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区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2021-12-02 09:08祁延超李幸原赵彦喜张丽英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曹妃甸知名度景区

祁延超 李幸原 赵彦喜 张丽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的来源多样性,不仅仅是依靠第一产业进行创收,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曹妃甸区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唐山市曹妃甸区地处环渤海、环京津“两环”核心地带,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其内540平方公里湿地全国罕见,而且唐山有“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称,腹地产业支撑有力,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先行先试优惠政策。

1.1 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

近年来,曹妃甸区的休闲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休闲、度假、住宿的产业化的旅游城市。其特点是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自然及人文景观为辅,主要有生态湿地游、海滨海岛游、现代农业游、历史文化游。如聚享农业合作社、多玛乐园、十里海河豚小镇、奇幻大世界、欢乐海岸、桃葡水镇等。自然及人文景观:曹妃甸湿地、妈祖文化广场等。

1.2 制定了相关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凸显,以此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首先,“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已连续多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其次,曹妃甸区2019年政府工作汇报中指出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引导“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2 曹妃甸区农业休闲旅游中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行,曹妃甸区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延长产业链,推动了曹妃甸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2.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曹妃甸区的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首先,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离不开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曹妃甸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曹妃甸区农村的公共交通不便,当每逢节假日时,各农家院、生态园区等门口会出现堵车的情形。部门景区里面的基础设施配套也比较落后,也有需要整改的空间。另外,项目融资困难,仅仅依靠村民集资入股、企业家投资等方式,景区发展的规模、前景有限。

2.2 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差

曹妃甸区的农村休闲旅游主要依靠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以观光、采摘为主,缺少以曹妃甸本土特色的开发,缺乏特色。这就会造成旅游项目产品的单一性问题,同时同化现象严重。曹妃甸多地均以稻田蟹及其他的养殖方式作为农业旅游特色,太过于单一化,对游客吸引不足。并且多地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存在恶行竞争,造成内耗现象严重。曹妃甸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存在季节性明显,由于受北方的气候特征、农产品的成熟期问题制约,游客主要集中在夏秋二季,其他季节来访游客则寥寥无几。

2.3 宣传力度不够

曹妃甸区的现存农村旅游的景点、生态园区的营销的资金投入较少,营销策划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宣传方式单一化、且随意性较强,难以起到宣传的效果。尤其是景区尚未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来宣传自己,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其中忽略了网络的力量,曹妃甸的优势农业旅游资源难以被外人熟知。

3 曹妃甸区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的对策

3.1 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对于曹妃甸区的乡村旅游业加大扶持力度。曹妃甸政府在政策的基础上,应积极引导民间团体、知名企业家等多方参与农村旅游的项目中来,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同时加大财政及税收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补贴以及减免税收等方式,其中包括市场准入、减轻税赋、信贷支持等方面,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避免行业内的恶行竞争,加大管理力度,保护现有资源,制定行业标准,将曹妃甸农村旅游朝着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待景区内的不合规、违法现象,坚决予以整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改进乡间公路,完善乡间交通网,积极改善村容村貌,规划停车场、厕所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建设。

3.2 坚持特色,差异化发展

3.2.1 坚持本区特色,发展休闲农业

曹妃甸应该根据本地特色,差异化发展,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路。坚持特色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玛乐园、田间钓蟹、桃葡水镇、十里荷乡、创新农业观光园等已有的景区为基础,曹妃甸大米”、“曹妃甸胭脂稻”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柏各庄大米”地理标志证明产品、“黄海五号”等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作为发展方向。开展活动主要有徒步穿越、水上运动赛事、自行车骑游、汽车帐篷露营会、沙地越野活动、迷宫探秘游、河蟹品鉴大赛、钓鱼钓蟹体验等活动。

3.2.2 发展休闲旅游,深挖当地的文化元素

曹妃甸历史文化悠久,这片土地上拥有渔盐文化、农垦创业文化、“北方沙家浜”的红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游人来此,定能享受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曹妃甸依托良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每年举办滨海湿地户外运动节、渔乐节、美食节、冰雪节和妈祖之光文化旅游节。

3.3 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景区知名度

3.3.1 采用网络平台,提高曹妃甸旅游知名度

曹妃甸区景区及生态园区,均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软件。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抖音、快手等app具有吸引力高、成本低数据可视化等特点,能快速进入大家的眼帘。通过众多网络平台,让公众迅速了解曹妃甸休闲农业旅游,吸引公众来曹妃甸参观、游玩。

3.3.2 改变营销策略,坚持旅游与农产品相结合

将当地的特产与旅游业相结合,从而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曹妃甸大米”、“曹妃甸胭脂稻”被称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柏各庄大米”被称为地理标志证明产品、“黄海五号”等特色农产品都产自曹妃甸区,可以以此与旅游业相结合,制定一定的策略,用农产品的知名度来宣传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比如,买超过一定数量的大米,送一张旅游券,或者来旅游的游客,送大米品尝等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旅游业的知名度,还使得农产品也得到一定推广,实现产品与景区的双赢。

3.3.3 规划旅游线路,实现各景点的有机联合

曹妃甸旅游景点众多,为游客们规划好旅游路线,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景区观赏游玩时间、地理位置、知名度、景区类型进行规划,将两三个旅游景点规划为一个路线,如多玛乐园与惠通水产进行合理规划,争取每一个旅游路线都有不同类型的景点,每一条旅游线路都彰显曹妃甸特色,给游客一个应有尽有、不虚此行旅游体验。也可以将本地优秀的景区、生态园区实现域外联合,即实现与唐山市或者其他地区的景点相结合,协同发展。无论是域内还是域外联合,均可以避免景区单一,同化的现象,更可以避免季节性客流量的问题,也可以同时提升所有参与景点的知名度,达到双赢的局面。

3.3.4 与知名旅行社合作,提高景区宣传力度

曹妃甸至今仍在开发中,主要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多与旅行社合作,利用旅游社来扩大宣传。从外界打开曹妃甸旅游的知名度,利用专业的知识、人员宣传曹妃甸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3.4 引进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为改变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引进专业的旅游人才,同时让更多的有知识年轻人返乡参加到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建设中来。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利用其专业所长为景区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为游客提供应有尽有的服务,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其中包括专门培养游客介绍员,培养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等多方面。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才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旅游景点要合理安排淡旺季工作人员,合理的服务人员比例,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求景区严格政府相关部门指定的旅游条例,以及景区健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全体认真践行。树立服务意识,以提升基层人员的个人素养,通过服务人员应该热情好客,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虽然游客是来旅游参观,但作为主人,我们除了让他们玩的开心,更要让游客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曹妃甸区的旅游资源多样化,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学会开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不仅为曹妃甸区旅游业,更为了曹妃甸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猜你喜欢
曹妃甸知名度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小众产品企业利用微博打造知名度的模式探析
桐梓方竹笋人文因素浅析
崛起的曹妃甸
自贸区概念能否“拯救”曹妃甸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