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晋剧的唱腔探析

2021-11-27 15:37左会芳贾俊花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夹板板式唱腔

左会芳 贾俊花

(河北省井陉县晋剧团,河北 石家庄 050399;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山西晋剧在清咸丰年间传入井陉后,成为井陉老百姓喜爱的地方剧种。在一百多年的传播发展中,井陉晋剧的唱腔在山西晋剧柔润、婉转的基础上,兼收了河北梆子的高亢和激昂,吸纳了京剧、昆曲以及民间小调等的曲调,在柔美中融入了刚劲,在婉转中兼备了豪爽,形成了集刚劲与柔美、激昂与细腻、慷慨与婉转为一体的井陉味儿的“山西梆子”,其唱腔的巧妙融合,使井陉晋剧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不仅赢得了本地老百姓的喜爱,而且在晋剧的老家山西晋中地区也受到欢迎。

一、井陉晋剧唱腔的渊源与形成

晋剧从山西传入井陉后,经过几代井陉晋剧艺人的薪火传承发展,不仅传承了山西晋剧唱腔中的精华,又充分与河北地方音乐融合,兼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呈现出独特的唱腔艺术,其巨大的音乐魅力,更是井陉晋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标志。

(一)脱胎于山西蒲州梆子

道光年间,山西蒲州梆子北上晋中、太原一带演出,其婉转的唱腔受到当地人的喜爱。一些富商大贾出于对戏剧的喜欢,也为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常年承包蒲州梆子戏班在家乡演出。到咸丰年间,富商大贾不满足于承包蒲州梆子戏班,开始自己组建戏班。他们招收儿童演员,聘请蒲州梆子名伶传授剧目,在传承中一些戏剧爱好者对唱腔进行创新,使之更符合当地民风,经过创新后的唱腔,演出后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于是各地纷纷效仿,为后来中路梆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于中路梆子的兴起

同治年间,创新后的中路梆子唱腔已普及到整个晋中地区,到光绪中期,不但在晋中本地享有盛誉,而且随着晋中商人开始踏足包头、张家口等地。民国时期,中路梆子开创了女演员登台主表的先河,这一开创使中路梆子明显区别于原来的蒲剧梆子。女性使中路梆子的唱腔艺术展示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三)创新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

清道光年间传入井陉后,在传播发展演变中,开始了井陉本地化过程。不仅吸收了本地剧种河北梆子、丝弦等剧种的唱腔与念白,而且兼容了京剧、昆剧等剧种的精华,还融入了本地的秧歌、民歌和小调的唱腔。

新中国成立后,中路梆子被称为晋剧。井陉县成立了专业剧团——井陉县晋剧团,招收清一色的井陉年轻演员,晋剧很快融入了井陉本地的方言、发音、吐字和韵调。井陉县晋剧团又学演、移植加工上演了不少京剧、河北梆子、老调、评剧、豫剧以及丝弦等剧种的剧目,这样加速了山西晋剧在井陉的本地化演变。

文化大革命时期,井陉县晋剧团开始排演现代样板戏。样板戏的普及,使井陉晋剧融入了京白和普通话,唱腔贴近京剧,这样进一步加速了井陉晋剧的快速演变,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井陉本地特色的风格。

改革开放后,戏剧面临电视电影的巨大冲击,出于生存的需要,井陉县晋剧团闯出了一条自编自演之路,从唱腔、念白到剧目全面改革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井陉风格,使井陉晋剧成为起源于山西晋剧,又不同于山西晋剧的独特唱腔。

二、井陉晋剧唱腔的分类与内涵

井陉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沿袭了山西晋剧的旋律与唱腔。按照旋律分为梆子腔(乱弹)、腔儿、曲子三种类型。

(一)梆子腔的板式及特点

梆子腔,也称乱弹,是井陉晋剧的主要构成部分。分为七种板式:夹板(2/4)、平板(慢板4/4)、二性(1/4)、流水(快板)、介板(散板)、导板(碰板2/4)、滚白(无板)。

1.夹板。节奏特点是一板一眼,起于眼,落于板。既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与其它板式连用;可由四股眼转入,再转入二性板,成为过渡板式。演奏速度为中速,根据演员演唱速度的不同,还可分为普通、慢、紧三种;根据旋律的不同,可分为夹板垛板、夹板留板和夹板还魂三种。夹板适合各种人物角色的演唱。

2.平板。节奏特点是一板三眼,比夹板的节奏慢一倍,按照演唱速度分为四股眼、紧四股眼两种,也称作慢板或四股眼。平板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转入夹板,与其它板式连接使用。一般是须生、青衣、小生、小旦等行当使用,旋律性、抒情性最强。

3.二性板。节奏特点是有板无眼,速度较快、节奏较紧。二性板依据演唱速度,分为普通二性、慢二性和紧二性,依据旋律走向不同,分为二性垛板、二性流板和变格二性。二性可由夹板转入,也可由二流水转入。节奏灵活,转板方便,可快可慢,可分句演唱,也可联句演唱,适合各行当角色演唱。

4.流水。节奏特点是有板无眼,速度最快、节奏最紧。分为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四种。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板式连接。一般从二性或介板转来,也可滚白处转来,转入介板、二性等板式。也可通过导板转入其它板式。基本唱法一种为紧打慢唱、一种为上板唱,属散板唱腔。适合各种行当紧张激烈或争论的场合。

5.介板。节奏特点是演唱较为自由。依照伴奏乐器的大小,可分为大介板、小介板;依照速度快慢分为紧介板、慢介板,各种介板均为散板唱腔。慢介板一般为慢打慢唱,紧介板一般为紧打紧唱。可独立使用,也可作为其它板式的引句,适合于各个行当演唱。

6.滚白。节奏特点是无板无眼,是唯一不用梆子击节的板式。分大滚白、小滚白两种。能独立成段,也可与其它板式连用。一般从流水、介板转来,再向流水、平板转去,用于抒发人物极度悲痛之情,其曲调、节奏、速度等很自由。

7.导板。节奏特点是一板一眼,起于板,落于板,也称倒板,是唯一“板起板落”的板式。导板只能作为上句,不但能独立起板,还是转换板式的桥梁。

(二)腔儿的分类与特点

腔儿在山西晋剧中也称花腔,是各种花腔的总称。可分为三花腔、五花腔、倒板腔、二指腔、三倒腔、四不像、四喜腔、十三嗨、走马腔、刮地风、扫地腔、苦相思等。花腔不能单独使用,附于各种板式的唱腔中。特点是假嗓演唱,被称作“耍二音”,比梆子腔整体高八度,效果与梆子腔和谐统一。井陉县晋剧团的一些演员在实际演唱中,根据剧情内容对花腔重新填词,成为有词的曲调。

(三)曲子的分类与特点

曲子指所唱的昆曲和“井陉拉花”曲子。如“摘花椒”“卖货郎”等剧目,,兼容了包括昆曲、吹腔、罗罗腔、秧歌等在内的唱腔。但这些兼容唱腔一般限定于特定的剧目,不是所有剧目都包括这些唱腔。如兼容昆曲的特定剧目是《嫁妹》《草坡》等。吸收吹腔的剧目是《宁武关》《古城会》等;使用罗罗腔的剧目是《打面缸》《挡板箱》等,在剧中穿插使用;秧歌则根据剧情需要在剧目中穿插使用。

三、井陉晋剧唱腔特点

(一)唱腔不断创新发展

井陉晋剧根据剧情需要和演员自身嗓音特点,对山西晋剧的唱腔进行了改进,使其更符合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更适应于演员的演唱。山西晋剧唱腔中的衬字很多,在拖腔时都用“哪咿呀哈嗨”。井陉晋剧逐渐到将拖腔改为归韵行腔,音律更加优美,曲调更加齐整。

(二)行当唱腔特点鲜明

井陉晋剧的唱腔善于表现各种故事情节,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复杂心理。如须生沉着苍劲,武生响亮挺拔,青衣(正旦)稳重圆润,花旦(贴旦)柔婉清脆,花脸(净)粗犷雄浑,丑角模拟腔调灵活多变等。

(三)旋律呈“级进下行”式

井陉晋剧沿袭了山西晋剧的旋律“级进下行”的特点。即在梆子腔中随着旋律在结构上的级进或跳进,下句的唱腔在末尾的音调,最后一般都落在“5”上,个别落在“1”上。在平板、夹板和二性的末尾,虽然腔调不同,但音符都是21765。在介板和滚白的末尾,腔调基本都是2176565。落在65 上的旋律,给人以安静、柔美的感觉,达到稳定、圆满的效果。

四、井陉晋剧的念白

念白分为韵白和便白(土白)。井陉晋剧的念白以山西晋剧念白为基础,吸取了京、评、河北梆子念白的咬字清楚之长,又兼有井陉口音的独特腔调,形成了井陉晋剧念白的特点:字清、音刚、韵味柔。一些念白还吸收井陉的俚语俗语,由于接地气,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五、结语

总之,井陉晋剧唱腔既有山西晋剧的旋律流畅、婉转之美,又兼有河北梆子的刚劲与豪放之美,曲调优美、道白清晰。既长于表现柔情悲哀之感,又适宜讴歌英雄豪壮之情。

猜你喜欢
夹板板式唱腔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地铁板式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中国板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
庄家夹板做盘操纵手法
“有板有眼”最初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