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逻辑·内涵解析·实践理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维探赜

2021-11-30 09:50陈胜锦
关键词:建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陈胜锦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伟大建党精神生动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执政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其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宏大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与最新阐释,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兴党、强党以及强国、强民族、强人民的思想基点与精神支点,同时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斗争、接续奋斗的最佳精神写照。基于此时代背景,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围绕“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持续的探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关系研究。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如张明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方法论意义的角度分别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之源、总体性认识范式、普遍性精神标识[2]。持相近观点的学者还有马报、王建华,在他们看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构成部分,且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3]。由此可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泉活水,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起到“总开关”作用。

二是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涵界定。如严爱云认为,“红船精神”在本质上而言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别名,从中可以探索中国共产党久经磨难而始终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4]。与之不同,黎昕从古田会议的精神底蕴进行重新审视,认为古田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生动诠释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党建原则[5]。除此之外,万菊认为,建党精神深刻昭示了早期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矢志奋斗、一心为民的洞察力和政治远见、不懈追求和伟大气度、根本宗旨和远大理想[6]。由此可见,当前学术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界定似乎尚不够全面成熟,绝大多数仅仅基于某一个精神个体进行剖析。而习近平在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就指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

三是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价值研究。如蒲清平、范海群、何丽玲从育人、强党、强国的角度进行审视,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分别是育人的精神重器、强党的精神之源以及强国的精神动力[7]。与之不同,韩雨辰从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认为伟大建党精神除了是赓续发展中华民族红色血脉的不竭动力、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有序发展的灵魂支撑以外,还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璀璨星辉[8]。此外,万菊从理论、实践、历史、现实四个维度分别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指明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源泉[6]。由此可见,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当前国内学术界围绕“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展开了持续的探讨,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探讨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界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价值。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化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学术界在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等方面的研究拓展还不够深入,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以及实践理路总结还不够系统。因此,十分有必要基于当前国内学术界的既有研究成果进一步突破与创新此课题的学术研究空间,深度发掘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解析以及实践理路,为进一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基础以及经验借鉴。

一、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自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其源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的伟大实践。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十九世纪上半叶,随着欧洲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爆发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基于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马克思恩格斯综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同资产阶级政党理论相对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党、夺权、执政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无产阶级党建理论,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推向了全新的境界,继而形成了内容科学、结构严密、逻辑清晰、层级明确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这一重要学说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深厚理论滋养。其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基本观点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滋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411。在其看来,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以及各国工人政党中最革命、最先进的部分,共产党迥然不同于其他一切政党(包括资产阶级政党、一般工人政党在内),共产党人在本质上除了代表人民普遍利益之外没有任何个人私利。其二,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纲领的重要观点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滋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即向全世界公开宣布,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标就是使所有被资产阶级残酷压迫、肆意剥削的无产者组织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先进阶级,以无产阶级革命方式结束资本逻辑主导的资产阶级统治旧秩序,建立代表绝大多数人普遍利益的无产阶级统治新秩序,最终使人类在真正共同体中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列宁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在于向人民群众讲清楚共产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不可避免性、时代意义、根本性质、力量来源以及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指南的重要论断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滋养。“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9]9马克思认为,尽管工人的一个胜利因素在于工人的数量,但唯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工人才能够真正联合起来,成为一个革命的阶级以及建立起一个属于工人阶级的独立政党即无产阶级政党,这时的工人人数才能够从本质意义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10]。无产阶级政党最显著的政治特点与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作坚决斗争的理论指南,在这一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积极推动无产阶级斗争纵深发展并最终获得无产阶级斗争的伟大胜利。列宁基于俄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实际情况,在赓续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中进一步强调,“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1]。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在明确无产阶级政党根本性质、革命纲领、理论指南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理想信念、追求真理、敢于斗争、勇于献身、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面貌,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深厚理论滋养。

(二)历史逻辑: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具有渊厚的历史根源。从社会历史发展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深深植根于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腐朽衰败的统治以及外国列强的疯狂侵略导致中国逐步陷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幽暗深渊,致使中国大片领土和主权遭到前所未有的损坏,巨大的民族危机如黑云压城般笼罩在中华大地上,严重压缩着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基于此,无数爱国卫国的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中,寻找救国救民于重重危难之中的人间道路。尽管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民族救亡图存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但其在某种意义上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向中国老百姓勾勒出一个“天下多男子,皆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皆是姊妹之群”的平等社会愿景,主张构建一个“凡是天下之田,由天下之人共同耕种;有米饭共同食用,有衣物共同穿用,有金钱共同使用;无人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理想社会。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代表的戊戌变法运动积极提倡向西方学习,主张通过兴办民权、开设议院、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等实现“强吾国家之理想”。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积极主张用硬性的“革命方式”而非柔性的“改良方式”变革中国社会,意图实现“振兴吾中华之梦想”。总之,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还是辛亥革命,尽管它们最终都由于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联合约束而没能在中华大地上插上胜利的旗帜,但它们的一些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及现实成就在某种场域内都深刻彰显出了伟大斗争精神、敢于牺牲精神、追求理想精神、爱国救国强国精神、爱民救民强民精神,这为中国共产党形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借鉴。

(三)现实逻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的伟大实践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形成于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实践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充分汲取了过去众多仁人志士的种种救国方案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以往各个阶级的救国方案(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是不会也绝不可能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开花结果的。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唯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一个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一切党派的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直接形成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实践。具体而言,一是发表理论文章,驳斥各种错误思潮。以李达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等理论文章,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进行公开激烈斗争,全面清算了各种迷惑人们大脑的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国家观,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2],深刻揭示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胡乱歪曲、变相攻击及全盘否定,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传播,为早期共产党组织在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排除了来自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二是创办刊物和翻译出版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刊物和著作既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载体,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智慧结晶。从1920年8月开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办和翻译出版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刊物著作,如,《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些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为中国人民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关系,向中国人民道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工人群众疾苦。广大工人群众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亟须争取与团结的核心要素。然而,当时工人群众的生活境况并不乐观,他们深受资产阶级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联合压迫、双重摧残。基于此,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除了兴办夜校、识字班以外,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派送成员到工厂、码头、铁路等地同工人群众进行直接而深入的交流,耐心向工人群众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引导工人群众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发表理论文章以驳斥各种错误思潮、创办刊物和翻译出版著作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开展调查研究以了解工人群众疾苦的伟大实践活动,为形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基因。

二、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解析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始终朝气蓬勃、代代相传的强大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蕴含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干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精神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3],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与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中诠释。具体而言,“坚持真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首先,坚持真理关键在于认识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本质上区别于任何其他理论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指明道路的科学理论。其次,坚持真理贵在掌握真理。从一定范畴而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与内核,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敏感程度的提高、思维视野的开阔、思想境界的升华。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兴党、强党的道路上,始终强调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根本方法,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再次,坚持真理的核心在于信仰真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4]。正是从始至终对马克思主义保持着高度信仰,中国共产党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无法完成也绝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领导我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最后,坚持真理重点在于捍卫真理。真理是需要捍卫的,而不是用来诋毁的,任何将马克思主义真理进行妖魔化、污名化、丑化的卑鄙行径都是党和国家的最大敌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作激烈斗争,严肃批判了社会上那些自喻为神圣科学的思想观念,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刻道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中国人普遍利益的科学理论,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过程中实现强党、强国和强民。

“坚守理想”即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理想信念绝对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5]具体而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并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激励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腊子口”、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由初始阶段的站起来、中间阶段的富起来到高光阶段的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另一方面,鉴于“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6],中国共产党除了以敢于仰望星空的姿态将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之外,还善于以脚踏实地的姿态深刻立足于我国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制定出极具科学性、针对性的各种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眼光与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科学态度很好地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于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发展进程之中,既志存高远逐求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干好现实每项工作,积极推动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同向同行、共同发展。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干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5]。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艳初心与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所作出的一切不懈努力、流下的一切艰辛汗水、进行的一切艰苦斗争、付出的一切重大牺牲,都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体而言,一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一条与俄国革命道路根本不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和硬气从过去任人肆意踩踏的悲惨境地中“站了起来”。二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神州大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向纵深发展,使中华民族发生了历史性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制度根基,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持续走向繁荣的历史性转变。三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乎人民内心意愿和勇于推进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对此,中国共产党以踏实肯干的可贵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思想层面、体制层面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深度扫除了一切顽瘴痼疾,使中国以大踏步之节奏赶上时代前沿,实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由“一穷二白”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的重要时代使命,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对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方设法采取各项有力举措清除那些制约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种因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维一体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推动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实现了真正的“强起来”。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17]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革命史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幽暗深渊之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时刻压在我国各族人民头上。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用宝贵生命同敌人作坚决斗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为革命事业积极献身的具有视死如归、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英雄人物。譬如,李大钊、夏明翰、邓恩铭、陈延年、董存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既面临着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内局面,又面临着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与封锁。基于此,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艰巨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过程中,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譬如,“宁愿少活二十年,付出生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爱国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焦裕禄;“为民服务、积极奉献、顽强奋斗”的雷锋;“不惧困难、艰苦奋斗、一心为国”的钱学森。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基于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鸭绿江,彻底击碎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与我国的狼子野心,使“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18]。在此过程中,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汗水和鲜血书写了中华民族壮丽的历史篇章。譬如,以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被烈火焚身却毅然不动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汲取了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全新的革命。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战胜由各方面因素组成的风险综合体,开创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缺乏活力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状况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状况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我国虽迎来了从起始阶段的站起来、中间阶段的富起来到高光阶段的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仍旧面临着许许多多充满不确定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斗争精神破解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战、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等,推动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伟大复兴。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质。“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19]“对党忠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忠诚于党的宗旨。一个政党的宗旨,昭示着该政党的内在意图。“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0],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论是在过去的战争动荡年代,还是在现在的和平发展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把中国人民的普遍利益置于党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二是忠诚于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革命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以足够的底气、骨气和志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时期,一穷二白的国家现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这条主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崭新主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艰辛而伟大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以党旗为前进方向,听党话、跟党走,沿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条主线,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党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以党的命令为命令、以党的任务为任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奉献、艰苦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忠诚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既关乎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又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命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加强自身的纪律建设,严守党纪党规,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服从党组织的各项安排,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

“不负人民”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土地改革的主张,使广大农民群众由“土地的奴隶”转变为“土地的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革命军队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强调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必须严格遵守“三条纪律”和“六项注意”,搞好军民团结,保护好人民利益,锻造军民一家亲新局面。同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屈膝卑躬”中“站了起来”。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土地改革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解放了被长期束缚的农村生产力,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农民由“农村的客人”到“农村的主人”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基于人民群众对物质资料和精神文化的更多需求,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一化三改”和建设以“二为”“双百”为方针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经过“一化三改”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既实现了国家经济的极大发展,又实现了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颁布五四宪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国家的所有权力属于人民,进一步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此,我们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此外,我们党还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制裁与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的非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党始终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的治国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元一体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理路

理论诞生于实践的土壤之中,离开了实践土壤的滋养,理论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理论的最终归宿在于指导实践,离开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同样道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只有在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彰显其魅力。因此,亟须推动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

(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基石,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21]马克思主义是立党强党、立国强国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就必须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具体而言,一是要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刻认识到,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内容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从前的一切主义(包括资本主义和空想主义在内)所无法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为人类找到了过去的一切主义(包括资本主义和空想主义在内)所无法找到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科学途径,为人类指明了过去的一切主义(包括资本主义和空想主义在内)所无法指明的实现自由解放的正确道路。二是要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22]287,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依靠人民走向未来,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代表人民的普遍利益,致力于建设一个没有资本逻辑主导生产关系、没有阶级对立存在物、没有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以及人民可以根据自身爱好“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9]165的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三是要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2]506中国共产党人要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束之高阁的呆板空洞学问,鲜明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迥异于其他理论的显著标识,它形成、丰富和发展于人民群众寻求自由解放的现实活动中,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依据。四是要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23]425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要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社会实践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行动指南。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人唯有深入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推动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才能够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

(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原点,在笃行实干中强化使命担当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理论知识问题”,更是“实践活动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使命担当”并不是所谓的哲学家脑海中想象出来的虚无缥缈的抽象物,而是一种唯有扎根中国现实土壤才具备重大意义的行为。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就必须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原点,在笃行实干中强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具体而言,一是要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4]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发展新理念,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向循环相互促进协同进步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国家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切实提高国家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以及增强人民群众的经济获得感。二是要在政治建设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3]25。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人民群众以国家主人翁身份依法依规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与社会各项事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获得感。三是要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3]31为此,中国共产党人要真抓实干、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爱民为民工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方面,既要对那些在内涵上具有现代借鉴价值但在表现形式上陈旧的东西加以悉心改造,使之具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内涵和新表达形式,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活力、魅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基于现存时代之最新进展,不断拓补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使其感召力与影响力切实得到深度强化,从而形成一个有益于人民群众的良性循环文化生态系统。四是要在社会建设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要比过去一切时代都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亟须从“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补齐社会经济发展短板、促进社会经济平衡发展”“防范与克服各类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个向度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进程,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五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人与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共同体”。当前,人民群众对碧海蓝天、繁星璀璨、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等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比过去一切时代都更强烈。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建设理念,下绣花般功夫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抓手,在伟大斗争中提升革命意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5]快速变化的国内外环境、艰巨繁重的民族复兴任务、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对我们党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要求。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就必须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抓手,在新的伟大斗争中提升革命意志。具体而言,一是要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提升革命意志。“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6],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着我们党的革命意志能不能获得实质性提升。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勇于、善于打赢意识形态这场不见硝烟但火药味十足的斗争,牢牢守住属于我们党和国家一亩三分地的“红色地带”、积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有利于我们党和国家的“灰色地带”、严厉打击一切危害我们党和国家的“黑色地带”,从而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和党的革命意志的提升。二是要在反腐败斗争中提升革命意志。蠹众木折,隙大墙坏。“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15]如果腐败问题处理得不好,不仅会严重危害我们党的肌体健康,还会极大削弱我们党的革命意志。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并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大决心扎牢反腐败笼子,织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大网,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实现党的革命意志的提升。三是要在军事斗争中提升革命意志。当今世界总体趋势是和平发展的,但局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党要主动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加快军事改革和建设的进程,锻造一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意志”“听党指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世界一流军队。四是要在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中提升革命意志。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当今世界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基于资本逻辑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正义行为。因此,我们党要坚定不移地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拒绝吃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拒绝接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欺负、压迫、奴隶以及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在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斗争中不断增强革命意志,为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构筑起坚硬的“钢铁长城”。

(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旨归,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与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品质,是我们党不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就必须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旨归,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具体而言,一是要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5]党的政治建设不仅关乎着党的建设的方向,还关乎着中国共产党人爱党爱民情怀的强化效果。因此,我们党要深入推进政治建设,使党员同志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同心同向,不断提高党员同志对党忠诚、为党分忧、对民负责、为民造福的政治觉悟与政治本领。二是要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作风问题,看起来是一个“表象问题”,实则是一个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大问题。党的作风直接昭示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关系和人心向背最灵敏的“晴雨表”。对此,我们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移山填海的力劲常抓不懈党的作风建设,严肃整治危害党群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党员同志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永葆一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三是要在推进党的纪律建设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不会有党的团结统一,更不会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对此,我们党要下大力气推进党的纪律建设,把党的纪律建设置于更加凸显的位置,提高党员同志为党服务、为民服务的纪律意识和办事效率。四是要在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27]因此,我们党要进一步推动组织建设走深走实,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解决党的领导弱化问题,通过坚持党的组织路线和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全体党员同志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提高,不断激发党员同志爱党爱民的内生动力。五是要在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28]党的制度建设既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总开关”,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桥头堡”。对此,我们党要坚持以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协同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织密制度的大网,切实提高制度的指导性、针对性、震慑性和可行性,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党员同志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爱民为民、服务人民情怀的强化。

四、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和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精神动力。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代、建设时代,还是在改革时代,我们党都始终高度重视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并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武器。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具有三重密码,即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理论密码、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艰辛探索的历史密码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建党伟大实践的现实密码。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在习近平关于伟大建党精神重要论述的指引下,着重从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基石,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原点,在笃行实干中强化使命担当;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抓手,在伟大斗争中提升革命意志;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归宿,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强化爱党爱民情怀这四个向度进一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转化。

猜你喜欢
建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