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促进机制构建研究

2021-11-26 11:27陈光玖,周群英
高教学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评价机制高职院校

陈光玖,周群英

摘  要:为规范“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探索性地构建了高水平职业院校评价体系和促进体系,从投入产出视角将评价体系细化为供给保障水平、社会服务水平、行业引领水平等具体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过程控制机制、产出监管机制的促进体系,为加快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评价机制;促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084-04

Abstract: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la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motion system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been buil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 and output,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pecific evaluation contents, such as the level of supply guarantee, the level of social service, the level of industry leading, etc., and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put guarantee mechanism, process control mechanism, output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promotion system,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double-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valuation mechanism; promotion mechanism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该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培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职业院校内在动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高水平发展。通过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的方式,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这既是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导向引领,也是一种促进机制。然而,“双高计划”对于如何评价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水平并没有具体的细化的评价体系。为此,有必要设计与构建高水平职业院校评价体系,完善促进机制,形成对职业院校发展的强劲推力,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关于如何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群,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专业群建设研究方面,学科联系论强调高职专业群要立足院校优势专业、学科基础,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组织的现实是专业群建立的基础,教学组织层面基于学校现实、通过学科内部或邻近学科组群,降低教学组织的各类制度成本,如教学组织内部的治理成本、教师管理成本等。科层组织管理协调成本导致更高的内部治理成本。由此可见,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有市场交易属性,又有内部管理属性。

高校院系治理研究方面,众学者围绕“谁来治理”“怎样治理”“治理什么”等主要问题,分析了院系管理者、教师、学生、社会主体等主体参与院系治理的现状与困境;探究如何转变或提高院系治理结构来提高组织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效性与效率。从微观视角看,在院系治理过程中,相对于院系管理者的参与权来说,存在教授和一线科研人员参与少、决策效率低、会议缺乏透明性、广大教职工不关心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参与和监督权力并未充分有效行使等问题。

“双高计划”背景下在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方面,专业群建设的不同组群逻辑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及其教学组织存在不同影响。专业群组群逻辑应包括高端产业关系逻辑、产业高端业态逻辑、岗位群逻辑、人才培养定位逻辑、专业构成逻辑,并指出高职学校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的思路,即可从技术链的角度进行设计,基于产业群、岗位群和群内关系三种逻辑来组织专业群建设,在这种组群逻辑指导下,群内部资源得到更好地优化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由此可得,专业群建设的重点是组织建设,关键路径是提高组织化程度。

二、高水平职业院校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双高计划”关于打造高地和平台的思路,首先,在平台建设上是紧紧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其次,在作用发挥上,主要是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最后,在目标追求上,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一定周期的建设,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業群办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中主要包括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为了确保高水平职业院校沿着总体目标方向前进,有必要建立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从而强化过程控制,保障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进度。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形成一支强劲增长的高等教育力量,引领和带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与我国的普通高校和211、985高校不同,职业院校无论发展积淀还是当前办学条件,以及在新时代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大力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所承担的历史使命,都决定了高水平职业院校应当有新的内涵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高水平职业院校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为明确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对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概念与内涵的解释,结合自身对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和评判标准的理解,设计高水平职业院校评价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是根据对高水平职业院校内涵的理解构建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评价内容体系。就职业院校发展而言,教学硬件设施等基础工程保障水平、学科和专业发展水平、校园文化正向引领水平、内部治理水平高等都属于供给保障水平的内容;社会声誉、社会形象、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等主要来自人才培养产出水平和社会服务供给水平。

三、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体系的建设

“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产教融合、坚持扶优扶强、坚持持续推进、坚持省级统筹。其中,扶优扶强的直接目的是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进而在同类院校中形成范式,发挥示范作用,进而带动我国职业院校整体发展,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实际来看,国家层面对支持职业院校发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指向是明确的。在这种背景下,结合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优化地方政府的政策设计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成为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关键和重要任务。

综上,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机制建设既需要加强政策扶持,也需要引导职业院校加强内部治理,从投入保障机制、过程控制机制、产出监管机制全链条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着力增强职业院校促进机制的系统性、保障性、可操作性,从而构建起有效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体系,助力职业院校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从图2中可以看出,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是涉及人、财、物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需要建设的内容较多。

首先,要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地方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积极的政策,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要清晰地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长期战略中的地位。

其次,建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扶持渠道。目前我国财政拨款重点支持的是教学质量好、社会声誉佳、公益属性明显的职业院校,第一批共计有19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获得了国家支持。但是,相比之下,部分省份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拨款还需要加强,政府应该拓宽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扶持渠道,使更多的教育质量卓越的职业院校能够借助财政经费进一步脱颖而出。

再次,减少对职业院校内部建设的干预,赋予职业院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实现真正的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院校内在动力是关键,因此要激发内在动力就需要减少外部限制,给予学校一定程度的办学自主、学术自由,应允许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自身的使命、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包括自由地设置专业、确定研究领域和学历层次等方面的自主权。

综合以上各方面,国家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战略需要发展高水平民办高等教育,职业院校要实现高水平发展需要政策支持,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扶持和促进职业院校贯彻落实总体思路和战略任务。就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机制的构建而言,要坚持以构建符合新时代高水平职业教育为目标,不断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促进机制。

四、高水平职业院校“双源驱动”长效机制的形成

建成高水平职业院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战略,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但建成高水平职业院校并非一蹴而就,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从激发内生动力和加大外部助力的视角构建起“双源驱动”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职业院校党建与法律和政策支持保障机制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在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增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等领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迫切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力量。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构建职业院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同时,职业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法律和政策要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多元化办学,特别是对于校政行企多方面协同的合作新模式来说,产教融合、产教集团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从而使职业教育这些新兴的有效的發展模式得以存在和更好地发展。近年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等呈现多元化的繁荣发展景象。所以,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是职业院校新模式发展的第一先决条件,也是建立促进机制的首要内容。

(二)细化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机制

在教育发展中,很多院校都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其中,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发展规划、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院校经费紧张的程度和需求有所不同。因此,能否获得财政支持、以何种形式获得财政支持都是职业院校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细化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可能存在的资助需求提供必要公共财政支持,避免使资金紧缺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因素。

进入“双高计划”建设名单的高职院校,可以享受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建设经费支持,为这一批职业院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推力。对于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这项系统工程,我国不少省市区财政支持职业院校的经费逐年递增,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直接的财政扶助,二是给予职业院校财税优惠,如土地、建设规费、税收等优惠。然而,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虽然大部分地方政策文件中都确定了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但多数省份对拨付总额没有明确规定,在详细的分配使用标准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方面缺乏追踪机制。因此,建议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不能采取一揽子划拨的方式分配专项资金,要重点关注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点,包括职业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教学资源投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并将细化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扶持是构建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机制的主要内容。

(三)优化地方高水平职业院校激励机制

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管理文件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职业院校实行督导,建立信息公示和信用档案制度,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虽然一方面是督促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但是另一方面没有说明支持和保障具体如何实施、如何执行以及相关的具体帮扶政策。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建立落实机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其中关注本地区职业院校的区域特点和实际需求,增强高水平职业院校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实效性是构建促进机制的重要内容。

六、结束语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水平的评价与促

进体系构建,既有助于加快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也有利于规范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而在具体实施方面,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的契合性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持续优化。在财政支持方面,建议对中外合资办学、国家级产教融合实验平台建設等方面加大政府财政资金补助,构建开放、长效的吸引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建议可结合实际将专项资金分为补助性经费和奖励性经费两大类,其中奖励性经费重点用于促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包括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等,逐步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高水平职业院校,加快建成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职业院校群。

参考文献:

[1]周丙洋,王子龙.“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内涵重构与战略抉择[J].高校教育管理,2020(3):45-49.

[2]谢武.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20.

[3]李梦卿,刘晶晶.我国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逻辑、特征与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8(2):30-40.

[4]奚康.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37-40.

[5]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原则、功能及院校应对[J].当代职业教育,2020(3):67-69.

[6]奚康.“双高计划”背景下基于AHP的高职院校专业评价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0(9):53-58+62.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评价机制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