悦以及祈求来年丰收的心情。作曲家大胆创新,用民间器乐与钢琴相融合,带领大家用另一种方式感受芦笙独特的艺术美感。

2、江河文化

江河文化是民族文化交互融合的体现,是集民族、生态、中原、战争等文化为一体的文化载体⑧。下游人民住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水陆交通便捷,每天靠水吃水,物产丰盛。因此下游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独特的江河文化。

《醉龙舟》是邱玉兰老师创作的《走在山水间——广西民族风格钢琴曲》中的第二首,采用的素材是广西汉族劳动人民在桃花江扒龙船时演唱的龙船歌中的两首。首部表情记号为果断有力的快板,用震音开头并渐强,奠定了全曲的风格。《招旗》的主题旋律出现,气氛开始变得紧张。倾听这首作品,能够感受到桂林船工们对江河的热爱,也能感受到当地特有的江河民族文化。乐曲中部采用生气勃勃的快板标记,暗示两船已相遇,人们饮酒唱歌的场面,采用了《饮酒》的旋律,开始具有生活气息,大家互相祝酒,十分热情。随意处理的华彩段中,左手波音表示船还在晃悠,右手大量高音分解琶音,表示大家喝酒正在兴头上,船手们引吭高歌的场面。倾听这首作品,能够感受到桂林船工们对江河的热爱,也能感受到当地特有的江河民族文化。

三、西江经济带的广西钢琴作品保护和传承探究

目前,广西西江流域的钢琴音乐文化传播面积较小,主要由中国-东盟音乐周、高校师生举行的专场广西钢琴作品音乐会、已出版的广西钢琴书籍4本、互联网上容易搜集到的钢琴谱、互联网演奏录像、博物馆展览、研究广西钢琴作品的论文和书籍等组成。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大传播力度才能更好地传承广西钢琴作品,提升其知名度,抢救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打造西江钢琴音乐文化圈

广西西江钢琴音乐文化包罗万象,了解这些钢琴作品能够更好地掌握该地区的历史、人文、地理、民俗、语言等,深入挖掘其音乐文化内涵。该地区有着较多少数民族,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计其数,但闻之者少之又少,了解者更是寥寥无几。可以利用西江便捷的交通,将西江钢琴作品按照地区排列搜集,集中归纳总结。打造一条具有广西各民族特色的西江音乐文化圈,便于音乐文化之广泛传播,民族文化之融合发展。

(二)培养高校师生传承意识

现如今,广西的各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演奏广西钢琴作品的少之又少,很多广西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有哪些当地的钢琴作品,可见广西本地的高校学生还没有保护和传承广西本土钢琴作品的意识。高校钢琴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广西当地钢琴作品的学习,学生在当地上学可轻易获得一手资料,可快速掌握钢琴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将其进行演奏。在广西当地教课的钢琴教师对于广西本土音乐文化有着充足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高校可定期举办广西钢琴音乐会以及广西钢琴作品大赛,校园广播播放广西钢琴作品,设置广西钢琴作品问答奖励活动等,加大高校对广西钢琴作品的宣传。

(三)加强各大博物馆展览

笔者先后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博物馆、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每个馆中有着众多广西民俗音乐文化的介绍,但对于广西钢琴作品还未有全面系统的介绍及展览。因此可以将广西本土的钢琴作品考虑纳入其中,并加入音频、视频等,加强博物馆展览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吸引更多外来音乐爱好者前来参观,为研究者提供更全景的资料。

结 语

广西西江地区的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将文化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为钢琴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作曲家将民族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造就了其特有的音乐文化,展现了“西江琴韵”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探索广西西江钢琴作品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更多想要了解广西民族韵味的钢琴演奏者快速掌握曲目风格,达到“琴”与“情”合一的境界。目前学术界对广西钢琴作品的文化研究较少,作为广西钢琴作品的研究者之一,传承和发展广西钢琴作品中的音乐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希望能有更多研究者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加入创新的意识。■

注释:

①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05).

② 赵意明.钢琴艺术中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J].民族音乐,2010,(05):23-27.

③ 刘丽静.广西山歌文化与广西多民族语言和谐、社会和谐之相互影响研究[A].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03):77.

④ 蒋廷瑜,廖明君.铜鼓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128,193.

⑤ 徐赣丽,朱国佳.八景文化空间与八景诗画的文化遗产价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75.

⑥ 李尚励.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⑦ 肖丹丹.苗族芦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学术论坛,2011,(09):171.

⑧ 余益中,刘士林,廖明君.以新的文化发展理论推动广西西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文艺研究,2012,(05):67-68.

猜你喜欢
芦笙铜鼓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
岜沙芦笙节
西江千户苗寨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你好,芦笙
东兰铜鼓响八方
双城同唱西江魅
——粤桂手牵手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