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梦文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26 16:14杨婷雅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陆游苏轼诗人

◎杨婷雅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传入中国以来,学界掀起了一股关于梦的研究热潮,笔者按照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专著类

(一)文化角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学界梦文化研究的高峰阶段。随着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国译注最早叫《释梦》)为代表的西方梦理论的译介传入,中国开始掀起一股“梦文化”研究的热潮,相继出现一些梦文化专著,如:卓松盛《中国梦文化》,傅正谷《中国梦文化》,王维堤《神游华胥—中国梦文化》申洁玲《梦文化》,妙摩、慧度《百尺楼神秘文化集·中国梦文化》,杨健民《中国梦文化史》。

卓松盛《中国梦文化》一书开风气之先,是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该书分六章,首章介绍梦学历史和西方梦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梦文化学的构想”,探讨了“中国梦文化”的故事母题,中国的梦境信仰,最终落笔于探索“中国梦文化”的深层结构研究。虽然此书对“梦文化”未做明朗的界定,但它最早提出建构“中国梦文化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开拓之功。

两年后,傅正谷《中国梦文化》出版,和卓书相比,傅书的学理性更强,影响更大,内容也更切合“中国梦文化”的主题,它对古代梦理论的代表者,古代梦理论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人分类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祭祀、邢狱、哲学、历史、宗教迷信、科第仕途、富贵贫贱、伦理道德这十方面的关联,涉及了梦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让笔者对中国古代梦文化有了一个颇为全面的认知。但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面太宽,就使得每一面都只是点到即止,不够深入。

申洁玲《梦文化》与妙摩、慧度二人的《百尺楼神秘文化集·中国梦文化》则都汲取傅书的教训,两本书都可看作是对傅书第三部分的完善本,各有选择一些领域,更加细致周到地探讨梦与该领域的相关性。杨健民《中国梦文化史》则另辟蹊径,以朝代顺序为撰文纵坐标,每一朝代列一章节(明清两代合并),结合每个朝代社会思潮与风尚来分析该朝代的梦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便于读者把握中国梦文化的历史衍变进程,令人一目了然。

进入21世纪后,则有刘文英、曹田玉《梦与中国文化》、路英《中国梦文化》和罗建平《夜的眼睛:中国梦文化象征》。前者是由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夫妇联名出版,该书卷帙浩繁,从“梦的体验到梦的文化”引入,分“梦的迷信与占梦之术”“梦的探索与梦的学说”“梦在文化网络中的影响”三章行文。全书以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两条线并列为底,新颖独到、充满辩证色彩。相比较而言,路英书则略显逊色,撰文思路、章节排列也与20世纪九十年的诸书类似,无出其新。而罗书则偏向于解梦之书,着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梦进行文化阐释。

(二)文学角度

文学领域内,傅正谷《中国梦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是代表著作,也是唯一一部梦文学史专著。傅先生写作《中国梦文学史》的初衷是要第一次对中国文学史上大量而普遍存在的梦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深入地梳理与研究,对梦文学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对中国梦文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行探讨,对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进行论证,并从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发扬的角度,观照中国现当代梦文学的发展。虽然这一宏愿最后因为傅先生的过世而并未完成,但仅就先秦两汉部分而言,它还是为读者展现了先秦两汉梦文学的全貌。并且,此书提出了“梦幻主义主潮说”,认为梦幻主义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潮流之一,进一步肯定了梦文学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工具书类

傅正谷先生《中国梦文化辞典》,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关于中国梦文化的大型工具书。其编纂体例基本与《辞海》《辞源》相同,按语词部、人事部、作品部、论说部四部分来分众化的收录中国古代梦文化的条目。其特色是以释义为主,兼溯源流,并加以简要评述,是查阅中国梦文化相关的典故、人事、作品等的一部较好的工具书。

三、论文类

相对于专著类和工具书类而言,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和梦相关的论文可谓不胜枚举。笔者按照论文的主旨将它们分为梦理论类(包括纯粹中西方梦理论的研究,梦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梦文学类(包括小说、诗、词、梦意象)。笔者于此主要以梦诗和梦与文学(尤其是诗)创作相关理论的研究为主,摘录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整理和详述。

(一)梦与文学创作之理论

傅正谷《梦应与梦诗》一文以北魏诗人高允、卢元明二人的创作实例,认为依据梦应而梦中创作的诗歌,是中国梦诗创作的一个类型、一种模式。

刘晓明《梦思维初探》从梦思维的本质特征和创作功能三方面来讨论梦思维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认为梦思维是“一种想象的特殊形式”。

南生桥《梦的运作与文学创作的四个同一》讨论了梦的运作与文学创作的相 同点:形象与图画,创造形象的方式,灵感。

高利华《论无意识对古代梦诗创作的意义——兼评陆游的纪梦之作》把中国古代梦诗分为实录式、转移式、借题发挥式、境界式。并以陆游纪梦诗为例总结中国梦诗的得失:显意识太强,导致记梦诗失去了应有的来自无意识诗化过程中的光彩。

此外还有吴长庚《读陆游记梦诗——兼论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王生平《梦思维探索》,曾耀农《创作与梦》,杨知秋《临界思维与文学创作》等同类型文章,所论大抵相同,兹不赘述。

(二)梦诗

1.个体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有关梦文学的研究中,以个体诗人为对象的研究是最多的。其中宋代诗人当中,又属陆游最多。学位论文只有徐恬恬的《论陆游之梦诗》,此文分内容、描述形式、艺术特色、影响上详论陆游梦诗。关于陆游记梦诗的期刊文章之数量则蔚为大观,且其中最多的是以此为视角探讨陆游的爱国情怀。比如黄艺元《诗人的梦和梦中的诗人——陆游纪梦诗解析》,梁正国《深沉之爱浸心底,豪迈气概冲斗牛——论陆游记梦诗》等等,在此不一一胪列,因为很多文章所论差异不大,甚至不乏拾人牙慧之作。

陆游之外,也有写其他诗人之梦诗的,比如:写苏轼梦诗的,学位论文只有刘丽姣《苏轼涉梦诗词研究》一文,该论文将苏轼涉梦诗词分为记梦之作,梦中之作,梦喻之作三大类,特色之处在于最后一章“涉梦诗词中梦的思想发展历程研究”,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纵向探究其涉梦诗词反映出的苏轼早中晚年梦的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示其心路历程。这对笔者的启发是结合两宋历史纵向上看宋代梦中作诗的特点。写黄庭坚梦诗的,有王诃鲁《论黄庭坚的记梦诗》一文,主要探讨黄庭坚记梦诗的梦幻符号系列能曲尽梦理的原因。还有部分宋代其他诗人的在此也不逐一罗列,大抵作者多以写这些诗人的记梦诗为主。

2.整体性和群体性研究

学位论文有王鹿《宋代梦诗研究》和路薇《南宋中兴三大诗人的梦诗研究》。王鹿文以整个宋代的梦诗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梦理论在宋代的发展与宋前梦诗的创作和宋代梦诗创作的新视野等。路薇文则是以中兴三大家为对象进行群体研究,似乎是想以梦诗为切入点,比较三家之异同,但不论是横向的比较分析,还是纵向的考察研究,都浮于表面。期刊论文方面如李善奎的《古代言梦诗的抒情模式》,赵亚平《林林总总“白日梦”——中国古代“记梦”诗内容综述》等。

3.梦中作研究

以梦中作为研究主题的有三篇文章:其一,罗宗涛《苏东坡梦中作诗之探讨》,该文从考察苏轼各梦中诗的时地入手,分析其梦中作的内容及特色,并探讨苏轼梦中作的禅味,从梦中作诗的角度审视苏轼的文化心态、心灵状态等。其二,白贵《论诗话传诗中的“梦中作”现象》,讨论宋代诗话中的“梦中作诗”现象,他以《诗话总龟》中“纪梦门”所辑46则此类诗话为对象,总结了“梦中作”诗话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为本文提供了借鉴。其三,李士彪《文学奇观“梦中诗”》简要地梳理了梦中诗的历史源起、发展,认为梦中诗发轫于《左传》,在汉代空白,直到刘宋时期谢灵运偶现灵光,唐代始现题为“梦中作”的诗,然数量寥寥。尔后,宋诗将梦中诗推向极致。自宋以后,元明清三代梦中诗亦未断过。

总的来说,学界对中国古代梦文化、梦文学的研究是不少的,但把“梦中作诗”作为单独形态的诗歌进行独立研究的没有,“梦中作诗”或可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切口。

猜你喜欢
陆游苏轼诗人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苏轼吟诗赴宴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除夜雪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诗人与花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