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学科的融合策略探究*

2021-12-02 08:09桑娟红甘肃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思政

桑娟红 (甘肃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尽管《纲要》是针对高校学科与专业教学提出的相关要求,但是对高中学科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课程思政是“大思政”“大德育”的必然举措,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与综合性,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和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学科思政的教育职责。因此,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学科的融合十分必要。

一、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学科融合的价值探讨

一方面,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的融合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所谓“政史不分家”。立德树人是根本教育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体现,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挖掘各个学科的思想政治、德育素材,将学科德育功能发挥出来,构建“大思政”“大德育”局面。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综合性学科,要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课程思政职能,通过历史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尤其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文化自尊心、历史使命感等。

另一方面,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的融合是拓展历史课程资源的必要途径。所谓“论从史出”,“史”即史料,它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都与史料息息相关。政治史料是极为重要的历史学习资料,学生能够从思想政治学科中搜集重要的信息作为史料辅助历史学习与历史理解,这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可或缺。

二、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学科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以政治认同为理念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历史价值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核心素养层面的具体要求,要求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念与科学的历史观。作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具体体现为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宗教认同,等等。这与历史知识有密切的内在关联,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从两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一方面,渗透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情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教学中都有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相关内容,两者都是“三史”教育的主阵地。如高一思想政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单元教学中,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单元教学中,涉及“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等教学内容,其与高一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内容上存在很多的交叉。把高中历史与高中思想政治结合起来,开展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教育,在内容上、主题上、形式上、方法上相互呼应、融合渗透,有利于增进高中生对党、对国家、对改革开放的知识理解与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是文化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渗透教育。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教学中,文化是一条重要主线,通过两者的融合教育,要让高中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在漫长的历史中尤其是古代历史中,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文化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在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可以以文化为轴建立思维导图,将中国古代“世界领先”的文化成果作为一个复习主题,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并与高中政治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结合起来,增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二)以理性精神为依据的历史资料的应用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历史资料既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又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都离不开史料。高中政治类历史资料具有科学性、权威性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怀着理性精神对待史料,从史料中进行合理地佐证教材知识并进行理性推理,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真正做到论从史出。

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各年GDP、人均GDP 以及GNI(表略)显示,中国的GDP 和GNP 总量从1978 年3678.7 亿元增长到2017 年的82 万亿元以上,增长了200 多倍。教师可以将这一时事政治历史资料引入历史课堂,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这一历史教学知识设置材料分析题,让学生运用史料来佐证知识,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开启并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时政史料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的重要史料类型,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史料、分析史料,从史料中进行历史理解,学会历史解释,学会论从史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以公共参与为关照的历史使命的强化

公共参与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也是高中历史教学在社会发展领域对公民的时代要求。高中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从思想情感上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学生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潮中去的理想和信念。每个高中生都要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事务,并能够投身公共活动。比如,高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要了解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投身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履行社会公民的职责和使命。笔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永昌曲子、节子舞、清河腰鼓、木偶戏、皮影戏、念卷等融入教学中,通过实物展示、视频展示等途径,为其介绍这些文化遗产的发展困境,增进学生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情感认同,号召学生学习、了解并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文化传承中去。

三、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学科融合的教学启示

首先,内容需要结合自如。对高中历史与思想政治学科中内容存在交叉的知识点进行自然地衔接与结合,切忌生搬硬套,不做表面文章。其次,加强备课的融合。学校应以历史教研组与思想政治教研组为统筹,进行合作备课,发挥跨学科备课的功能与价值,让历史与政治的结合更科学有效。最后,要统一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历史与政治学科的融合,不仅具有学科教育的价值,更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共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落实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来。

综上所述,当前学科教学的藩篱已经被打破,教师不能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思想,打破学科界限,走向学科融合。高中历史与高中政治的融合具有积极的教学价值,同时也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关键是教师要有跨学科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树立课程资源意识,不断整合教学资源,以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一道探讨学科融合的实施策略。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史料二则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