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管理对家禽育雏期的影响

2021-11-28 01:03陈宇瑶苏仓
北方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周龄家禽雏鸡

陈宇瑶,苏仓

(1.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平谷 101206;2.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平谷综合试验站,北京平谷 101206)

通过对家禽40余年养殖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温度对家禽育雏期至关重要,温度管理对育雏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进鸡以后的饲养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 育雏期家禽的六大生理特点

1.1 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刚出生雏鸡较成年鸡体温低2℃~3℃,10日龄左右雏鸡体温能够达到成年鸡体温,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技能趋于完善,7~8周龄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1.2 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

雏鸡2周龄体重大概是70克,可以达到初生体重的2倍,6周龄时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实际体重为初生体重的10倍以上,此时需满足本阶段的营养需求才能促进雏鸡快速生长。

1.3 羽毛生长快

雏鸡3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4周龄时增长至7%,此时雏鸡对蛋白质需求增高,尤其是对含硫氨基酸水平较高的蛋白质需求更高。

1.4 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弱

刚出生的雏鸡胃肠容积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消化能力较弱,因此在育雏期间应该特别注意饲喂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饲料,有利于雏鸡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1.5 鸡群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敏感

雏鸡鸡群在小时候胆子较小,对鸡群生活的外界环境特别敏感,周围环境稍有变化就容易发生惊群,因此在育雏期间需保证本阶段育雏舍的环境安静,减少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降低鸡群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

1.6 鸡群的抗病力差

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导致鸡群免疫系统发挥不完善,免疫机能较差,鸡群整体抵抗力弱,此时鸡群容易感染各种条件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

2 温度管理的重要性

温度管理在生产实践中主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保温与通风。保温方面通过为鸡群创造适宜的温湿度来满足雏鸡的实际生理需求;通风方面第一个目的是能够为鸡群提供新鲜的空气,满足氧气需要量;第二个目的是排走舍内的有害气体和湿气;第三个目的降低舍内的粉尘和有害微生物含量;第四个目的是在夏季的时候通过风速达到降温。

温度管理的重要性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对鸡群饲养环境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温度湿度处理不当,容易对饲养环境造成四种不良的舍内小气候: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以及低温低湿,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高温高湿和低温低湿,鸡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鸡群的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影响鸡群正常的生长发育,除此之外容易导致饲料霉变,鸡舍内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诱发各种条件性疾病。鸡群长期处于低温低湿的环境中鸡群容易发生冷应激,同时舍内的空气干燥容易造成鸡群的呼吸道黏膜受损,呼吸道疾病发生概率增加。

第二个是对鸡群健康指标即精神活动状态、体重、均匀度、死淘率、疾病和产蛋高峰的影响。对精神活动状态方面的影响为温度过高鸡群表现为干呕,喘气活动量减小,温度过低鸡群的精神状态不佳,不愿活动容易扎堆;对体重及均匀度方面的影响为:温度管理不当会对鸡群的采食、饮水、活动造成影响,鸡群的实际体重会低于标准体重,鸡群内弱雏比例相应增加,造成鸡群的实际均匀度会低于标准均匀度;对死淘率方面的影响为:温度过高导致鸡群热应激,造成群体性及惯性死亡,从而造成死淘率增加,温度过低导致冷应激,造成鸡群内毒株比例增加,从而增加死淘率;对感染疾病方面的影响为:温度不稳定,容易导致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并容易诱发其他条件疾病或病毒性疾病;对产蛋高峰的影响为:温度长期处于过高、过低或不稳定时,鸡群体质会受到影响,造成鸡群体质下降,从而增加了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的风险。

3 家禽育雏期的温度管理原则

家禽育雏期的温度管理原则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适宜、均匀与稳定。

适宜指的是生理上的适宜。鸡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即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不同的饲养阶段对温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满足生理上的适宜,才能够保证鸡群生长发育的需要。要做到生理上的适宜首先就要达到通风量的适宜,从而满足鸡群对氧气的需要,其次是体感温度的适宜,鸡舍表现的温度并不重要,体感温度才更加重要,因为体感温度不但与鸡舍的温度有关,同时与鸡舍的湿度及通风等因素也有关。

均匀指的是鸡舍要保证空间上温度是均匀的。鸡舍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要保证鸡舍内鸡群的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温度全部都是均匀的,就要做到空间上温度的均匀,首先就要求鸡舍一定要密闭,如果鸡舍不密闭就无法达到均匀,其次要求进风口与排风口要匹配,保证温度分散均匀。

稳定指的是时间上的稳定。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所处的外界温度不同,这就导致在某一时间段上鸡舍内温度可能受外界温度影响是不稳定的,有较大的温差,这样就容易造成鸡群发生应激反应,那么针对于这一问题,雏鸡舍就要做好时间上的稳定,首先锅炉的温度一定要稳定。其次,风机在循环频率上也要稳定,通过锅炉稳定和风机循环频率的稳定来保证不同时间上鸡舍内的温度稳定。

4 结论

4.1 育雏期的家禽温度不稳定,因此温度管理对育雏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进鸡以后的饲养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4.2 温度管理在育雏期的生产实践中主要解决保温与通风两个核心问题,进而对鸡群饲养环境及鸡群健康指标进行影响,促进雏鸡健康成长。

4.3 家禽育雏期的温度管理原则分为生理上的温度适宜、鸡舍内空间上的温度均匀以及鸡舍内不同时间的温度稳定。

猜你喜欢
周龄家禽雏鸡
育成期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开产时如皋黄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浅析家禽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用胫长和体重双重标准培育蛋鸡
“817”小型肉4鸡不同组合杂交优势分析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