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究

2021-12-01 10:49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陈芳芳
青年心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融合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 陈芳芳

一、高中历史教学融合多元阅读的重要性

(一)基础必要性

1.高中历史学科特殊性使然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必须是科学的、没有地方能抄袭获得的。必须运用科学方法,根据客观情形不断将其研究出来。且这种教育内容必须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因此,探索更加符合当前高中历史学科发展特征的科学教学方法迫在眉睫。而考虑到高中历史学科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明史观空间上的横向多元对比和多样化形态感知,故需要增加多元阅读活动弥补非常规通史高中历史体系欠缺的历史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历史文化。

2.历史高考改革的迫切需求

通过系统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不难发现,古诗词、文言文、名言警句等材料分析与判断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学生材料解读、分析与理解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升学生对史实材料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响应历史学科高考改革趋势,就要求教师逐渐增加对历史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创设充足的阅读训练机会,实现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及方法、思想价值观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契合新高考选拔人才机制。

(二)潜在可能性

1.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对应到高中历史学科中,教师只有结合时代变化、学生学习特点与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素养,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才符合新时期育人要求,这一点也呼应了新课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研究者”的创新理念。而当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小学时阅读基础差、初中时忙于学业忽略阅读、高中时想要阅读却效率低下的尴尬现象,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从自身专业知识出发,通过实践研究课程与阅读结合的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满足高中生学习需求,提升历史教学实效性。

2.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途径

适当的历史阅读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通史类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建构历史发展框架体系,为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历史人物传记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全面地感受历史人物丰富饱满的个人形象,对学生健全人格魅力意义重大;而名言警句、对联短语等历史材料则有助于学生精确感知时代历史文明等。总之,有效的历史学科多元阅读不仅能潜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记忆能力,更能达到多元阅读与教材授课合而为一、相辅相成的学习效果,是学生理解历史学科重难点知识、促进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途径。

三、高中历史教学融合多元阅读的现实意义

(一)多样化呈现,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普遍表现为教师长期结合纸质教材或配合电子课件辅助讲解的单一现象,教学内容单一局限,授课氛围枯燥无趣,更易增强学生的学习抵触感和学习压力感,不利于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落实与提升。而将多种类阅读材料通过图片、视频、音频、表格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有效扩宽教学广度,为单一的教材内容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支撑,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二)多层面解读,深刻感知历史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但也因年代久远、时代发展差异而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感知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发展与历史知识间形成的潜在鸿沟更限制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与认知。为尽可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带领其充分融入历史知识建构的环境中,而在无法到达历史现场的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素材则有效弥补了时代发展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多种类阅读素材更有助于学生从多层面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帮助其逐渐形成独立的理解与判断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学习历史知识。

(三)多元化讨论,促进自主学习

依托多元阅读教学活动为师生建构了良好的交流与讨论环境,在阅读过程中,师生同为阅读者、思考者的平等身份,教师可以以师生平等对话的方式拉近师生距离,并帮助学生发散阅读思维,引导其逐渐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而学生能够围绕多种阅读材料自主进行思考与分析活动,在学生个体、生生小组多元交流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跃的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并以学生自主学习保障教学高效推进。

四、高中历史教学与多元阅读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多元阅读视野,净化教学环境

在探索多元阅读与历史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就要做好对阅读材料的筛选与呈现工作,丰富合理的阅读材料及呈现方式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合适的阅读材料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量和难度。于是,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将阅读材料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充实有趣的阅读教学环境。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课文为例,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向学生展示了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实景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叫“红船”,因对未知事物浓厚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分享了有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电子文档,并搭配诵读音频、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迅速融入历史场景中,以多种阅读方式的融合背景创设了净化、趣味的历史课堂。

(二)教学情境建构,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与传统历史授课融合过程中,为学生建构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达到而者融合的现实价值。结合长期教学实践,我发现问题引导式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了解欲,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课时,为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完整过程,开展了问题式思考与多元阅读活动。以“赫鲁晓夫上台后,为体制改革做了哪些举措?你能思考一下苏联的改革措施在当时存在哪些隐患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苏联最终解体的本质原因?”两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疑惑感,于是教师适时将相关阅读资料分发给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专业阅读,扩宽教学深度

多元阅读融入高中历史授课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典故穿插到教学中,以丰富、专业的阅读资源扩宽教学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开展自主思考与研究学习提供充足的灵感与文化支撑。于是,教师在进行“秦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时,就从《史记·李斯列传》《古风·秦王扫六合》《山坡羊·潼关怀古》《阿房宫赋》等历史阅读专业资料着手,配合《大秦帝国》纪录片片段,通过激昂澎湃的讲解将丰富的历史知识传达给每一名学生,使其受到多类型阅读材料的视觉、听觉冲击,有效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以良好的思考与深度剖析环境提升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四)多元阅读训练,培养学科思维

作为历史高考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阅读与分析能力逐渐成为直接影响学生高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更关系历史学科思维养成成效。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可分为材料有效信息提取、材料信息逐层分析与概括、联系所学知识思辨性分析材料、全方位与多角度分析材料问题四层次,而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水平,在每节历史课堂上增设了5—10分钟的即兴阅读训练,以经典高考题型、随机阅读资料为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阅读能力。如教师在讲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时,就引入海南省高考试题“《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同或有卖洗面水、腹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于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引导学生从关键字词挖掘、教材知识联想思考、社会背景分析等角度分析这一试题,并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了阅读思维能力的高效锻炼。

总之,开展历史多元阅读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扩展普及,更是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培养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的良好桥梁,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学融入多元阅读对学科发展的必要性及师生专业素养培养的潜在可能性,从阅读种类、选择丰富度、内容呈现、专题训练等角度出发,实践探索多元阅读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为学生创设欢快、趣味的学习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