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30 08:24阿依古则勒阿布都热合曼
魅力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学思政课程

阿依古则勒·阿布都热合曼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前言

中职院校学生由于价值观与人生观还未成形,要想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具的综合性人才,需要在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引导学生获得正确政治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所以加强课程思政在各专业中的建设尤为重要。教育学课程是师范教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为其日后的教育工作开展打下基础[1]。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师职业和师德的形成,因而探索教育学思政建设的路径十分必要。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教育学课程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教育学也称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学基础,其主要通过对教育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炼出教育规律,对于社会教育人才的输送和教育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应通过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模式和规律,并初步形成运用基本教育学理论独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于教育工作的认知,了解教育领域的发展,进一步为其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对一些教育中的相关现象进行教育性的引导和分析,帮助其积累对于教育的理解能力,提升相应的技能水平,并结合事例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教育问题展开思考,以为其未来的事业开展做好铺垫。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意义及体系构建

课程思政作为构建全员、全课、全程育人局势的一种教育理念,主要以“立德树人”作为其根本任务,旨在通过各类课程与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形成思想政治与专业学科的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在综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促进作用让其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三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也是对课程思政发展的一种推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局面。因而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更应将课程思政纳入到学科课程的开展中,并立足学科特点和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重新展开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形成“课程思政”为协同的育人机制,如此课程思政的作用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育学目标体系

(一)素质教育观

教育学课程的开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即素质教育观,结合课程思政的开展理念,修习教育学课程的学生应明确并掌握以下的教育观点:1.要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己任开展教育。2.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有能力、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全面人才为目标,为社会主义发展不断输送人才。3.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不同学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对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二)学生观

在正确的教育观基础上,教育学课程开展还需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生观,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让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明白科学的学生观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并围绕增进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相对自由地选择和创造[3]。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学专业学生对于学生观和学生主体性的深入理解。如通过开展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的自身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明确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目的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以此重新构建科学的学生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为其未来教育事业的开展做出有益的铺垫。

(三)教师观

教师观作为教育学学生必学的一项内容,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决定性作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于教师观有着如此的解读,即教师应具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的特质。结合课程思政的开展理念,教育学课程应对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规范:1.遵循教育规律展开素质教育,不可敷衍塞责;2.不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自觉抵制有偿家教;3.保持师德底线,不借助教师的主导地位挖苦、歧视、讽刺学生。唯有教育学学生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性,其教师观才算建立完善,其教育事业的开展也能更加顺利的进行。

三、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提高教师在教育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意识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举办教育部第十、十一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认可教师示范培训班的统治》将教育学原理的教材列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名录当中,并对相关任课教师施行先培训后上岗的政策,结合线上线下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其挖掘教材思政元素的水平,足见教育部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4]。而对于一些中职院校课程偏重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问题,学校应从整体设计开始加强各科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建立,通过帮助其增进课程目标设计中情感目标的设定,增设对学生学习动机、态度的考核机制,以让课程思政的建设得以在教育学的课堂中“生根”,进而为其进一步融入到教学当中起到促进作用。课程思政对于教育学的目标体系实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相关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的提供,可帮助教师将课程思政与教育学课程有效结合,从而达到推动课程思政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建设目的。

(二)以人为本加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由于一些中职院校在课程思政的开展中过于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思政意识、行为所脱节,令课程思政流于形式化而缺少实际的效果。对此,中职院校应多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重回教学主体地位,增进课程思政的效果提升。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通过课前任务的布置和课上讨论活动的开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布置一些调研、采访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教学案例的搜集,了解教学中教师观、学生观的具体体现,并加深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笔者就曾以“教师采访”作为课前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分别对自己以往的教师进行了采访,在学生搜集教师观点的同时,自己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相比课堂上直接强调课程思政的理论,这种让学生自己探寻的形式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效果。

(三)发动全员参与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

除了转变教学模式以外,增加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活动也能起到营造良好思政氛围的效果,从而令课程思政在教育学中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因而,中职院校可调动一些有助于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发动全员参与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如邀请教育学的专家或资历较深的教师来校开办讲座,让在其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教学案例的分享,为学生带来关于师德的真实感触;学校还可以构建由校领导、党政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题讲师团,对所有学习教育学课程的学生展开定期的思想政治专题讲座,专题题目可围绕社会时事热点进行设置,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课程思政建设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生活与时事政策间的联系,使思政意识深植于学生的脑中、心中。

结语

教育学课程的目标体系本身存在一定的思想道德属性,结合课程思政的建设更是相得益彰。相关人员可通过明确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课程思政的构建体系,对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育学目标体系进行分析,借助对学科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鼓励其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发动一些可以调动的资源来展开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使中职院校对综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猜你喜欢
教育学思政课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