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路径

2021-11-30 08:24何静
魅力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教育

何静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国网民数量成几何级倍增,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9月在京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23.7%,受过大学专业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18.8%,[1]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的原住民,网络已成为其学习、生活、工作的新兴空间,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在这一空间交汇碰撞,对互联网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价值观还在塑造形成的大学生群体,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还存在网络道德素养较低,因为网络匿名性特征、网络语言暴力淫秽、网络诚信缺失问题、网络依赖程度较深、网络娱乐倾向严重、网络法律素养不高,网络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网络甄别能力较差,价值观摇摆不定,辨别是非、真伪、善恶和美丑的能力较差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安全带来了诸多难题。

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战略思想,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强调要在“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和紧迫时代课题。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阵地,要扛起应有的使命,从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高度重视网络素养的培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一、构建高校网络素养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主阵地作用

(一)完善网络素养教学内容

要加大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把网络素养教学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从教材、教师到人才的培养方案,都必须纳入教学范围之内。网络素养教育越来越成为媒介素养教育领域新的关注点,加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高等教育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纳入思政育人要素势在必行。应从理论和实践两大环节开展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理论上要囊括网络信息、网络技能、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批判、网络创新等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旨在注重网络相关基础认知的教育。而实践方面,则可以通过邀请媒体业界资深的新闻从业人员做网络相关的知识讲座,实践环节主要注重网络实践参与的教育,通过生动真实的实践实战,增强其对媒体网络的感性认识,提升其网络素养,同时对学生在网络使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给予归纳总结,从而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二)建构网络素养教学多样教学载体

将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列为与高校现有九大类课程并列的全校公共选修课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网络素养教育课,该课程可以是线上教学,也可以是线下教学,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但是必须和学生的学分挂钩[2]。或者在专业学科中开设网络素养教育,特别是在和网络技术相关的专业中将网络素养教学内容纳入其中,有针对性地开设网络安全知识防护与技能、网络道德修养、网络信息检索甄别选择等课程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建立网络素养教学互动学习小组,定期针对相关话题,开展辩论讨论,在观点思想碰撞中深入了解网络的相关知识,掌握网络素养应具备的安全、道德、批判等相应的知识技能思维,鼓励学生创作和制造个人传媒信息。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校报、新闻网、校广播电台、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舆情监控等校级新闻媒体平台的运营,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在制作和采写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与校外媒体进行互动,向媒体投稿、在实践中加深对新闻媒体运营的认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政隐性教育,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隐性教育

即把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中大量涉及网络道德、修养,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于高校学生课堂教学之外的生活环境和各式活动中,受教育者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与引导,通过自主涉猎、自我消化吸收,从而接受价值观念洗礼,内化成为内在修养与品德的教育过程。高校要巧妙地开展校园网络阵地的议程设置,对校园媒体平台进行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议程设置,将网络素养教育中的隐性的价值观巧妙地植入到校园官方微博、微信、抖音、校园网等平台媒介的信息发布中,开展话题讨论、网络调查等互动活动,使得学生在浏览信息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参与互动中接受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将教育方式扩展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塑造引导在校学生的正确良好的价值取向。

(二)注重第二课堂的价值引领

要把加强第二课堂的价值引领作为网络素养培养的重要切入点,特别是把加强社团思政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培养合格人才的新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抓手与重要阵地,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第二课堂,根植于学生心中。高校社团是学生因兴趣集结,自发而形成的组织,如果将网络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融合,那产生的影响将会是深刻巨大的,如可以在高校计算机社团、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等一些社会活动中根植一些网络素养教育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组织意见领袖作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干部组织培训中加入网络素养培养,那作为意见领袖的学子们,也将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影响周边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举办网络技能大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设计大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征文、辩论会、专题讲座等活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能力。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文化节、大学生电影节、阳光体育跑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控制网络使用时间。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人文关怀

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多种渠道推进中心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制定咨询师值班制度,建立网络咨询平台,以心理QQ群、心理信箱、微信等途径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在学生管理中细节中注入体现人文关怀,逐渐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

三、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一)大力打造文化校园

高校要立足学院实际、各专业实际,挖掘特色,以项目建设为推手,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对师生具有高度亲和力、吸引力的学院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院精神渗透到事业发展的全过程,真正体现其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形成浓郁的文化育人局面。以寝室文化节、星级寝室评比等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公寓人文素养培育功能,深化文明寝室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新趋势,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培育崇尚创造的创新文化。打造一批代表学院水平、彰显学院、地方及行业特色的具有影响力的知名论坛或讲堂,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高校官方网站、两微一端,抖音等视频网络平台等校园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更符合大学生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加强网络信息监控与管理,加大力度对网络信息监控,采取必要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以遏制不良网络信息,构筑“防火墙”,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拦截不良信息,减少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安全、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完善网络系统漏洞防控技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防御力,避免信息、隐私泄露,防范于未然。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信息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提升网络建设品位。努力把高校网络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宣传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思政教育新阵地。强化校园网的文化熏陶实效,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上网提供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从而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

(三)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

统筹整合新闻网、微信、校报等新旧媒体,深挖各媒体特色,厚植媒体优势,围绕高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立体化、动态化地展示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彰显发展中的特色、亮点,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凝聚发展正能量,为学院建设营造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在舆论引导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学院建设发展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宣扬师生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正面宣传为主,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讲究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四、强化网络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凝聚育人合力

(一)整合网络素养教育力量

凝聚高校多条战线力量,吸纳如大学生辅导员、宣传部干事、思想政治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计算机教师等,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知识与能力结构合理、能够承担组织、宣传、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项任务的专业教师队伍[3],综合高校多部门、多学科的力量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评估中建立网络素养教育考评机制,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考核中,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育效果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认知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网络信息评价能力、网络道德。

(二)组建网络宣传舆情员队伍

组建专兼职宣传网络舆情员队伍,充分发挥队伍的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机制,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弘扬正能量,统一发声,做好信息报告、新闻发布、澄清事实及相关事件处置等工作,把握网络舆论动向,把握学生信息脉搏,提高舆情研判能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信息,引领学生走正确方向及时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强势,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引导;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监管,网络生活进行净化,协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整治,加强对网络失范行为的评价监督,为大学生提供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增强高校教师自身网络素养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要把网络素养培训纳入高校教师培训内容,进行系列专门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激励教师扩充专业知识储备,保证自身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争做该培育领域中的领头羊,组织和引导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要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把网络素养评价纳入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考评,更好地调动教师提升自身网络素养的积极性,严格督促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网络技能、网络道德、网络批判等网络综合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