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声歌唱艺术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应用

2021-11-29 12:18牛思源
黄河之声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牛思源

引 言

受到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发声方法上实现了巨大的创新和进步,主要通过改善呼吸深度、声音通畅等多层次的美声唱法的借鉴,表现出了更具感染力的少数民族音乐高音演唱。虽然在当前背景之下,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以及更加广泛的应用美声歌唱的艺术,但是当前二者的融合与应用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和革新,因此本文分析美声歌唱艺术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的应用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美声歌唱艺术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主要特点

音乐歌唱艺术的表达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具备歌唱的能力素质也要更好的实现,对于呼吸发声方法共鸣腔等的多种形式的运用,而美声歌唱艺术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各具特点和规律。

(一)呼吸的运用

呼吸能给予歌唱声音强大的生命力,在音乐演唱中能够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实现自由发声,在呼吸过程中如果运动不当,同样也会影响整体演唱的效果,在美声唱法中着重强化了对于呼吸的正确运用美声唱法,将呼吸作为演唱发声的重要媒介和基础,歌唱者在进行演唱之前对呼吸进行全面的训练,以掌握更加适合美声发声和美声歌唱艺术的呼吸技巧和歌唱技巧,确保歌唱过程中能够保持呼吸的顺畅和连贯。美声唱法需要根据歌唱声音的高低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控制气息冲击声门,以实现连贯发声。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同样也将呼吸和气息作为演唱发声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演唱过程中少数民族声乐强调“气沉丹田”,从小腹处直到上口腔,以气息贯穿,使得演唱者的声音更加集中,发音自然顺畅,声音更加明亮,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演唱大多是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控制呼吸与气息。

(二)发声方法的运用

在美声歌唱艺术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发声方法与发声器官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人的喉头和声带进行发声,也就是所谓的声区。很多人在进行歌唱时所发出的声音与正常说话有所差异,这也使得很多普通人需要经过特定的发声练习和声带磨炼才能进一步发出更加有感染力的声音。在美声唱法中着重强调,将人所发出的真音和假音进行混合,实现混合声唱法,二者之间的混合程度主要通过歌曲的音高来进行确定。这也使得美声歌唱艺术的演唱技巧,需要综合运用真声和假声,让演唱者混合真假声,模糊换音处,达到浑然天成的目的。而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所进行的发声方法运用,则更加强调运用真声,会对演唱者的喉咙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受到美声唱法的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也更加吸收了美声唱法的发声优势和特点,弥补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不足。

(三)共鸣的运用

在西方美声歌唱艺术中所强调的共鸣,需要由上共鸣腔和下共鸣腔进行共鸣,因此,美声唱法需要充分发挥出人体共鸣腔的作用和功能,实现上下共鸣腔的有效共鸣,演唱更加圆润、表现力强的声音。在美声歌唱艺术中共鸣的学习和训练至关重要,这也是能够决定演唱者音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美声歌唱艺术和美声唱法中,大多采用混合式共鸣配合真假声的发声,按照具体歌曲的音高分布情况实现有效共鸣,进而发出更加优美圆润动听的声音。例如,在进行歌剧演唱时,着重强调头腔共鸣等等。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更加讲究声音音色的浑厚、响亮,演唱过程中需要演唱者声情并茂,强调真实感,因此需要运用局部共鸣的形式。例如民族唱法中口腔共鸣较多,高音为脑后音,高音的音色更加明亮且集中,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二、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应用美声歌唱艺术的必要性

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实现了对外界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进一步促进多种类型元素之间的有机融合。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应用美声歌唱艺术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弥补少数民族音乐唱法中生理构造理论的欠缺

当前我国有很多专业研究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理论著作,特别是在生理构造理论的民族唱法阐释等方面更加详尽,例如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的咬字和吐字、呼吸的运用方式等等。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体系中仍旧存在生理构造理论欠缺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唱法中人体呼吸以及各器官的密切联系、生理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和理论相当缺乏且薄弱。这也使得很多演唱者和声乐爱好者,无法从理论的角度强化对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生理构造的方面的了解,弱化了声乐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但另一方面,美声歌唱艺术中生理构造的相关理论非常详尽,研究体系更加完备、多样,明确了歌唱过程中人体器官以及相关生理构造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协调性,也能够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演唱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弥补少数民族音乐唱法中技巧性的薄弱

在歌者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如果不通过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就难以实现对呼吸和气息的良好运用,甚至无法发出更加动听优雅的声音。不论是哪一种歌唱方式和音乐艺术都同样要求掌握正确的呼吸。在我国传统声乐著作中,也强调了气息与音色之间的密切联系,呼吸的地位至关重要,在美声唱法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发声体系,这也使得美声唱法能够通过更加科学的发声方式而实现练习和发声,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能够进一步吸收美声唱法的发声中体系优势,并通过美声唱法的发声规范进行自我改良和学习,让少数民族音乐演唱者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掌握发声方法,弥补了少数民族音乐唱法中技巧性薄弱的问题和空白,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三)弥补少数民族音乐唱法中声乐僵乏的问题

美声唱法的声乐理论相当成熟,声乐体系发展完善,其中又将声部进行划分,这也是美声唱法声乐理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人声的深入研究,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声乐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美声歌唱艺术更加强调因材施教,将歌曲演唱者的人声嗓音充分发挥,顺势而为。而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唱法中,针对声乐理论的著作和研究相对较少,大多只是围绕歌唱的正确姿势或歌唱者发声要领进行探究,并没有针对声乐发音器官及独特声乐演唱技巧的研究,因此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应用美声歌唱艺术能够有效弥补少数民族音乐唱法中声乐僵乏的问题。

三、美声歌唱艺术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应用

美声歌唱艺术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二者各具特点,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差异性,但是同样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比如美声歌唱艺术中在唱法方面、咬字吐字、共鸣声区等部分能够让演唱者的声音更加优美响亮,但有较强的感染力;而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则更加强调了声音的韵律美、润腔、“喷口”出字等等。着重强化了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风格特征。因此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应用美声歌唱艺术,实现对美声唱法的借鉴,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强化对唱法发音及共鸣等方式的吸收和完善。

(一)对美声歌唱艺术中气息控制的应用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曾说过“歌唱是呼吸的艺术”,同理歌曲的演唱者不论是演奏哪一种音乐艺术,都首先需要学会如何有效的控制自我呼吸。在控制呼吸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横膈膜的支持作用,将人体吸入的气息根据声音和歌曲时值长短、声调高低、声音强弱等进行更加有意识的控制,确保气息能够均匀的呼出,实现正确的歌唱发音和气息控制。虽然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始终强化了气息的作用,将呼吸作为音乐演唱的基础所在,少数民族音乐所强调的“气沉丹田”同样也是如此,但是相比于美声唱法中所强化的共鸣腔,少数民族音乐演唱对于气息的控制和定位机能缺少准确性,并没有从更加深刻科学的角度,强化对少数民族音乐中气息的控制与把握,同样也会严重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发声机能,甚至有时会导致歌唱者的声音难以达到更加浑厚响亮的目的,缺少声音的穿透力,反而需要借助特色的表演方式,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因此将美声歌唱艺术中气息控制应用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能够切实实现共鸣腔的作用发挥,确保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所发出的声音更加圆润且响亮,并且通过共鸣腔的作用,让声音更加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二)对美声歌唱艺术中发声技巧的借鉴

在人的咽腔中能够发出真声和假声,这也是咽腔最基本的机能和作用。在美声歌唱艺术中,充分发挥了真声与假声的主要优势,并通过混合声区的发音方式,更加科学的运用融合真声假声的发音方法,使得演唱者的声音更加饱满、亮丽、甜脆,实现完美的美声演唱效果和目的。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主要应用的发声技巧仍旧以民族特色为主,因此对美声歌唱艺术中发声技巧的借鉴可以从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入手,让演唱者体内三个共鸣腔有效融合,确保少数民族音乐演唱过程中演奏者的吸气量更足,更加有利于对气息的把握,而在高音区部分也能保持头腔共鸣的良好效果,实现最大程度的真假音混合,确保演唱者的声音更加富有集中性的穿透力,增强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效果。

(三)对美声歌唱艺术中共鸣的借鉴

在美声歌唱艺术中共鸣的作用异常重要,这也是美声唱法的主要精髓。美声歌唱艺术中,最为科学的演唱方式就是运用共鸣腔实现发声,因为美声唱法源自于西方,意大利由于当地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这也使得美声演唱过程中更加强化了咬字吐字中的元音。演奏者在演唱美声歌唱乐曲时,为了让自我的声音和发声更加清亮、华丽,在练习发声时,需要将自身吸入的气息通过喉咙等发声器官,带动共鸣腔体,发挥作用让声音具备更强的凝聚性,如同一道具有穿透力的火焰一般向外喷发。通过共鸣腔作用的气息和美声发声,其声音能够更加响亮且高亢,在感染力和穿透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演唱艺术中,演唱者的发声需要借用自身的软腭与下颌向上抬起,再进行放松,呈微笑状,让软腭与下颌之间打开气流的流动通道,进而实现共鸣腔,但是此种唱法需要演唱者的口咽喷弹力过大,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则主要以真声为主,声音出现了低、浅的现象,甚至有时缺少一定的穿透力。因此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应用美声歌唱艺术,可以实现共鸣的借鉴,通过共鸣腔进行发声,确保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清脆、高昂、饱满,且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四、美声歌唱艺术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的应用融合前景

在我国声乐界,近年来始终在探索和研究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与美声歌唱艺术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并且从相关理论和实际演唱的角度,探索二者之间的优势和差异,实现取长补短,不断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深远发展,让其始终保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未来发展前景中,需要进一步实现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互融、互补,虽然二者之间在文化背景、民族传统、时代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演形式也相差较大,但是在发声方法、共鸣腔、发音技术等方面实现融合,能够进一步保障美声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之间的优势借鉴和互补,这也是未来两种唱法的发展趋势。例如中国民族美声吴碧霞所演唱的《春江花月夜》《枉凝眉》等歌曲,就是实现了民族音乐与西方美声之间的有效融合,以情带声,让声音更加富有强烈的情感和穿透性,实现用声音表达情感的目的和价值。

结 语

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吸收借鉴了其他音乐类型的独特优势,对于美声歌唱艺术的应用与借鉴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探究美声歌唱艺术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的应用,本文从美声歌唱艺术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主要特点出发,分别探究呼吸、发声方法和共鸣的运用差异和特点;深入探究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用美声歌唱艺术的必要性所在。其次,从对气息的控制运用、对发声技巧的借鉴和对共鸣的借鉴三个角度,探索了美声歌唱艺术在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二者未来应用融合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