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拓展中职语文教学

2021-11-26 00:28郭晓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根据相应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为主,设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依托语文教材为载体,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的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向学生提供相关社会资源资料,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展开相关研究,旨在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的教学策略,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 社会资源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2.04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语言的敏锐度,从而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在丰富学生见识的基础上充分拓展中职语文社会资源,并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其领悟欣赏文学的能力,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当前,中职语文课堂仍旧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语文教学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教育,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习题正确率,而没有着重关注学生发展情况。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只关注到了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而过分依赖教材内容,只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不重视相关社会资源的利用,帮助学生提高相关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储备。学生一味进行课文的机械习题练习,而听、说等的基本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第二,当前的语文教学重教学形式而轻实际内容,这也就是说明教师只关注到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没有利用社会资源丰满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忽略了学生课堂外知识的需求,只要求完成相关的教学环节即可草草了事,因而学生只懂得课文的语言文字,不懂得相应语言文字背后的承载的社会文化底蕴,容易形成语文无用的刻板印象,难以发展相应的语文思维,而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第三,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学习水平不高,缺失一定的语文学习动机,学习自律性也不够强,因此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教师不应当采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而需要切合其性格特征,拓展语文课程的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资源中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职语文实践的教学策略

1.利用不同文化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自然、历史、网络等社会文化资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来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够让其产生一定亲切感。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供的丰富社会资源中,深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由此提高个人的语文领悟能力。

教师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第八课《窗前的树》的课文时,需要带领学生利用地方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掌握相关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阅读中学习槐树朴实、坚强、沉稳的人生态度,了解槐树的特征,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了有关作者张抗抗的简介,让学生了解她出生于杭州也有很多代表作品,由此激活学生对这个作者的背景知识。在阅读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文章结构向学生分析《窗前的树》的文章结构是总分式的结构,由窗前的洋槐导入,之后,通过不同季节的洋槐形象了解这棵槐树的过往以及相应特征,教师还要点出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是大量整句和散句的穿插,形成了奇妙的韵律感,以及多处的叠词给槐树增添了不同的风姿。学生在基本了解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和基本框架后,结合教师所提供的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了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了洋槐沉稳、朴实、坚强的可贵品质。教师还可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树或者是记忆深刻的树进行相应的描绘,从而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抒发自己的情感。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介绍课文教材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在社会文化资源中体会课文的深层内涵,积极体会相关的教学情境,借此培养其语文的感悟能力,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化对语文语篇的理解感悟。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等,帮助其通过实践的方式感知文章的魅力,由此提升相应的语文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第十一课《荷花淀》的课文时,需要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呈现相应的自然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出示的荷花淀的图片,产生相关的联想。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对这张图片的印象,由此提升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了自然资源,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自然转移到了课堂中。之后,教师再顺理成章地导入本课的课题,先可设计相应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和相应的文章结构。学生通过讨论,梳理出了本文的情节脉络,并根据时间线索整理出了相关的事件发展过程,从而理解本文的暗线和明线的安排。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实践考察,让学生在考察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积极性,了解到抗战时期的相关事迹,体会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深化对本课的相关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历史博物馆的考察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体会中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品味“夫妻话别”这一课文情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进行讨论交流。

3.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在赏析相应文章时,为了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只依靠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输出自己领悟到的语文写作技巧和阅读技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社会资源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其語文实践能力。

例如,在基础模块上册第十三课《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把握这篇文章,体会其运用了不同的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文章中心,并且在文章中利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描述了“读书”与“幸福”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需要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的重要性,以及能够培养相应的处理收集资料的方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上个月你的阅读量是多少,有没有碰到比较有趣的作品,一起来和同学们分享,由此,读书多的同学此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好书,如果是没有阅读的同学,此时也意识到了在平时注重阅读的积累,由此激发起想要阅读的兴趣。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下,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交流,总结出了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是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这观点,之后再讲述了读书给人带来的好处,最后进行总结从而点题。教师帮助学生领会到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文章架构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比如说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周读一本书,并根据这本书设计相应的黑板报,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去展现读书的好处。这种实践活动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学生在看到自己的成果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后,获得了相应的信心,也能够通过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平台,利用社会资源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

4.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考察能力

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启发思维,积极进行考察,从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拓展不同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在理解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的考察水平,通过相应探究活动表达个人观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感受文字的魅力以及提升相应语文核心素养。

在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十二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展相应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不仅拘泥于课堂的活动范围,而是去其他的实践地点开展相应的学习,由此体会《论语》和孔子的思想。教师在导入环节时,可以先出示相关论语的朗读视频,让学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引起对《论语》的关注,由此关注到孔子这个人。教师需要帮学生能够顺利地领会这篇文章中孔子和几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也能够通过孔子和弟子之间的对话,掌握相应的人物形象,体会论语中的文学色彩。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孔子的其他知识。在参观完历史博物馆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孔子的教学思想、文学作品和弟子这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察报告写作,从而利用社会资源提升考察能力。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并且在教师的耐心指引下,在文章阅读中积淀、在资源运用中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的美,激发他们想要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相应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李永娟《拓展阅读渠道,丰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资源》,《软件(电子版)》2018年第5期。

(郭晓涛,1970年生,女,汉族,辽宁绥中人,教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山区经济开发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