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视角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第一课时为例

2021-11-30 02:31江苏省南通市新桥小学曹美华
青年心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先学读书课文

江苏省南通市新桥小学 曹美华

崔峦老师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曾经说过:“阅读教学重在学生自己的读、思、悟、诵,要和烦琐的内容分析说‘再见’。”摆脱烦琐的分析,把阅读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交还学生,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忙”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力是当下阅读教学课改的共识。要真正实现“让学”,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阅读教学不以“教师如何教得精彩”为思考原点和追求目标,而要凸显学生“学”的地位和实效,在教学实践中“让”出时间、空间和话语权,采用课前备学、课上自主先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拓展延学的模块来展开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

现在,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第一课时为例,谈谈“让学”视角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晰教材编写意图,精准定位学习内容

“学什么”是课堂教学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忆读书》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指出阅读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作为第一课时,既需要扫除阅读障碍,又要厘清文本脉络,而厘清文本脉络又恰好与学生要关注、提取的信息密切相关。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双线并进,设计如下两项学习目标。

第一,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传、着、卷”3个多音字,写好“舅、葛、衰、贾、篇、某”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第二,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学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初步梳理出课文信息;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整、准确地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能根据梳理出的信息分析和概括出作者对“好书”的评判标准。

二、重视课前备学,精心设计《课前备学单》

“备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为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所做的预备学习。其一方面是学生迁移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发挥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新课的阅读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做好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情感共鸣等多方面的准备。

为了让“备学”真正落地,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如设计一份适恰的《课前备学单》,让学生据此自主先学、和文本进行初次对话。根据《忆读书》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写作方法、本课教学目标等具体情况,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课前备学单》:①读准音:自学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多种方法识记字形。能用本课出现的多音字的其他读音组词。②读顺文: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有共鸣的段落多读几遍。③读懂意:圈画出不太理解的词句,通过结合语境、伙伴讨论、请教他人等多种办法释义;思考作者读书经历大致有哪几个阶段,作者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评价这些书的,④知其人: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或是查找资料,回顾和了解作家冰心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信息。⑤提问题:备学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

设计《课前备学单》不仅要结合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还要充分关注学情,把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认识融入《课前备学单》的设计中,以备学目标的设定、备学方法的建议帮助学生学会备学。

《课前备学单》的设计还要遵循如下原则。①目标明确。②学法指导只提建议,留有空白,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选择。③鼓励学生在备学中不断摸索、建构属于自己的高效备学方法,并将备学成果诉诸笔端,让学生在备学中开启沉浸式探究之旅,体验思考与表达的快乐,让备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转化。

加强备学检测也很重要。通过备学检测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备学情况,展示备学成果,激发其有效备学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全班学生思维碰撞、教师启发引导,查漏补缺,解决备学中的疏漏;三是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整合,进一步提升学习品质;四是给予学生提问、质疑的机会,为接下来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做好思考的准备。

三、遵循学习规律,以“学习单”推进教学进程

《学案》是“让学课堂”的重要抓手。《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单》《合作学习单》《延学任务单》设计等,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先学、合作展学、拓展延学以及课堂上教师的启发点拨,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呈现《自主学习单》,展开学生个体与文本间的深入对话

根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我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单》: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这两个问题是这堂课要解决的主问题,二者之间有着承接关系。让学生带着主问题学习文本,可以避免课堂上的琐碎分析。为了达成课堂上的有效先学,可以让学生讨论: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需要我们从文中提取哪些信息并进行整理?这就需要学生迅速进入理性思维状态,并根据已经具备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归纳出需要提取的相关信息有:作者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目、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和使用过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如符号圈画法、列提纲、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明确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先学就有了方向,学生才能在一种自在的生命状态下,真正地静心默读课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梳理信息,开始了有效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与教材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二)合作学——呈现《合作学习单》,展开学习伙伴间的互助对话

在自主先学的基础上,呈现出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单》:①小组内成员交流各自梳理信息的成果,通过互相补充、提醒、讨论,不断完善信息,人人努力做到梳理信息完整、准确。②组长统计本组内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信息梳理的方法,思考这些方法的优劣。③组内成员商量选择一种能够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梳理方法,推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带着自主先学的成果参加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彼此启发,互为师长,共同提高,使各自梳理的信息不断臻于完整、准确。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要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实行“同组异质”互助型分组,即把全班学生按照座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把每个小组中学习力相对较强,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气质的学生培养成组长,由他们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交流,展开互助互学活动。其次,是要注意设计好全班展学活动的“游戏规则”,不但有展学的方式方法,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目标意识。

面向全班的表达、分享,以及小组之间的互相补充、商榷、纠正,进一步修正学习成果,这个过程即为“展学”。“展学”旨在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体验成功、激发动力,以及暴露学习中的漏洞,形成新的学习期待,在“愤悱”之际发挥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在准确梳理完作者的读书经历后,学生抓住作者阅读感受以及作者对作品进行比较的语句,梳理、表达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就水到渠成了。

回溯学生解决本课时的两个主问题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个体的静心思考,又有群体思维的互相碰撞,学生始终处于思考、辨析、筛选、甄别、对话、商榷状态中,思维和表达都得到了发展,学习力得到了生长。

(三)延伸学——呈现《延学任务单》,实现阅读能力的建构

拓展延学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再次阅读实践,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建构。在厘清作者的阅读经历,进行了信息分析得出作者对好书的评判标准后,适时呈现以下的《延学任务单》:结合课堂上梳理的作者的读书经历,想一想作者有哪些读书的方法,联系自己的读书情况,想一想你是否用过这些方法,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由作者小时候的连蒙带猜的读到后来的对比阅读、好书反复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阅读经历,或因产生共鸣而莞尔,或因得到启发而跃跃欲试。

《延学任务单》可以在当堂课完成,也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备学任务,这样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推动学生再一次进行阅读实践、巩固学法并将学习向第二课时延伸;二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学以致用,把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进行勾连,实现阅读教学涵养人生之功效。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先于课堂时空已经展开。课前,学生带着备学中的成果、疑惑、问题,满怀期待而来;课内,以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为抓手,驱动学生自主先学、合作展学、拓展延学,既层层递进,又螺旋上升,满载而归。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学习愿望,尊重学习的自身规律,以学定教,以教助学,始终把儿童的学习摆在课堂的中央,构建了“让学”视角下的阅读教学课堂新样态。

猜你喜欢
先学读书课文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