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趣味课堂

2021-12-01 06:46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趣味知识点学科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中学 赵 童

一、趣味课堂的含义

趣味课堂,顾名思义,是有乐趣的课堂。百度对趣味课堂是这样解释的:同时具备故事性、知识性和乐趣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在我看来,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最欢乐的学习氛围里学习最高深的知识,并使得知识在大脑中留存时间最久,理解得最好的课堂。

比如:许多学生爱听音乐,那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的开始之前播放歌曲,比如《黄土高坡》这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这样写道:“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课堂用一首歌曲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趣味课堂的原则

首先,以兴趣为基础,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兴趣的多少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氛围,因为兴趣永远都是指引人的灵魂导师。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入趣味性十足的东西来开展教材知识教学,与此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个人学习空间,让学生活跃的大脑充分思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单元里的水土流失问题,是该单元的重难点问题。学生需要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生活经历还没有那么丰富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很难真正地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教师可以准备一瓶水和一盆教学泥沙,通过表演来促进学生的理解。通过这个启蒙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这个知识点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样一堂课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去探索实验中的奥妙,并据此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策略。随着兴趣的加深,他们会更加独立主动地思考问题。因为他们不仅能在地理课堂中学到知识,还能在课堂中发现自己的能力。

三、创设高中地理的趣味课堂重点

第一,教师深化课本内容理解,熟练掌握知识点。教师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课堂节奏的带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教师能够顺畅地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先前设置好的课堂内容中,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

高年级地理教学中,每一章节互相关联,呈现一种递进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关系,顺利地牵引知识点,使其形成一条牢固的知识链。比如:自然课本中,时常会提到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这种伏笔设计其实就为学生顺利进入人文单元做好了铺垫,并对所学的自然单元知识夯实了记忆基础。教师娴熟地掌握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与人文是一体的,而非分割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

第二,善于抓取学生的兴趣方向。高年级的学生更加倾向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趣味,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从实际中发掘素材,从而与知识点相连接,抓住学生的趣味点。当学生意识到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兴趣去钻研学习。

四、创设高中地理趣味课堂的方法

在很多学生的思想认知中,他们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依靠背诵记忆就可以“解决”的学科,而且觉得地理学科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从而就忽视了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参与地理学习,没有正视地理学科既包含文科,又包含理科的特性。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对不同地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趣味课堂的创设。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同样适用,因此,教师就应当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重视兴趣对于学生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时无法提起学习兴趣,那么,花费再多的时间与精力也无法引起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当在开展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针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部分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预习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在正式展开教学时,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内容,从而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兴趣来学习,从而也就可以促进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灵活处理活动内容,激发参与热情

高中地理教材中,设置的活动数量比较多,每一章、每一节中的每一个小节都设置了活动,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如果要将所有的活动都完成,实施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为此老师必须要学会取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删减。例如在讲解有关太阳高度的内容时,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有一个具象的认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尽可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先引导学生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完成教学目标;之后再借助生活化方式,将学生带到课堂之外,在太阳下竖立一个小棒,正午的时候测量木棒影子的长度,借助公式计算出太阳与地面的夹角,得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其参与的热情。

(三)精心设问,增强探究兴趣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以前的传统教学课堂还是现在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都离不开课堂提问的教学环节,因为,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运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启发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在他们的认知上会觉得地理的知识内容只需要背诵就可以了,所以对于教师的提问往往都不够重视,认为即使老师提问了,回答不上来也没有关系,只要将知识点背诵记住就可以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也是教师的提问不具有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时可以通过故事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入,带领学生真正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当然,此外还有很多种提问方式和内容,只要问题得当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意义”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泰坦尼克号》?你们知道,这里面也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吗?就比如泰坦尼克号本来不该和冰山撞上的,但是为什么会撞上呢?下面我们通过地理知识来进行解答。”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课堂提问的真正意义。

(四)鼓励质疑,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学生拥有充分的质疑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其实相当于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进行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思维的活跃性能够被调动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积极大胆地进行提问,敢于质疑,并能够从质疑中获得成就感,体验思维的乐趣。有质疑的课堂,才更加活跃,更加有趣。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权威性地讲述,课堂也就失去了趣味。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了大气环境保护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之后,学生在交流互动的环节就会思考资料中“图瓦卢为什么要举国迁移到新西兰”,如果在小组的讨论中无法得到解决的话,就会有学生立马提问“图瓦卢为什么要迁移?原因是什么”?,就会有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如果所有学生都无法解答的话,教师也应当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疑惑能够在课堂讨论时间得到解除。这样一来,就能够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借助“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高中地理趣味课堂的构建。

趣味课堂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永久话题,每位学生和教师都离不开这样的情境。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课改的必然趋势,也终将使每位学生和老师受益,教师要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努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得整个教育事业愈加辉煌。

猜你喜欢
趣味知识点学科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学科新书导览】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午睡的趣味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