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11-30 08:24万瑞林
魅力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师

万瑞林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四中学,河北 承德 068250)

常规方法教学往往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灌输式的路子导致学生失去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成功的切入点就是实施兴趣教学。兴趣教学就是运用心理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其在最活跃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收教学信息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总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养成健康的法制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遵循科学的行为道德规范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德育素质。

(一)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二)新课标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人文性,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和他接触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更富有人情味”。内容还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重视对其道德与法治的培养。以上道德与法治课的这些特点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具体实施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发挥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教师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知识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既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包括常识性生活知识和常识性修身养性基础知识。并且,道德与法治课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瞬息万变,学生的思想也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所以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否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诸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能会因为知识不够丰富而无法解答。至于生活起居知识、风土人情知识、家庭生活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个人修养知识,这些都有利于树立教师知识渊博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有无限的敬佩,进而喜欢这个教师,喜欢这个教师上的道德与法治的广阔的内容。同时,这对塑造一个学生的思想也起到了最重要的一步。

(二)精心设疑,激发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恰当的质疑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如向学生提问:在我国当今时代为什么还有腐朽思想的遗毒存在?在国际社会为什么还有干涉我国内政和主权的隐藏势力?通过精心设疑,就能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三)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入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在讲授“爱国”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世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作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

(四)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使学生切实做到“要我学――我要学”的转变,兴趣是重要的。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形成的,在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刻意创设一种情景把学生带入预备的意境之中,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从而产生共鸣,和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我通过多年的教

学探索,发现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感情材料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活泼的奇闻轶事,发人深省的寓言,幽默风趣的漫画,启迪智慧的谜语,优美动听的歌曲等,把学生导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思维状态,随之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萌发创新意识。如在教学“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这一内容时,不直接讲命题本身的内容,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龟兔赛跑”情景中的龟胜兔败的原因让学生分析讨论,命题中的道理不讲自明,这样创设的情景氛围能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情明理,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五)利用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开调查采访,开阔学生的视野;请进来,即是根据课题的需要,请相关的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本理论的追求欲和发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创造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调整,做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广纳博引,才能让学生懂得道德与法治课既能学到知识又有趣味,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得好。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锲而不舍地投入学习。在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最美教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大山里的教师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