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思想探析

2021-11-30 08:24李娟
魅力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异化马克思

李娟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出发点,也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问题进行系统讨论,但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付诸于推进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事业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真正为人类着想的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渊源和发展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并通过不同的文字表现出来。

一、理论缘起:从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写道:“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证明”,这个时期的马克思还是黑格尔的学生,在思想和方法上有明显的黑格尔影子,带有唯心主义的固有弱点,但是他对人的能动性的强调,对人的本质的强调,也预示着不久后他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到来。

1841年底,马克思发表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在文中马克思用他那支锋利如剑的笔剖开普鲁士政府虚假的外表,“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在这篇文章里马克思用看似轻松的话语表达了对于自由的追求,我们看到了马克思逐渐显露的战斗精神。

同年政府提出了一个林木盗窃法,这个法案对当时的贫苦大众是很不利的,因为按照林木盗窃法所述,未经土地和林木的所有者允许而私自伐木甚至捡枯枝的做法都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而这部法案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私有者阶级的利益,贫苦大众饥寒交迫。马克思勇敢地站出来,明确站在了贫苦农民的一边,写出了保护农民权利的长篇辩护词,也就是《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文章中尖锐地揭示了政府和资产阶级的丑陋面目,为广大劳苦大众发声,争取农民的权利,马克思认为,枯枝和林木占有者之间没有任何人为的联系,枯枝不是林木所有者的私人财产,法律不是维护私人利益的工具。

二、理论发展:把唯物主义推向科学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通过之前的思考和观察,已经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他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高于市民社会的说法。马克思认为是人民创造了国家制度,而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了人民;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民的利益才是根本性的原则,法律应该为人而存在。这份手稿也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科学主义的重要标志。

在考察犹太人解放问题时,马克思分析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间的区别,尤其发人深省。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虽然有其先进性,可以算得上是一大进步,但其本身也有局限性,那就是通过政治解放得到的自由,实质上仍然存在不平等和压迫,因为这种自由是不完全的,是特定阶级的自由,而不是全阶级全人类的自由。“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如何才能实现彻底的人的解放,那就是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这篇手稿里,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也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异化问题同历史形成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并把共产主义社会规定为消灭异化、使人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是指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成了不依赖于劳动者的异己力量,而是站在了劳动者的对立面。也就是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劳动者生产的财富更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对于马克思来说,异化劳动把人和劳动活动之间的关系颠倒了,原因就是私有制。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统一。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开始之后,他们合作的《神圣家族》中明确指出,历史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文章第一次明确地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重要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更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入了成熟期,结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果实。“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这本书里,马克思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人民才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三、理论形成:自由人联合体的提出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高度独创性,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地位,要想争取权益就必然并必须要站起来进行战斗,这种战斗又将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资产阶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的最后是极富号召力的话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是这样一篇有如预告风暴的海燕般的巨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也意味着人民的地位的又一次提升。

在马克思同他的战友们重返德国之后,《新莱茵报》出世,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关注着落后民族被压迫的人民,波兰民族是一个不幸的民族,屡次被瓜分,报纸明确主张恢复波兰,马克思和《新莱茵报》始终谴责德国反动派对波兰人民的罪行,热情支持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新莱茵报》也对捷克人民的起义表示热切的期望,对专制主义的沙俄充满仇恨。

在马克思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我们看到了一群群活生生的人,六月起义的失败使无产阶级认识了这样一条真理:“它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只是一种空想,这种空想在一开始企图加以实现的时候就会成为罪行…由一个大胆的革命战斗口号取而代之,这个口号就是: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人民群众又一次被号召走上政治舞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已经形成。

《资本论》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锐利武器,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为全体劳动者论证了“扬弃”现实社会的可能性,指明了人类走向真正自由的道路,展示了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点,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就是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无疑是唯物史观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回归,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异化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