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对话”式阅读与鉴赏教学价值及策略

2021-12-02 08:09詹光平宁夏中卫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问题

詹光平 (宁夏中卫中学)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阅读与鉴赏活动既关涉教学主导者,又关涉学习主体。阅读与鉴赏能力对教师、学生而言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高低和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在阅读鉴赏活动中,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对话”是阅读者与作者通过文本共同的思考、真诚的交流。师生双方借助文本载体,以“问题”为切入点灵动对话,认知、理解、诠释文本,产生思想的共鸣,以此认识美、理解美、感悟美。

一、基于“问题”的“对话”式阅读与鉴赏教学价值

(一)阅读与鉴赏活动有利于提升思想境界

为了拓展自身知识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阅读,提高鉴赏能力。具有法规性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中规定:“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规定性强调了阅读鉴赏对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重要意义。生活中的英雄榜样形象具有感召力,他们往往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正面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途径认识的。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优秀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阅读鉴赏活动中,依据学生兴趣选择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效果。

(二)阅读与鉴赏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预设阅读教学问题,通过交流、反思、访谈等“对话”系统陶冶思想情操,健全学生心理品质。高中生个性鲜明,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阅读,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阅读与鉴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这一重要途径积累建构起来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以“问题”为基点通过对话方式不仅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水平,而且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四)阅读与鉴赏活动与其他学科起到互助作用

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鉴赏不仅促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且还可以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阅读中树立“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能力。

从本质上讲,阅读与鉴赏教学活动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是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闪现。这种过程往往是通过师生、文本、编者之间建构的多重“对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阅读鉴赏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灌输——接受”模式,不分轻重,没有主次,拿着文本从头讲到尾。这种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结果是出力不讨好,教学效果甚微。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运用“问题对话式”教学能解决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问题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高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问题对话式”教学对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僵硬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阅读与鉴赏教学策略

(一)设置符合认知水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对话”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兴趣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激发联想,激励探究。这样,师生通过文本聚焦“问题”,在课堂上面对面敞开心扉展开交流。一起阅读,共同进步。如果能够设置恰当有效的阅读问题,可以直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能够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可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创设要具有兴趣性、开放性和启发性,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宝黛初会》时,可以结合阅读文本设置以下问题:“文中说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被人耻笑了他去’。同学们阅读课文,分析林黛玉的这一形象特点体现在哪些具体情节中?”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此问题进行自主阅读,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批画相关的内容,然后师生共同研习文本。通过寻找具体情节,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人物的形象。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

(二)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励学生“对话”

恰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提高“对话”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问题设计得准确、具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对话”阅读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有限的时空内内,教师要借助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师生、生生对话,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对阅读文本有全面、深刻和独到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设置有逻辑性、有针对性、有探究性的系列对话问题。学生只有对设置的问题产生兴趣,带着好奇心去探究,才会真正动脑筋去思考要探究的问题,因此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阅读文本、学生水平、心理特点等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设置的问题不仅要紧扣阅读文本,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阅读文本,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其探究活动应该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及热情,最终达到阅读鉴赏目标。在学习《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可以设置此问题:主人公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路上一直在寻找“旅店”,文中的“旅店”究竟象征什么呢?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自由度,不应该把既定的答案——“旅店象征心底的希望和力量”直接灌输给学生。允许学生对此问题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在师生间见解不同时,教师要本着“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原则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以后的对话过程中。

(三)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允许多种观点共存

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同一个体面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其认识和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遵循阅读规律,把握文本特征开展鉴赏活动。面对同一文本,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实施多元评价。同时,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答案也千差万别。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有学生把《雨巷》理解为就是描写了诗人与一位女子匆匆邂逅的故事,教师不应该直接给予否定。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容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认识,培养学生的原创精神。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敢于打破评价的唯一化和标准化,容许学生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观点。

总而言之,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能够深入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提高阅读效率,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扣阅读需求,通过实践活动、项目学习、主题学习等方式多层面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问题的逻辑关联,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问题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