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1-12-01 06:46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张静雯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标有效性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 张静雯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付诸实践,促进语文学科的功能最大化,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具体的教学期间,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以更符合当代初中生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的方式来传递知识,以此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合理运用情境教学等新型的教育手段,促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与活力,提升教学效率,真正达成有效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主客体颠倒,课堂教学效果差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但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未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一是在思想上未进行及时的转变,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并未考虑到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二是未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开阔和轻松的自主学习空间,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有力引导,更强调自身在课堂的绝对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地发现,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较差。

(二)学习依赖性强,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会抱着一本学习资料,以达到应对教师提问的目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强调思维、语言、情感相一致的过程,若照本宣科地念出资料中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各项能力必然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这也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不仅如此,学生若长时间依赖于学习资料,极有可能产生懈怠、懒惰的不良心理及习惯,不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将会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点,值得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教学模式不合理,无法满足新课标要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授课,以快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在各项课堂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但目前来看,“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并未完全根除,很多教师仍在沿用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未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更侧重于说教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也很难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而言,学习难度看似不高,但却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内涵,这是学生无法直接读取的内容。基于这一特征,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必然无法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思路

(一)改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对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起到决定性作用,更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结合上文所述,课堂效果差、教学与新课标要求不符,这都与教师本身无法脱离关系,故而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改进思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面入手。新课改下,要及时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现代教育理念,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展现自我能力的空间,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便给予学生更科学的学习指导。此外,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并鼓励教师之间时常密切沟通与交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以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为促进语文教学的效率最大化,教师要善于应用多元化且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提问式教学、分层教学等都是新课标大力推行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活动有极大的帮助。以情境教学为例,该方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游戏、视频动画等。若涉及角色丰富、语言价值高的文章,即可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这时教师可引入一些游戏元素,创设趣味十足的游戏式教学情境,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只有当学生形成强烈的兴趣,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并主动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质量。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将“以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整个教学的规划和设计之中,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教学《背影》这一课的时候,可借助文章的文字来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文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这段描写父亲买橘子的画面,教师可据此向学生发起提问:“作者为什么如此细致的描述这一部分内容?你是否与作者一样细致地观察过自己的父亲?你有什么想要对父亲说的话?”通过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投入激烈、深入的探讨当中,唤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化为主动,从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烘托阅读氛围,加强情感培育

根据以往的教学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倦怠、昏昏欲睡等情况,面对教师的提问少有人主动回答。另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教学的整体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目前这方面的教育在资源、时间、精力上的消耗不容小觑,但却并未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标要求语文教育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除了学习动机、动力和热情,也强调内心的体验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根据这一思路,教师需要尝试带给学生更独特且深刻的感悟,使初中语文课堂荡起情感的浪花,以此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沁园春·雪》这篇诗词为例,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再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朗读方式进行阅读。如:针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教师要声情并茂地进行示范朗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诗词所呈现的豪情境界。在此基础上,通过为诗词配以恰当的音乐、视频等能够起到良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学的节奏感、氛围感,使学生真正学懂诗歌,并从中总结更多的表现方式、表达技巧,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新课标赋予初中语文教学的多项要求。

(三)注重教学反馈,提升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反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更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关于教学反馈的实际落实,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反馈的实效性,也就是反馈必须及时。关于任何一节课程的目标、实施流程、课堂效果等,均需进行反馈,同时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缺点做出及时的指导,并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产生原因,使学生逐渐掌握正确且高效的学习方法,巩固重要内容,以增强他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二是反馈的多元化,也就是反馈形式应尽量多样灵活。举例来说,针对课文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先由教师做出耐心且细致的讲解,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复述,包括其中的主要情节、重要情感等,再带领学生加强练习。与此同时,根据学习内容来设置难度、数量适当的问题,并采用考试检测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从语文课堂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大程度强化语文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足点,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及方法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可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增强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标有效性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