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2-01 10:49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读图教学方法探究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宋 蕾

素质教育的深化,使得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是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强化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精神境界,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鲜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探究地球地质变化和自然现象的人文学科,涉及很多地理知识,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地理知识都能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探究式教学优势特点在于探究,能否使用此方法需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具备探究价值。例如,在初中地理中,地形的成因、地壳的运动规律等知识,都需要进行一定思考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含义,这种需要思考的知识就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而像地理名称、地理分布等方面知识,无须对含义进行思考是一种地理事实,学生牢记即可,这样的知识不具备探究意义,不适合应用探究教学方法。其次要注意探究过程的协作,探究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相互探讨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因此,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需要加强师生沟通,重视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探究式教学方法成功关键在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协作。最后要注意探究过程中的差异性体现,初中地理教学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成绩,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并非为某一个学生或者某一节课,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重视探究式教学的整体性,开展探究活动时,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相关知识时,对于分析气候材料,教师可以采取读图、绘图到学以致用的思维进行教学,循序渐进,既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又突出了地理学习的特点,在课程结束阶段进行首尾呼应,使整堂课结构严密。首先,在读图阶段,为学生提供一幅图,让学生回忆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讲过拿到一幅图需要先读什么。其次,在动手绘图阶段,教师进行过渡设置问题:“坐标图大家已经会读了,那么知道这幅图是如何画成的呢?”。再次,在描述气候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量图,教师就可以结合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说出读图阶段所展示图片的气候特征。最后,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学会了读图绘图以及描述气候特征,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帮助家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在整节课中,教师的讲解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读图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相互评价,到绘图阶段,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图,在描述气候阶段,让学生进行积极描述,整堂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发现知识,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动起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互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初中地理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具有开放性以及探究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自己进行评价,或者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例如,在进行读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图,然后对学生提问,让学生阐述读到的信息以及依据,在学生答题完成后,让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评价,或者让其他学生对回答问题学生做出评价,在进行绘图时,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描绘,让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如果答案错误教师给予指导改正,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精神进行表扬,如果答案正确,教师要给予学生高度肯定,营造民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合理设置实验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需要创建良好的课堂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闻热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等高线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我国的名山大川,引出课堂内容,再结合课本内容,制定等高线图,通过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实验得到了重视,在设置地理实验时,实验要求不必非常精密,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体会所蕴含的地理原理即可。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小实验,引发学生探究,准备透明的矿泉水瓶,放入适量的水,再加入适量小石子、泥土,盖上盖子混合均匀,在上课时将这个矿泉水瓶拿到教室,先进行摇晃,然后让其慢慢平静,让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并进行阐述,学生会发现矿泉水瓶发生了分层,上面是水,下面是泥土,最底下是小石子,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让学生自由做出假设,教师进行最后总结重的物体会先沉积轻的物体会后沉积,以此引出河床地貌形成。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好探究性讨论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气候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结合教学内容为小组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自行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组织好探究性讨论,首先,讨论的问题需要具有开放性特点,这里的开放性是指允许学生对问题进行多种解释,开放性讨论会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探究式教学中,对某个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推测,收集相关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再次,要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虽然探究活动是以小组形式开展,但要各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充分发表自身观点,参加讨论的学生不用思考见解是否正确,讨论也不归教师支配,全体学生平等参与其中,既欣赏他人的想法,又学会在分歧中尊重他人。最后,要将提问贯彻于讨论的全过程,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要以递进形式进行提问,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起到提示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四)开展课外实践,感悟成果

当课题探究产生结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享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介绍新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球与地图相关知识时,想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乒乓球、胶布以及橡皮泥等材料,动手制作简单的地球仪,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白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理解经纬线、经度、纬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教材上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条件,让学生自己进行体会,例如,在学习人口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世界人口过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拥堵的马路、苦难的母亲以及饥饿的非洲儿童等深刻体会人口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另外,教师也要将教材与自主设计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综合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

探究式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颠覆了应试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探究情境,合理设置实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好探究性讨论,发挥出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猜你喜欢
读图教学方法探究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