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胜任力视角论中学心理委员的选拔策略

2021-12-01 10:4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戴佳玲
青年心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胜任委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戴佳玲

近年来,心理委员制度在中学心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一项工作完成的成效取决于负责该项工作的个人或团队的胜任力,如何选拔到胜任力强的心理委员,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发挥角色功能,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心理教育网络的有效构建至关重要。

一、心理委员的胜任力特征

心理委员,即以班级选举任命的专门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观察与联系人的专业职务,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协助教师开展辅导活动、反馈班级心理动态信息等职责。心理委员作为朋辈心理互助的一种形式,具备合格胜任力的教育委员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胜任力(competency)由美国学者大卫·麦克利兰提出,即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具体到心理委员胜任力方面,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模型研究,将胜任力特征分为两个层次:外显的、基本的胜任力为知识结构、辅导技能,内隐的、潜在的胜任力为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及成就动机。心理委员的胜任力特征包括组织能力、工作水平、人格特质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反映了胜任心理委员这一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二、以胜任力视角选拔心理委员的必要性

(一)中学心理委员的岗位属性需要

中学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中学心理委员的设定有与受助者年龄相仿、体验相似、在同一班级中接纳程度高的优势,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效反馈并提供相应援助,对心理危机的发现、预防、干预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心理委员必须具备从事心理工作的基本品质,如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热爱心理工作,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善于沟通交流;同时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意识。以上几点共同决定一名学生是否具备担任心理委员的能力,以此为核心标准的人员任命,即是胜任力视角下的心理委员选拔。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有利于他们在工作中正确厘清角色定位,以坚定的助人自助理念进行教育工作,最终达成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满足心理教育团队建设需要

中学生群体由于正处于青春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但由于部分地区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缺乏,兼职老师没有更多精力实施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所开展的心理教育活动暂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一个专业性强、胜任力高的心理委员团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拓展心理教育工作渠道,拓宽心理教育工作范围,也能更好地构建、完善学校心理教育三级网络体系。

(三)提升心理教育网络管理水平需要

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教育部门、教师与同学之间联系的桥梁,在校园人际生态环境的构建中发挥协调作用,在求助者的个体成长中具有激励陪同作用。心理委员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观测到班级群体的心理动态,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危机防御机制建设提供有效参考。但心理委员队伍在组建和实施过程尚有不足,如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缺乏、职责定位不明等,都阻碍心理委员岗位功能的有效发挥,也为学校心理教育三级网络体系的有效构建带来困难。

随着胜任力理论和建构模型的不断完善,胜任力与绩效变量的正相关关系得到更多证实,以胜任力为视角的选拔机制能够为心理委员的选拔、培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中学心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理念,依据胜任力理论和模型,在学生群体中发掘具备朋辈心理互助工作素质的人员,强化对心理委员的科学、系统、专业化管理,建设一支专业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心理委员队伍,积极促进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三级网络体系的完善。

三、心理委员的胜任力视角选拔策略

(一)选拔对象的认定

从目前心理委员制度实施现状来看,我们往往侧重于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而对更为重要的选拔过程有所忽略。中学心理委员的选拔通常由自我推荐、民主选举以及教师任命相结合,如果推荐者或候选人对心理委员这一岗位的认知不清晰,容易导致心理委员队伍的良莠不齐,也为后续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开展以及教育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带来弊端。在选拔心理委员时,我们应对推荐者及全体成员预先培训,强化说明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及岗位要求,在明确心理委员工作属性的基础上,采用推荐、自荐、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确认选拔对象。

(二)选拔标准的设置:知识结构、辅导技能、自我概念、人格特质、成就动机

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并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干部,在设定心理委员这一岗位时,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该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科学性基础上进行选拔。以胜任力理论和模型对心理委员岗位设定相应的选拔标准,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的选拔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委员后期的培训工作成本,提升心理委员的工作实效。

从中学心理委员岗位素质结构来看,专业知识与辅导技能可以在后天的培训中习得,因而在前期选拔过程中,我们更应关注其自我概念、人格特质以及成就动机;从工作动态研究角度来看,还应对该候选人的沟通、协调、配合、组织等综合管理能力加以考察。

(三)选拔方式的更新

1.标准化量表先导筛选

基于心理委员胜任力因素中对人格特质、自我概念等稳定性心理因素的标准设定,学校在心理委员选拔中增加针对个体心理特质测查的标准化心理量表、人格特征量表(如16PF、EPQ)自我效能感量表等的先导筛选测试,以测查选拔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对外界环境和信息的综合反应等稳定性心理因素。发现选拔对象的个性特征不适合担任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时,应提前告知退出选举。

2.成长历程的专业剖析

胜任力视角的选拔机制注重对成就动机和人格特质的技术性参照,在选拔过程中,学校也应增加对选拔对象成长经历和工作岗位认知的报告分析,并根据所提交的报告,撷取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他人,结合先导量表筛查报告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及人格类型等做重点分析,剖析其成长历程;在对工作性质行为的分析中,从成绩动机、工作期待等方面,分析其对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认知。只有选拔对象对岗位认知明确,有较强的自我概念,在进行朋辈心理互助时,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求助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情况的整理反馈,并为其提供恰当的心理援助。

3.团队面试的动态选拔

面试是选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因面试的结构性因素作用,非标准化问题的设定会造成评估的模糊,难以对参与者进行全面的横向比较。为弥补这一缺陷,需要学校在面试环节增加对候选人活动参与能力的动态考察。心理委员岗位的工作内容,不仅是面向求助者个人的,还要配合、协调班级和学校团队活动的进行,如心理类活动的宣传、组织和开展,因而该岗位对选拔对象的沟通、理解、组织、协调、觉察等能力均提出了要求,想检验这方面的能力是否合格,动态考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团队动态面试可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面试中以学校常见心理教育活动情境为题,随机抽签确认分组,以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汇报,侧重于考察选拔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典型个案的分析与辅导、主题活动的组织、自我认知等,来了解选拔对象的情绪洞察力、自我觉察力等胜任力特征。面试评价人员结合胜任力模型特征、选拔对象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语言行为等综合表现,对其胜任力进一步评估,并在活动后适当引导说明,使选拔对象明晰个体在团队中的行为特点,也为将来的培训工作奠定基础,推动心理委员队伍由实践型向研究成长型转变。

学校以胜任力视角来选拔心理委员,能够把在同辈群体中有示范作用的同学选拔到心理委员队伍,最大程度提升心理委员的专业性建设,增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成效。但选拔仅是心理委员团队建设的开始,只有不断增强对心理委员的专业培训与科学管理,才能让心理委员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胜任委员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2021全国两会委员代表说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