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探讨

2021-12-01 02:31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谭山
人民交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道路设计结合部

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谭山

城乡结合部属于现代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以及传统农业文明共同并接结构,是现代城镇化进展过程中最为积极、而又矛盾尖锐的区域之一,正在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最直接延伸地。在这里,多种不同经济模式、商业活动正在快速形成,再加上区域交通流量大,人员密集,人们交通意识普遍不强,道路安全问题非常突出。而影响道路设计的各种不同因素,又在这样的区域里的交通安全事故中产生作用,因而务必要加强对城市道路各种设计规范进行综合考虑,并与交通特点、交通安全等因素相结合,使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设计,从真正上意义起到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发生率下降的作用。

一、城乡结合部交通特点

城乡结合部并非仅仅是城乡两者位置上的连接,两者土地利用上均兼而用,还属于一类比较特殊经济地理单元,不但具有城市属性,同时也具有农村属性。与城市相比,它的规模不大,且与农村关系紧密;与农村相比,它又与城市更加接近,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途径,也是向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物质保障的最重要输出地,所以城乡结合部可看作是城市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一)具有多种不同形式复杂性的特点

城乡结合部具有多种所有制土地形式,不仅有公有制土地、集体制土地,还有商业土地等。而它又是多种不同行政管理体制聚集地,并且是经济迅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流动性较大,农用地与商业用地交叉使用较多,转化速度较快的地区,人员结构表现复杂化和多元化,各种情况比较复杂,加之行人交通意识不强,经常出现闯红灯、违章驾驶等违法现象。

(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道路

城乡结合部道路以混合道路为主,因为道路未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进行有明确划分,而这些混合道路又大部分是沿着密集的乡镇村庄宛延而建,交通流量非常高,道路沿线又具有较多的工业区、商铺、店面等,所以行人出入口非常多。而与此同时,由于道路要穿过一些乡镇,通过一部分农村村庄,沿线人口又较集中,一部分主要道路中又均未对非机动车道、人行车道进行设计,将路当街,造成交通混行,交通拥堵等现象便比较明显,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三)公交客运欠发达

在国家提倡农村“村村通公路”的工程实施后,城乡道路通车里程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为发展城乡客运奠定了一定基础。在国有客运公司未能及时普及的状况下,很多民营业主看准了这一领域的市场机遇,开始涉足城乡客运产业。然而这样的民营运输在实际经营时,运营时间与班次又很难满足群众需求,于是有些经过改装、安全性欠缺的农用车,乃至三轮车等用于经营的车辆的情况,也便是开始出现。而有一部分城乡居民为了方便,加上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多集中乘坐这些安全欠缺的农用车,或者三轮车、改装车进城,给城乡结合部道路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汇集较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城乡结合部存在非常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而且这两类车辆中有很多在道路上不遵守交通规章制度、规范,导致城乡结合道路存在巨大交通安全隐患。而另一方面,由于乡村道路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并不像城市道路中一样设计车辆来向、去向车道,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公交专用车道等各种车道划分得非常清楚,并且多数还没有设置相应醒目的交通标识,加上很多农村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比较欠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城乡结合部区域交通安全问题尤其突出。

(二)交通管制松散

当前城乡结合部配置了一些促进城市发展的如客运站、公交站等交通辅助设施,然而由于运营客车在停车时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加上城乡结合部区域交通管制并不是很严格,长期处于松散状态,导致一部分农用车、未有牌照的摩托车、超载车、改装机动车等在道路上驾驶;与此同时,城乡结合区域的道路基础设也还不够完善,有的道路连照明灯也未安装,公路等级较低,安全防护措施与安全标识也多比较缺乏;而且,这些城乡结合部交通道路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问题,道路宽度与城市道路相比,明显相差很大,随着车辆增多,有的道路宽度明显不够,上行下行车道之间严重欠缺防护隔离栏,而这一类区域的人口密度却比较高;这样,加上交通管制松散等因素,最终导致这样的城乡结合部交通道路上,经常出现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三)路过的过境车多,造成城乡结合区域交通压增大

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区域交通流量,很多城市将火车路线口、高速公路出口设置在该区域,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了不少的过境车辆的通行道路,而这样的城乡结合区域的道路标识却多都不完善,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交通标识,所以就导致很多不熟悉路径司机容易走错了路。而且,这样的区域多存在乱停车与掉头等现象,这就更为这一类的城乡结合区域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

三、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设计措施

(一)视距

城乡结合部道路以双车道为主,其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各种不同车流混合在一起行驶,车道没有明确划分,因此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离散程度比较高。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快行车辆司机快速而又安全超车,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使司机在超车时的视距得到保障,达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司机在驾驶车辆超车过程中,视觉特别注意的地方是在前进车道中心线位上,视觉高度是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作为标准。因而在对城乡结合部道路设计上,一般要应用到三种视距:超车视距、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当前国内的混合车流中,家用小汽车的比例与使用量在日益攀升,小客车与货车的全高有一定下降,再加上司机身高大多数不高。而这些客观因素、视距均与设计速度有着非常密切关联。此外,我国司机遵守交通规章制度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司机相比,其意识要淡薄得多。因此,对城乡结合部道路停车视距设计,务必要高于规范值。

(二)平面线形

加强城乡结合部平面线形的科学设计,对司机的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比如视觉、心理、驾驶习惯等。此外,其还与是否引发各种不同的交通事故有着很密切联系。因而,在对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进行设计时,应该把交通安全设施配置的车速设计为该路段车辆驾驶的速度,以便于使得防护等级能够获得提升。从地形颇佳区域行驶到地形不太好区域时,曲线技术指标应该进行缓慢过渡,以避免发生突然变化。在对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进行实际设计时,还应该对道路实际条件与周边环境也予以重视,司机完全有可能以超过计算驾驶速度驾驶车辆行驶,平曲线R要能够完全适应实际驾驶速度。

(三)对道路两边的交通设施进行合理设计

首先,要对在道路两边机动车与非车道进行明确划分。在城乡结合区域内的道路设计过程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属于混合行驶的,因此可以将非机动车辆设计在道路两边,当然也可以将道路两边设计为人行道,还可以设计为机动车道。

其次,道路两边保持适合的宽度。倘若在道路上增设视距,道路两边就应该保持合理的宽度,能够为主干道的安全性提高创造出更加有利的条件,保障道路两边能够停放一些临时发生故障的车辆,能够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同时还能够防止该主干道发生交通混乱。道路两边的宽度设计得较大,能够保障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的视线舒适度与安全性得到提高。

最后,科学设计路肩。在进行城乡结合区域内的交通安全设计时,还要务必重视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线路路肩的横坡值与坡向,务必要设计较佳的排水系统,同时还要保障排水系统能够与路肩超高相相符。道路处于混合交通量较大,或者位于乡镇村旁边路段时,道路的两边的硬化程度要能够便于行人行走与非机动车辆行驶。倘若有一部分路段较易积雪,这就需要把原来光滑路面进行清除,采用一些砂子与粗砂作为铺垫,来使得一些地面上的粗糙度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路面的摩擦系数提升,起到防滑作用。

(四)设置相应的交通标识

在加强城乡结合区域内的道路安全设计与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交通标识的设置。第一,增加交通信号灯。由于城乡结合区域内的道路人流多,车辆流量大,在行人、车辆较多的路口应该设置交通信号灯增强车辆与人员引流、分流,同时还要增加交警的管制力度。第二,增加交通标线设置。在一些特殊位置应该设置交通标线,比如风险路段、平交路口、以及比较重要地点等,以免驾驶员走错路线。除此之外,还要对人流量特别多的地段设置交通标示,以便对驾驶员起到提醒作用。第三,在一些重要或者禁止车辆行驶路段,还需要设置一些禁行标志,减速带,或者设置人行护栏等,以使道路交通压力得到缓解,从而更好地对城乡结合部区域的交通安全得到维护。

结语

城乡结合部道路设计与管理属于我国市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此区域内道路交通特征与城市交通道路有着显著性区别,因此加强城乡结合部道路设计探索,对于促进城乡结合部道路建设和城市交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必须要加以重视。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道路设计结合部
某码头大件运输道路设计浅析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基于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研究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设计研究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认识
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构建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动起来,更精彩
栓接结合部迟滞非线性建模与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