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学前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11-26 16:14韩晶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声乐思政专业

◎韩晶

声乐课作为高校学前专业的基础课,不仅要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也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完成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加强学前专业声乐课程的思政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教育的道路上身教永远要重于言传,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方面,作为高校学前专业声乐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自身的道德情操感染每一位学生。

首先,授课声乐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做到“高素养、精业务、爱学生、做榜样”。教师要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加强业务水平,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师德修养影响学生,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还应在课中和课余时间里关心爱护学生,面对学生的歌唱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要尽量给予耐心解答与思想引领。

其次,学校可将教师道德素养考核纳入到教师日常工作考核中,做到日常教学与教师道德规范及从业素养双重考核,实现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三,要建立多维度通道,帮助授课教师提升课程思政的授课水平。学校和学院可通过组织线上线下的专题讲座、教学论坛、集中备课、教学比赛等,加强教师在声乐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学习和交流,让授课教师可以做到课前有目标,课中有内容,课后有计划,切切实实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前声乐课结合起来。

二、 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修订

教学大纲是开展声乐课程思政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育计划的基本保证。本研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前专业声乐课,试图在声乐教学大纲及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的整合,试图打造“厚知识、强能力、高价值”的学前专业声乐课。

“厚知识”主要指教师可通过引导、渗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模块。知识模块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歌曲演唱与发声知识点模块、歌曲演唱与教学案例模块、声乐微课视频库模块。“强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教授过程中所内化、增强、升华的能力。这部分主要包括理解并掌握声乐教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的能力、良好的歌曲演唱和表演能力、初步的歌曲教学创新能力等。“高价值”主要指将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声乐课程的高价值可通过“135”策略来实现,“135”策略主要指1个核心,3个支点,5个方面。1个核心主要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课程的整体设计要一直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3个支点主要指以爱国、敬业、团结为支点,设计课程思政的目标、内容、方法等。3个支点的选择并非“无源之水”“随性而为”,而是在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学前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馈之后凝练的可行性、效能性、发展性较好的3个要点。5个方面主要指围绕1个核心和3个支点设计的5个价值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情怀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创新教育、师德师风教育。“135”策略不仅仅是理念的表达,更要融于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中,真正做到落地生根。

三、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选择

教学素材是顺利进行声乐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选择合适的声乐教学素材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教师要结合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素材。

红色经典歌曲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自五四运动开始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创作之时就承担了传承民族精神,反映民族情怀的使命,如抗战时期的《露营之歌》《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反映了先辈们艰苦奋战,抵抗侵略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的《我的祖国》等歌曲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后广大人民对祖国和党的热爱,还有《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入富强的歌曲。新时代出现了《龙文》《祖国万岁》《国家》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现祖国强大振兴的歌曲。教师可以将其纳入教学素材中,由于每首歌曲都有着它们不同的时代背景,教师可用故事的方式讲述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们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体会先辈们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情怀,引导学生们向主流价值观靠拢,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儿童歌曲也是学前专业声乐课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为学生选择一些富有家国情怀、提升思想境界的歌曲。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祖国的花朵》等。教师还可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新疆、内蒙、西藏等地的民歌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歌曲《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呼伦贝尔大草原》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歌曲的创作特点以及人文风貌,培养学生民族团结和协作的意识。

四、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创新

传统的学前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多以技能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帮助现代大学生在道德品质上进行升华。教师在声乐课程思政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浸润式的教学方法,“无痕”的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领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水平上。

首先,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与学生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和沟通。课前,教师将预讲歌曲提前发布到网络平台,要求学生们提前查询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的事件和人物、唱法和难点等。学生们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要进行分组讨论并形成小组预习报告。每堂课利用10分钟的时间,选取一组学生在课堂讲述预习报告,分享预习体会。通过查询所学经典歌曲的背景信息,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学习红色经典歌曲时,通过查阅材料让学生了解华夏民族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美德,感受并理解老一辈革命者坚定不移的信念。课后,教师可将预习报告的完成质量作为期末成绩的考察指标,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影视资料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立体化教学。教师可截取影视资料片段,并配以要教授的红色经典歌曲,制作教学视频。在歌曲教学过程中结合歌曲的旋律,讲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共同作用下,感受歌曲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无声无息地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

教师可适度开展合唱活动,强化价值引领。合唱在中小学是经常开展的活动之一,但是在高校学前专业的声乐课中,往往较少组织。合唱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一心的精神。通过共同演唱高亢激昂、流畅优美的旋律,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团结的力量,集体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除组织合唱活动之外,教师也可通过组织微型歌唱比赛和展演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让课程思政有温度,有深度,又无“违和感”。

五、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评定方式改进

教学评定方式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置科学的教学评定方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

本课程从线下教学转为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学评定方式也相应进行改变。课程的总分为100分,总成绩60分为合格。课程总成绩由线上(50%)和线下(50%)构成,线上成绩由观看视频(30%)、测试(10%)、讨论(20%)、期末考试(40%)构成。线下成绩由出勤(10%)、课堂表现(20%)、作业(20%)、期末考试(40%)构成。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线上的视频、测试、讨论中,线下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中。

①线上教学评价方面。线上视频中会加入所学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音乐家经历、歌曲演唱教学和示范、练唱等内容,学生观看了线上视频需要完成相关的测试、讨论和考试。通过线上学习,考核学生对于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歌曲创作哲学、歌曲演唱方法的理解,为线下的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和讨论做好铺垫。

②线下教学评价方面。线下的课程思政主要贯穿于声乐课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在课堂表现中,教师会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纳入评价指标中,引导学生成为自强不息、精益求精、关心集体、团结友善的人。在作业布置方面,学生不仅要完成本节课歌曲的演唱,还要对歌曲进行资料的收集与评价。通过资料的收集与阅读体会音乐家创作的艰辛,总结该歌曲的创作意义以及对自己的启示。通过线下演唱练习,掌握歌唱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懈奋斗的工匠精神。在期末考试环节,不仅要进行歌曲的演唱考核,还要进行歌曲理论考核,将相关思想政治知识纳入考核范围中,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六、结语

本研究主要从学前专业声乐课程思政现状出发,阐述目前学前专业声乐课程思政的总体情况,并从人才队伍、教学大纲、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方面对学前专业声乐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实践和探索。切实实现“在提高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水平”的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思想,激发学生自主提升思想道德品质的热情,实现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声乐思政专业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