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教学的思考

2021-12-01 06:46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王炼涛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材料教材数学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 王炼涛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教育有了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于数学教材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教材要求当中,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掌握要求和数学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做出过明确的指示。对于高中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数学理论知识,提高数学阅读思考能力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阅读与思考”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和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阅读与思考”不同,数学教学当中的“阅读与思考”主要是指数学学科中书面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构成内容。和实际运用中的计算不同,数学教学课堂当中,理论知识是传统数学教学当中作为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解计算的含义,理解数学在实际运用中的真正作用的。

和大量烦琐的数学习题训练不同,看似刻板化的“阅读与思考”,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与练习的基础。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真正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学生在数学上的能力。

二、强化数学“阅读与思考”的德教作用

对于数学文化的德教内容,多数人仍然停留在通过数学作用于现实中的成就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实际上,数学的“阅读与思考”教育远远不止对于学生爱国情怀的教育。

(一)通过数学成就培养爱国情怀

将数学运用于实际,为祖国数学科学事业做出贡献,是每一个数学学者毕生的事业梦想。在我国,也不乏有很多这样优秀的数学人才,通过自身努力,利用数学为祖国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就近现代来说,我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华罗庚,通过自学努力,利用数学知识,为我国数学事业和科学成就添砖加瓦。还有导弹之父钱学森,也是通过努力学习,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这些数学家,他们在面对成就时不骄傲,不忘本,面对国外的诱惑毫不动摇,这样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师在数学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这样的先例,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对于历史文化的发展推动作用

我国作为拥有两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推动世界数学发展上,可谓有着不可忽视的功勋。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数学家刘徽,早在公元250年左右,就开创了“九章算术法”,他留下的著作更是推动了我国数学科学以超前之势在历史长河中进步。还有《大明历》的作者祖冲之,更是利用数学知识,创造了简便的历法计算方式,这也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今天能够如此便捷地了解到日历时间,都离不开先人前辈的付出。教师在“阅读与思考”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认同感,首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卓越贡献,从而对数学文化产生兴趣。

三、通过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除了德育教学内容,数学阅读材料教学当中,让学生结合理论与实际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高中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和课时背后都安排了“阅读材料”。就基础定义而言,高中数学区别于小学初中的数学,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加注重于让学生自主思考数学的含义,学习数学的实际用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而每一课时后的“阅读材料”,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教材内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人教A版有关于“不等式”一章节的课时背后,其阅读材料是有关于这一章节算数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推广与应用的实际案例分析。抛开复杂烦琐的计算与练习,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很难理解不等式在实际生活或者科学发展道路上,究竟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对于数学宇宙而言,又有着怎样的作用。而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课时背后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不等式背后的实际运用。一方面,可以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计算的法则与公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不等式可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一些简单的相关数学难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延伸思考,让学生拓展思维,发散思考。除了不等式,正数平均数,还有最大值与最小值等,都可以作为延伸思考的例题,让学生在题目当中学会发散性解决难题,也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持续性

(一)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早在初中人教版数学课本当中,每一个章节背后都会有一个类似于“读一读”这样的课后练习要求,这个要求的出现,其实是应对于学生对于每天课时当中大量复杂的计算练习而产生,用于兴趣提升的办法。要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考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相较于初中或者小学的数学教材,高中数学教材与科技与生活的联系则更加紧密。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后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通过自主预习或者阅读的方式,对阅读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学习。在每一个课时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了解,然后通过课后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学会自学,帮助学生培养自学的习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无论什么时候,对于学生而言,最关键的还是兴趣,教师应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对应的指导教学,通过阅读材料的辅助,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辅以实践配合教学,这也是目前教师可以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案。

(二)结合阅读材料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

鉴于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教材为人教A版的高中数学教材,就这一材料而言,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这一版本的阅读材料做出一个归纳总结。这一版本的高中数学阅读材料,大致上分为“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可持续发展,应用于实际社会作用的数学要求。那么教师在整体的教学当中,也要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按照“观察—思考—探究—发展—应用”的顺序,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内容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样的,阅读材料的目的,最为关键的依然是利用趣味性与实践性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调整教学方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时代发展下的多媒体设备,通过简单的设备投放,对阅读材料里所提及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复杂的计算案例,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分析详情案例。而对于其中一些相对简单、可行的案例,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加深学生对于案例的印象。例如:在教材当中关于统计学或者是概率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简单地在班级内进行一些随机的统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随机性概率与统计学的原理。而在几何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例如大厦的构造原理、C4D的讲解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习空间几何的内容。

五、结语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阅读材料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深入数学学习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材料也是高中教学中数学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教师对于教学材料的合理运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对数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于教师而言,使用数学阅读材料,最主要的还是要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对应的内容需求时,有选择地进行使用。而对于利用教材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则可以借助新媒体设备与实践的模式方法,进行综合性教学。

只有兼顾兴趣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对数学有信仰地学习,才是阅读材料作用发挥到极致的教学,这也是目前高中教师需要考虑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材料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材料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