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
——发挥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助推作用

2021-12-01 00:22
食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南阳市香菇食用菌

陈 燕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河南南阳473056)

南阳市是河南省食用菌主产区。当今国内外食用菌市场,生产经营格局出现了新变化,为保持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思维模式,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因此,科学分析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特征,破解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对于助力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

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提升

南阳市一直以来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为抓手,致力于食用菌生产与市场培育,使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南阳市2019年袋栽食用菌3.5亿袋(其中香菇2.62亿袋),地栽食用菌15.3万m2,鲜菇总产量55万t左右,总产值50亿元;2020年袋栽食用菌4.96亿袋(其中香菇4.54亿袋),地栽食用菌16.5万m2,鲜菇总产量达69.6万t,总产值达75.78亿元[1]。

1.2 注重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创汇

南阳市实行食用菌出口基地备案制度,仅出口备案的香菇加工企业就有72家,其中,初加工企业47家,深加工企业25家。2020年,南阳市初加工鲜菇45万t,占总量的64.65%,深加工鲜菇8.6万t,占总量的12.35%。2020年,南阳市加工鲜香菇42万t,木耳、猴头菇等6万t,加工产品有鲜香菇、干制香菇、香菇酱、香菇酱油、香菇丁、香菇脆片、香菇醋、猴头菇饼等二十多种,其中香菇及其制品出口日、美、韩、法、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3.6亿美元[1]。

1.3 广泛开拓市场,加快产品流通

南阳市致力食用菌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物流产业链,加快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南阳市从硬件建设入手,完善配套设施,在西峡县、桐柏县分别建成2个交易规模达50亿元的食用菌专业物流市场,利用南阳市区域交通优势,打造快捷物流服务品牌,促进食用菌国内国际市场流通。2020年,南阳市市场交易额达128亿元。

1.4 提升产品质量,做强特色品牌

南阳市实施品牌兴菌战略,出台品牌培育激励政策,营造良好市场形象;注重科技创新,提升食用菌内在品质、商品性及食品安全性,做强“南阳香菇”品牌,提亮产业发展成色。

2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投入不足

一是对食用菌产业的技术支撑不够。当前南阳市乡镇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全市拥有食用菌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仅15人,生产中的许多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二是对食用菌栽培基质替代物的研究滞后。全市木腐菌栽培面积大,木屑消耗量大。而大量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秆、玉米芯、稻草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全市秸秆利用率不到0.5%。三是食用菌标准不健全。食用菌农残与重金属问题仍然突出,不利于相关产品树立良好品牌形象[2]。

2.2 食用菌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

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辐射带动力不足,同时缺乏有效的企业、合作社、基地、菌农利益联系机制,产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现象,抗风险能力弱。

2.3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食用菌作为特色产业,南阳市对其发展政策与财政金融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缺乏产业发展所需的设施、设备资金支持,导致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后劲乏力。

3 南阳市产业发展前景

3.1 世界范围内食用菌栽培规模强劲增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的食用菌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研究表明,世界食用菌生产、贸易量逐年上升[3]。其中,香菇、银耳、猴头菇、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双孢蘑菇等菌类价位同比上涨幅度大,栽培量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

3.2 经济发展带动消费刚性增长

人们对食用菌的消费习惯在转变,由传统的消费干品向鲜品消费转变。2020年,国外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最高达50 kg,南阳市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为3.5 kg,两者有较大差距,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国内食用菌消费将不断增长[4]。

3.3 惠农政策持续加强

食用菌具有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并转化为食品的功能,食用菌生产符合国家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政策,是21世纪朝阳产业之一。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将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支撑,今后,财政、民间资本将持续投向食用菌产业,为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3.4 地理、资源等优势明显

3.4.1 品牌优势

南阳市“西峡香菇”已享誉海内外,同时南阳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香菇产业集群”。未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南阳市食用菌品牌优势可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3.4.2 优越地理气候条件

南阳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佳。

3.4.3 原材料充足

南阳市是农业大市,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等5 000万t,畜禽粪便550万t,可栽培草腐类食用菌4.5亿m2。全市尚有300万t柞树枝条,400万t果树枝条、残次阔叶树枝条,均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

4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思考

4.1 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目标,持续发力,改善营商环境,搞活流通,挖掘潜力扩大内需;以项目带动投资,注重通过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设施现代化、生产工厂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

4.2 发展目标

按照南阳市“十四五”产业规划,至2025年南阳市袋栽菌类将达6亿袋、地栽菌类25万m2,食用菌总产量达100万t,总产值达130亿元。为此南阳市要扩建干鲜加工企业30家,大型冷藏保鲜库50座;开展菌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实现加工增值100亿元,逐步提高加工增值份额;加强现代化物流市场培育,使市场年交易额达100亿元;加强“三标一品”管理,创建3~5个全国知名品牌,全市年出口创汇20亿美元。

4.3 产业布局

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布局,跨区域建立食用菌产业带或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一是在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方城县等,建立栽培香菇、木耳、天麻等木腐菌产业带;二是在镇平县、新野县、唐河县等,建立双孢蘑菇、鸡腿菇、金针菇、白灵菇等草腐菌、珍稀菌产业带;三是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各县市区及城郊,建立香菇、平菇、草菇等食用菌鲜品基地。

4.4 发展建议

当前,国内外食用菌生产正在向智能化、工厂化、组织化迈进;产品经营正在向多元化、网络化转变;消费注重健康、营养、生态、有机。面对新形势,必须创新思路,实现产业集群化、设施现代化、生产工厂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并加强“五化”有效衔接[5]。推广机械化操作,立体栽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开展反季节周年栽培食用菌,提高产量和品质;培育壮大品牌,创新销售模式,抢占市场;加强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品加工增值。

4.4.1 构建产业化体系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着力构建产业化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创汇型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技术支持,积极扶持一批规模企业,使其尽快壮大,并逐步发展成为外向型企业。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的食用菌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群体优势,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新模式。

4.4.2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南阳市应加大财政、税收、信贷等金融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持,增强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展能力,同时确保优势资金向优势领域布局,有效解决资金断链、经营脱轨、市场脱节等问题。探索由政府、财政、农险、企业、菌农共同参与的菌业保险新机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

4.4.3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推进科技兴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人才智力引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建立健全食用菌科研与推广体系。在科研攻关方面,重点选育一批优良品种;研制食用菌专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实现产品保鲜、产品加工新突破。创建现代科技示范园区,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引进新技术、新装备,集成、组装菌业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鼓励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上率先尝试,成为科技应用、技术推广的先锋;鼓励企业(生产基地)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及创业团队,在生产中,结合实际,致力提高单产、效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食用菌产业升级。

4.4.4 构建质量安全体系

结合南阳市食品安全建设,构建食用菌质量安全体系。贯彻实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制定食用菌各类品种常规生产技术规程、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加工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地方标准。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一批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培育一批知名的食用菌优势产区作为出口基地。通过建立质量信誉保障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菌类产品。

4.4.5 构建菌政管理体系

成立专门食用菌菌政执法大队,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管理。大力宣传贯彻《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种子法》,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加强菌种质量跟踪管理、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打击非法制种、经营等活动,净化菌种市场,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南阳市香菇食用菌
还要做回自己
时间藏在哪儿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读迷作品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