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研究生和谐导学关系构建的探索——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

2021-11-27 07:12李玉婷张文娟鲍琳辉
考试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导学立德导师

李玉婷 张 健 张文娟 鲍琳辉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1]。教育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赋予“立德树人”新的内涵。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包括教育过程的施教者立德,即教育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树人”则不单指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行,更旨在于培育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整体性目标和总体性关切。“立德树人”本质上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做出的积极回应,是对教育理论体系的高度概括,也为今后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立德”是前提,是方法;“树人”是目的,是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3]。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上做出重要指示,申明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着力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的一种教学关系。其本质是导师与研究生合作共赢、相互促进的关系[4]。无论是立足高校的发展还是响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和谐的导学关系无疑是立德树人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前提。从“立德树人”的内涵上审视导学关系,只有“育人者”立德,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正确的成才路径、合理的培养方法,通过合德、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实施教育,才能实现“树人”的目标,从而完成导与学的实践。可以说,立德树人是和谐导学关系的最高追求和最终目标。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受社会转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导学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如师生定位不准及认同感的缺失,甚至关系发生异化现象,平淡化、冷漠化、严厉化、不对等化、浮躁化及庸俗化倾向时有出现,这与“立德树人”的和谐导学关系背道而驰[5]。当前,学术界对导学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导学关系的本质研究[6,7]、导学关系异化机理研究[8-10]、导学关系类型研究[11]、导学关系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导学关系的对策研究[12-14]。现有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研究方法上,采用经验归纳、理论分析的定性方法居多,以实证数据为支撑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较少;其次,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导学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导学关系的对策研究,将导学关系置于“立德树人”视域下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第三,研究对象上,现有导学关系的研究对象基本为“研究生”,几乎没有将医学研究生独立出来进行研究的,但实际上,医学研究生与普通大学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具有明显的不同,医学研究生的导师大多为医学专家,与普通大学导师相比,具有突出的“双师型”的特点;此外,医德是医生职业的重要属性,有仁心才能施仁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研究生亦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医学研究生导学关系进行单独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立德树人”视角,基于对医学研究生和导师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导学关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合医学研究生实际构建医学研究生和谐导学关系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培养德高医粹的医学研究生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前期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等网站以及校图书馆等学习资源搜集了大量研究生导学关系问题的相关文献、专著等资料,并将其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在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体现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的主要因子及调查指标,设计了《天津医科大学导学关系现状调研》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导师问卷和研究生问卷,其中导师问卷共30题,研究生问卷共49题。以天津医科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共收回导师版有效问卷579份,研究生版有效问卷1591份。医学研究生和导师样本统计结果如表1和表2。其次,结合调查问卷编写导学关系现状调研访谈提纲,访谈了13个培养单位的多名研究生和导师代表。

表1 研究生分布情况统计表(n=1591)

表2 导师样本分布情况统计表(n=579)

导师版问卷共计30道题,问卷设计以调研导师认为的导学关系现状、影响因素为目的,按照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方面和导师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为依据,将题目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涉及导师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为思想、价值引领,主要包括导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对学生严守国家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情况、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态度、对学生学术道德和治学态度引导情况、对学生思想认识关心程度等几个方面;第三部分为心理、生活指导,主要包括导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生活困惑、就业压力、情感生活等方面关心程度;第四部分为学业、科研指导,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导师项目情况、导师对学生学业科研的指导形式等;第五部分为导学关系,主要包括导师所带学生人数,导学交流沟通频率、主要方式、主要内容,导师对目前导学关系角色认知情况等。

研究生版问卷共计49道题,问卷设计以调研研究生认为的导学关系现状、影响因素为目的,围绕医学研究生求学阶段面临的涉及导师指导的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问题,将题目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包含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年级、入学方式、入学前生源学校类型、攻读学位类型等;第二部分为导师基本情况,主要包含导师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及影响学生选择导师的首要因素等;第三部分为思想、价值引领,主要包含导师对

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对学生严守国家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情况、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态度、对学生学术道德和治学态度引导情况、对学生思想认识关心程度等几个方面;第四部分为心理、生活指导,主要包含导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生活困惑、就业压力、情感生活等方面关心程度;第五部分为学业、科研指导,主要包含学生参与导师项目意愿、参与程度、科研成果发表、获得的科研津贴或补助情况、导师对学生学业科研指导主要形式等;第六部分为导学关系,主要包含导师所带学生人数、学生期望人数,导学交流沟通频率、主要方式、主要内容、学生交流主动性,学生对目前导学关系角色认知情况等。

本次半结构化访谈依据调查问卷题目设置进行补充编写访谈提纲,随机选择天津医科大学不同类别的13个培养单位的各50名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详细整理和记录了访谈结果。访谈主要包括导师对自身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知情况、目前导学关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与矛盾、对于改进目前医学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意见或建议等内容。

使用SAS9.4进行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导学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以导师和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设置为李克特五级量表,分别为: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比较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若调查结果显示某个或某几个选项应答者极少时,则进行合并处理。最终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变量(P<0.05)。

三、结果讨论

(一)医学研究生导学关系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591名研究生调查对象中,62.66%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非常满意,28.60%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比较满意,7.67%的研究生对自己导师的满意度一般,0.82%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比较不满意,0.25%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非常不满意。579名导师调查对象中,31.61%的导师对指导的研究生非常满意,64.08%的导师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比较满意,4.15%的导师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满意度一般,0.17%的导师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比较不满意;没有导师对指导的研究生非常不满意。见表3和图1。总体而言,约89.3%的研究生和约95.70%的导师对目前的导学关系比较满意,导学关系较为融洽。

图1 导学关系满意度现状

表3 导学关系满意度调查结果

(二)导学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1.导师调查结果讨论

研究生导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导学关系满意度的因素(即OR<1,OR:odds ratio,比值比)有:导师的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Q8A通过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Q9导师对学生思想认识方面非常关心;Q17A导师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指导学生;Q23导师经常性主动关心和联系学生;Q25导师认为与学生目前的关系非常融洽,是良师益友;Q28C、Q28E自认为导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朋友和知己。即具备以上因素的导学关系满意度更高。

导学关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即OR>1):女性导师;Q18导师所带研究生人数多;Q22C导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为电子邮件或QQ、微信;Q24A作为导师太忙,几乎随时都有事情;Q24D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即具备以上因素的导学关系满意度更低。

表4 导学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导师版)

2.研究生调查结果讨论

表5 导学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生版)

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导学关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即OR<1)有:Q14导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严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Q17D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Q28科研成果何时、在哪里发表由学生决定;Q29C导师对学生的主要指导形式是单独交流;Q39E导师与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为学术会议;Q47C学生认为导师应该是家长的代理人。即具备以上因素的导学关系满意度更高。

导学关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即OR>1)有:Q10导师的年龄偏大;Q15导师不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Q18导师对学生思想认识方面不关心;Q20当你向导师寻求帮助时,导师未提供相应的帮助;Q27在参与课题或项目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指导较少;Q32导师给予学生学业、科研上的指导少;Q37学生在交流主动性方面不主动;Q39C导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电子邮件或QQ、微信;Q41C学生认为影响与导师交流的主要因素是双方性格差距;Q48A学生认为导师不是很关心他的专业课学习情况;Q48B在参与导师课题时,导师不会给予学生相应的报酬;Q48D导师不关心学生的未来就业情况和发展方向。即具备以上因素的导学关系满意度更低。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探讨了导学关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形成如下结论:总体而言,目前医学研究生导学关系比较和谐,极少数导师和研究生对目前的导学关系比较不满意,极个别研究生对目前导学关系非常不满意。

导师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导师和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导师往往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思想价值引领方面,导师重视和关心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能够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在学业和科研指导方面,导师所带研究生数越少,多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经常性主动关心和联系学生,能够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但导师应注意联系和指导的方式方法,如果导师太忙,几乎随时都有事,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为电子邮件或QQ、微信时则会有较低的满意度;在导学关系角色认知上,导师认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则会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导师的年龄越偏小,满意度会越高;在思想价值引领方面,导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严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思想认识较为关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导学关系的满意度更高;在学业和科研指导方面,导师给予学生发表科研成果一定的主动权,定期组织学术会议,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加强对所带研究生的单独指导特别是学生参与导师课题或项目时,对学生参与课题和项目给予相应的报酬,会有较高的满意度,但若双方主要交流方式是电子邮件或QQ、微信时,则导学关系满意度较低;在导学关系角色认知方面,学生认为导师是家长的代理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学生经常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导学双方性格相投,导师关心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会有更高的满意度。

结合以上研究结论及医学研究生特色,从“立德树人”角度,对构建医学生和谐导学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导师立德树人意识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地位。导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对“立德树人”内涵的最终回应。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人者必先立德,导师要重视自身德行修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导师的言传和身教对于研究生具有非常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都认为导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科学精神能够产生满意度更高的导学关系。可通过提高导师遴选标准、加强导师队伍培训、建立健全导师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其次,导师应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生。“树人”是“立德”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导师除了关注对研究生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指导,更应关注研究生的思想认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中,作为医学研究生导师,除了医学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导师应多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对研究生的生活、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

(二)提高研究生科研和为人处世本领

“德高医粹”是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首先,医学研究生同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医学技术水平提升是日积月累的付出和长期埋头于医院和实验室的结果,学业压力繁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即为导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组会交流和学术会议,以及临床实践等方式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医学研究方法和医学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导师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因材施教,经常性主动关心学生,为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方法,给予学生在科研和临床学习中一定的自主权和一定的科研津贴往往能更好促进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其次,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多从事临床和其他医学相关工作,相较于其他职业而言,更注重从医者本身的德行修养,医学研究生培养阶段是职业生涯的初体验。与导师相处过程中,导师往往更看重研究生的是否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谦虚谨慎的学习精神,尊师重教、认真钻研,经常性主动向导师汇报科研进度,对待导师有正确的角色认知,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导学关系。研究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为人处世态度才能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处理好与病患的关系,具备从医的软实力。

(三)建立导学关系制度保障

和谐的导学关系需要制度加以保障。首先,应科学匹配研究生和导师。本次调查显示,导学双方性格差距是影响导学关系的有效因素,应依据双向互选原则,全方面优化和完善导学双选机制,将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其次,需要搭建师生交流平台,逐步建立起师生交流制度,确保交流频次和交流方式。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应只停留于微信、QQ、电子邮件等线上交流方式,线下面对面交流指导同样重要,可通过建立“导师谈话记录”等制度方式保障基本的导学交流。三是完善导师和研究生的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和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部署并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按要求做好新晋导师岗前培训和年度导师全员培训,提升研究生导师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养、业务素质等在内的基本素质。做好优秀研究生导师表彰宣传工作,发挥楷模激励作用,可通过建立导师招生指标分配联动机制(如在学生人数合理的范围内,对于评价不好或就业率很低导师相应进行所带学生名额的缩减等),有效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研究生测评中的综合素质考核,通过研究生奖学评优和年度测评标准引导研究生注重五育并举,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导学立德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